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素-1、内皮素转化酶-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的表达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asdfg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又名老年疣,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病因不明.内皮素(ET-1)是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肽,除具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外,还是促有丝分裂素和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素转化酶-1(ECE-1)是使前内皮素(proET-1)转化为有活性的ET-1的重要调节因素.我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SK皮损组织中ET-1、ECE-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并以皮损周围的正常皮肤作为阴性对照,研究在ET-1的参与下SK皮损中色素形成的过程以及在色素形成通路中可能存在的调节因子。

其他文献
扁平苔藓与血糖相关的文献报道不多.现将我们首诊的扁平苔藓样皮疹伴血糖升高的4例资料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CD14、TLR4和NF-κB表达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银屑病患者32例和正常人29例外周血白细胞mCD14、TLR4和NF-κB的表达。结果32例银屑病组外周血白细胞表面mCD14表达5.454±2.78,对照组3.937±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表达,银屑病组17.641±18.120,对照组7.527±8.574,差异有统
期刊
咪喹莫特(imiquimod)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局部外用后可以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产生IFN-α、IFN-β、IFN-γ、TNF-α和IL-12等细胞因子,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细胞的Th1型免疫反应,最终清除局部HPV感染,达到治疗目的[1].现对国产5%咪喹莫特乳膏(四川明欣药业生产,商品名明欣利迪)上市5年来有关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期刊
目的 观察新型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日光性雀斑样痣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新型IPL治疗173例日光性雀斑样痣患者,其中小斑型(皮损直径≤1 cm)113例,大斑型(皮损直径>1 cm)21例,小斑型+大斑型(混合型)39例.每3周治疗1次,4次为1疗程.每次治疗前皮损照相以评估治疗效果.采用5级分类法来统计改善牢情况.同时评定医生和患者的主观满意程度.结果
患者男,52岁,臀部、四肢反复红斑、丘疹、血疱伴痛1年.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四肢关节伸侧先后出现片状红斑、丘疹、结节,中央出现血疱、坏死、结痂,伴痛,皮疹持久不消退,部分融合扩大,且伴肘膝、掌指、踝关节疼痛,但无晨僵、关节畸形及活动障碍,无发热、肌肉酸痛.曾服用中药等治疗(具体不详),皮疹未消退.近半年臀部、手足也出现类似皮疹,关节疼痛较前加剧,指关节肿胀、压痛明显,活动受限,遂至我院住院治疗.既
期刊
经过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及国内相关知名专家反复讨论和修改,制定了真菌性皮肤病诊疗指南系列,将陆续刊出供国内同行参考.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为(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列):金学洙、李若瑜、李春阳、刘维达、赖雏、冉玉平、温海、席丽艳、郑岳臣.余进李若瑜执笔
期刊
四川省皮肤性病专委会响应四川省医学会号召,于2008年6月15日组织一个以主任委员冉玉平教授为首的义诊小分队,由四川省医疗卫生技术咨询所濮永杰所长和王伟秘书长带队,赶赴重灾区之一的北川县擂鼓镇,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受害灾民、当地干部和抗震救灾的部队官兵义诊,受到当地群众和部队官兵的欢迎。义诊分队一行共21人,包括省医学会领导3人、医生10人和由自愿者8人组成。小分队自带干粮、自凑药品,一到
期刊
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我们应用地奈德乳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疗效比较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患者男,62岁.因皮疹30年,关节畸形10余年,双下肢溃疡2年入院.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躯干、四肢点滴状红斑,覆有银白色鳞屑,伴明显瘙痒,皮疹冬重夏轻。
期刊
皮肌炎(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是存在于人胸腺和外周血中的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该细胞数量减少或者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转录因子Foxp3是Treg细胞的特征性检测分子.研究发现,表面标志CD127(IL-7αR)的表达与Foxp3呈负相关,可以代替Foxp3作为Treg细胞的检测标志[1].为研究Treg细胞在活动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