略论王杰同志的幸福观

来源 :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wy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王杰同志在他的日记里提出、并用自己的实践解答了人生的根本问题:“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王杰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一心为革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王杰同志在这种革命人生观指导下,解决了什么是幸福,怎样达到幸福的问题。在他看来,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彻底革命,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幸福,这一概念并没有什么奥秘,它只不过是人们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从一定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出发,对于生活的评价和理想的追求。因此,从那个阶级的立场和世界观出发,追求什么样的理想,就决定了人们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全心全意为人民
其他文献
<正> 最近,广东历史学会部分会员,围绕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同志们认为,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因此,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对于什么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志们却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社会形态的更替,不
介绍了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回顾性剂量学的目前研究概况,着重阐述了低剂量区去除背景信号的新方法,同时也对其在体测量及紫外线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记得刚刚步入初三时,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惟有黑板上的中考“倒计时”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给班级笼罩了一层紧张的气氛,可同桌小猫仍是整天嘻嘻哈哈.无忧无虑(真怀疑她是不是
<正> 卓炯同志在《对剩余价值论的再认识》一文中认为,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而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有,在社会主义也有。(见《学术研究》80年第5期,以下简称卓文)郑兴听同志在《社会主义存在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吗?》一文中认为,卓炯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社会主义不存在剩余劳动,所以也就不存在剩余价值。(见《学术研究》81年第2期,以下简称郑文)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论据不足的。 (一) 郑文全篇的论证基础和出发点,是用否定社
介绍了肝胆闪烁显像的常见适应症,肝胆系统的检查及图像处理方法,如何对显像结果进行解释及产生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原因。
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介导跨膜信号转导的一组样蛋白质,它们具有显著的同源性及由七个跨膜螺旋组成的相同的膜结构。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是令人困扰的现实问题,在内忧外患的强烈挤压之下,怀抱经国济世之志的思想界,急切地提出了种种解决中国文化出路的主张;中体西用、以夏变夷,全盘西化、变器卫道、西体中用、民主共和,回归传统、复兴儒学、“彻底重建”、中魂西体、综合创新,等等。可谓百家争鸣,殊途而不同归。这刚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化要实现现代化,面临着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诸多难题。
金融大厦网络布线工程验收的几点经验国家开发银行电脑中心系统网络处滕荣松计算机网络对金融领域来说,意义尤为重大,它是实时交易系统中最敏感的系统。所以我们在建设金融大厦
对商业银行的运作进行风险监督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管理职能与国际接轨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央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本文探讨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监督
<正> 有一句俗话,叫做“左右为难”。说的是一件事情不好办,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莫衷一是,无所适从。于是踌躇不前,犹豫不决,为难起来了。“四人帮”倒台前后就很有这种情形。他们的理论家说:“左是社会主义的,右是资本主义的”,“在社会主义阶段根本不存在反左的问题,只有右的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于是他们以左派自居,并且“唯我独左”。其余人等都是老右,都在当反之列,都要彻底打倒,扫荡干净。这种谬论,早已经破产了,不在话下。问题在后来批判林彪、“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