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子比孩子还野,酒量是上帝的一半。”这两句话,是宋雨哲写给小索的。小索是野孩子乐队的主唱,离开这世界已快7年。
7年前,小索因胃癌去世。一只疼痛的胃,就像这个粗糙世界的隐喻。那些歌手,那些诗人,那些敏感的人,那些情真意切的人,那些跟自己较劲的人,总会胃痛。他们吞咽下的食物太难消化,最终变成了致命的疾病。
1995年2月,索文俊和张佺这两个兰州小伙在遥远的杭州组建了野孩子乐队。同年,他们又回到兰州,用一年时间对西北民间音乐进行考察,从延安出发沿黄河步行至内蒙古。这是件耐人寻味的事:我们总是在远行之后才回望来路,然后试图给自己的身份一个定位。
我和小索都在兰州出生、长大。一座城市,也像一个人一样,自有它的筋骨血肉,自有它的温度与冲动。兰州粗陋简单,但也真实动人,就像小索的歌声: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月亮照在铁桥上/我就对着黄河唱。
小索1970年出生于兰州西固工业区。父母都是大厂里的工人。那个工业区的天空总呈灰暗之色,大厂日益衰落,未来一片迷茫。窘迫的家境并没有阻碍他长成一个乐观开朗并愿意用歌唱表达心情的少年,这或许和他父亲有关。那是个老兰州人,在平庸无奇的生活里成为厂里乐队的一员,最擅长让吉他、贝斯、柳琴这些看似沉默的东西发出美妙的声音。这是小索最初的音乐启蒙。后来,小索听到张佺的演出,歌唱的冲动被激发出来。他和张佺在1990年代初组建了乐队“小小鸟”。
他曾经当过四五年工厂保全工,因一次意外的骨裂画上句号,开始全身心地歌唱。他和张佺一起去了北京,去了丽江,去了上海。居无定所,随时歌唱。他们还在北京三里屯南街开了著名的“河”酒吧。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兰州半步。不管在哪里,来自西北的音乐元素,始终是他们的灵魂。
2002年秋天,我无意间撞入“河”酒吧,那里狭窄拥挤,环境粗糙,台上的歌手和台下的听众只有一臂之遥。他们一开口,我就傻掉了。那座我一直想逃离的城市被歌声直接空运过来,重重砸在眼前,就像孙悟空一直飞不过去的五指山。小索在台上笑着唱着,瘦脸上挤满了张艺谋式的皱纹。那天他唱的歌是只有两句歌词的《早知道》:“早知道黄河的水要干哪,修他妈的那个铁桥是做啥哩?早知道尕妹妹的心要变哪,谈他妈的那个恋爱又是做啥哩?”他翻来覆去地唱,把人生的悲凉全都掏出来给你看,却又用热闹的形式掩藏自己。那天晚上,我在这首歌里喝高了,坐在三里屯南街的马路牙子上打了一圈电话。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长久怀念“河”酒吧的无尽夜晚——音乐煽风点火,酒精推波助澜,有人上桌跳舞,有人醉倒在地,有人冲上台去一起歌唱。民歌或布鲁斯,插电或不插电,人声或纯乐器,掺杂着手鼓、笛子、手风琴、热瓦甫、口弦、摇铃等等各种稀奇古怪的乐器……没有规则,也没有人站在外面不为所动,音乐就像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野孩子乐队很快获得了在这尘世的名声。他们参加了“北京在伦敦”艺术节、法国音乐节、北京迷笛音乐节、丽江雪山音乐节、香港艺术节“北京摇滚单元”……
即便是在获得声名之后,小索也依旧保持着孩子般的赤诚和热情。他在兰州的兄弟开了间酒吧,不知道该如何装修和经营,他从北京买到风格独特的桌子椅子,费尽周折运回去,随后又赶回兰州,在兄弟的新酒吧里站吧台当服务生。
在人群中,他的话照例不多,有时会大声笑起来,眼睛鼻子全都挤在一起。他依旧热情、爽朗、豪迈,从不矫情地谈论自己渐露端倪的胃痛,喝酒从不避让,手起杯落,尽兴为止。
2004年5月,小索被确诊为晚期胃癌,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半年后,他于2004年10月30日上午10点去世,终年34岁。11月2日,他的一捧骨灰被兄弟们接回兰州,在西固的蓝音鼎酒吧,他们为小索开了专门的纪念音乐会。
最近,我在写一本关于兰州的书。电子邮件里,大哥叶舟提醒我,“不管走多远,兰州是我们惟一的背景,也是脐带,别人会在文字里看见你的前世,鉴别你的今生……”我再一次想起聽了10年的野孩子乐队,想起小索。
小索去世的那年9月,我回归兰州,在一家报纸任职,我们特意辟出版面刊发了小索辞世的讣闻。写作讣闻的人是韩松落,他写道:“你知道,这不是死,是水回到水,是草叶回到大地,是歌回到内心深处。”
