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研究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ziai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深入探究,希望得到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希望这些方法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素质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全国的学校纷纷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力求突破陈旧的教学方式。虽然新型的教学方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践行中教学改革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造成效果不乐观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原因是传统应试教育的一些观念根深蒂固,教师虽然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但是内心深处旧式教育观念的影响依然挥之不去。这就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或多或少的在模仿传统的教育方式,导致教学改革不彻底、不全面,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第二种原因是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的理念理解不透彻,在实际运用中缺乏科学性,虽然他们已经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知道传统教学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在教学改革中过于重视新式教学方式的形式化。不少教师认为通过简单的教学方式改变,就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师过分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却忽略了最主要的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教师不能紧密结合学生的特点,依据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偏差。使得教学改革之路走向了歧途。
   第三种原因,是一些教师仍旧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由于目前的素质教育改革还不太彻底,很多地方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方式没有变,成绩是决定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所以,一些教师仍然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工作第一重心,不注重学生长远发展,只看重学生目前的学习成绩,关心的是学生的升学率问题,而不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几种原因都导致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发现问题和提问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针对这些不良因素,学校和教师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尽快纠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当的行为。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全面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二、做好知识建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受旧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学习的方式,学习主动性很差,学习能力不强,如果突然转变为自主学习,反而会非常不适应,内心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必须得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
   第一步,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在让学生自主探究之时,可以在旁边耐心辅助,而不是横加干涉或者是置之不理。学生在探究中总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及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分析一些解决不了的难题。虽然是点拨,也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提出来与自己的不同观点要积极肯定,对错误也要委婉地表示,不挫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第二步,教师要将学生的被动学习逐渐变为主动学习,在这个过渡教学期间,教师一定不要将教学任务设置的太难,避免给学生造成主动学习没有效果的错觉。期间,教师需要注意几个原则,第一,教授的知识不要复杂;第二,不要过多引导干涉学生的思考;第三,要鼓励学生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第四,要注重学生潜力和能力的培养。
   第三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有一颗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探索欲望的心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有趣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一种很好的吸引方式。在正式讲授课堂学习的内容之前,教师可以用一些有趣的開场白吸引学生,通常是小故事或者一些问候,然后主动询问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时有没有遇到难题或者是有意思的地方,让学生大胆说出来一起探究。如果学生沉默,教师还可以主动提问,将教材内容改编为有趣的故事情境,讲述之后再让学生讨论,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发现故事情境中包含的一些趣味问题。
   三、构建良好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说明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并不可耻,反而是一种进步的表现,而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教授知识,更是答疑解惑者。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而不是他们不理解时就大声斥责,这样只会让学生不懂装懂,错过了学习的机遇。
   教师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可以从两个策略方法说起,第一种是将问题带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乐于提问。在一节课快要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有趣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铺垫,同时引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效果会更好。在下节课上课前,教师就可以将这几个问题再次提出,让学生来回答,并且对自己预习过的内容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要注意教师既要提问,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也要让学生提问,开拓自己的思路,并直接参与到知识的思考中,而不是被动接受。针对小学生,教师提问的内容可以是简单又有趣的,比如说在学习各种图形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物体,和学生一起探究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并启发学生对常见的物体仔细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又应该是什么形状。
   另外,教师要尽量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并适当鼓励。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层面十分缺乏,本身又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探索心,因此经常会有一大堆大人认为可笑的问题被提出来,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耐心回答,并且充分拓展,让学生详细了解问题的答案。如果受时间限制,不能回答学生的所有问题,教师可以委婉地表示还有重要的教学任务,等到课后再回答,或者是借此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任务,让他们回家与父母一起互动探究。
  编辑 刘瑞彬
其他文献
2001年9月我院收治1例鼻咽巨大血管纤维瘤,行选择性颌内动脉栓塞后再行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还希望学生能够具备综合素质,那么应当如何为这些素质定义呢?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便应运而生。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法等等,主要讲述在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文应当如何进行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文鉴赏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够
大多数数学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可以用来辅助数学教学,并愿意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来改进他们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是一种计算机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促
患者,女,58岁。2011年12月15日因肺癌在外院行手术治疗。于2012年6月,住我院内科行术后辅助化疗。入院时患者一般状态尚可,精神良好,饮食及二便正常。血压190/70mmHg(1mmHg=0.133kPa),
由于微课所具备的精短和针对性强等特点,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学生知识体系之中的薄弱环节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加强。通过微课的使用,教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更为宽松而
摘 要:近年来,小学数学课堂出现的现象有:学生看到枯燥的数学符号就头疼,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师看到这种状况,没心情教学,教学质量不高;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不足,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活跃度几乎为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活跃课堂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迫切需要的。因此,结合课堂现状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培养   把握好课堂教学,能
蒽环类药物是高度有效且被广泛应用的细胞毒性药物,在造血系统和实体肿瘤中疗效确切。主要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米托蒽醌。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不可逆的心脏毒性,
初中地理教学使用地理拼图和地球仪以及多媒体工具等,采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方式,因为图像能直观、清晰地展现地理风貌的实际特征.以图导学,不仅兼顾了文字表述功能,还能适应
高中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对其中程序设计内容的教学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应当依据长期教学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分配学生学习任务,基于整体进行程序设计的策略设置。总
摘 要: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在小学阶段,合情推理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思维方式,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始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合情推理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提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