7年前,小索因胃癌去世。一只疼痛的胃,就像这个粗糙世界的隐喻。那些歌手,那些诗人,那些敏感的人,那些情真意切的人,那些跟自己较劲的人,总会胃痛。他们吞咽下的食物太难消化,最终变成了致命的疾病。
1995年2月,索文俊和张佺这两个兰州小伙在遥远的杭州组建了野孩子乐队。同年,他们又回到兰州,用一年时间对西北民间音乐进行考察,从延安出发沿黄河步行至内蒙古。这是件耐人寻味的事:我们总是在远行之后才回望来路,然后试图给自己的身份一个定位。
我和小索都在兰州出生、长大。一座城市,也像一个人一样,自有它的筋骨血肉,自有它的温度与冲动。兰州粗陋简单,但也真实动人,就像小索的歌声: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月亮照在铁桥上/我就对着黄河唱。
小索1970年出生于兰州西固工业区。父母都是大厂里的工人。那个工业区的天空总呈灰暗之色,大厂日益衰落,未来一片迷茫。窘迫的家境并没有阻碍他长成一个乐观开朗并愿意用歌唱表达心情的少年,这或许和他父亲有关。那是个老兰州人,在平庸无奇的生活里成为厂里乐队的一员,最擅长让吉他、贝斯、柳琴这些看似沉默的东西发出美妙的声音。这是小索最初的音乐启蒙。后来,小索听到张佺的演出,歌唱的冲动被激发出来。他和张佺在1990年代初组建了乐队“小小鸟”。
他曾经当过四五年工厂保全工,因一次意外的骨裂画上句号,开始全身心地歌唱。他和张佺一起去了北京,去了丽江,去了上海。居无定所,随时歌唱。他们还在北京三里屯南街开了著名的“河”酒吧。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兰州半步。不管在哪里,来自西北的音乐元素,始终是他们的灵魂。
2002年秋天,我无意间撞入“河”酒吧,那里狭窄拥挤,环境粗糙,台上的歌手和台下的听众只有一臂之遥。他们一开口,我就傻掉了。那座我一直想逃离的城市被歌声直接空运过来,重重砸在眼前,就像孙悟空一直飞不过去的五指山。小索在台上笑着唱着,瘦脸上挤满了张艺谋式的皱纹。那天他唱的歌是只有两句歌词的《早知道》:“早知道黄河的水要干哪,修他妈的那个铁桥是做啥哩?早知道尕妹妹的心要变哪,谈他妈的那个恋爱又是做啥哩?”他翻来覆去地唱,把人生的悲凉全都掏出来给你看,却又用热闹的形式掩藏自己。那天晚上,我在这首歌里喝高了,坐在三里屯南街的马路牙子上打了一圈电话。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长久怀念“河”酒吧的无尽夜晚——音乐煽风点火,酒精推波助澜,有人上桌跳舞,有人醉倒在地,有人冲上台去一起歌唱。民歌或布鲁斯,插电或不插电,人声或纯乐器,掺杂着手鼓、笛子、手风琴、热瓦甫、口弦、摇铃等等各种稀奇古怪的乐器……没有规则,也没有人站在外面不为所动,音乐就像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野孩子乐队很快获得了在这尘世的名声。他们参加了“北京在伦敦”艺术节、法国音乐节、北京迷笛音乐节、丽江雪山音乐节、香港艺术节“北京摇滚单元”……
即便是在获得声名之后,小索也依旧保持着孩子般的赤诚和热情。他在兰州的兄弟开了间酒吧,不知道该如何装修和经营,他从北京买到风格独特的桌子椅子,费尽周折运回去,随后又赶回兰州,在兄弟的新酒吧里站吧台当服务生。
在人群中,他的话照例不多,有时会大声笑起来,眼睛鼻子全都挤在一起。他依旧热情、爽朗、豪迈,从不矫情地谈论自己渐露端倪的胃痛,喝酒从不避让,手起杯落,尽兴为止。
2004年5月,小索被确诊为晚期胃癌,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半年后,他于2004年10月30日上午10点去世,终年34岁。11月2日,他的一捧骨灰被兄弟们接回兰州,在西固的蓝音鼎酒吧,他们为小索开了专门的纪念音乐会。
最近,我在写一本关于兰州的书。电子邮件里,大哥叶舟提醒我,“不管走多远,兰州是我们惟一的背景,也是脐带,别人会在文字里看见你的前世,鉴别你的今生……”我再一次想起聽了10年的野孩子乐队,想起小索。
小索去世的那年9月,我回归兰州,在一家报纸任职,我们特意辟出版面刊发了小索辞世的讣闻。写作讣闻的人是韩松落,他写道:“你知道,这不是死,是水回到水,是草叶回到大地,是歌回到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