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调对接机制运作的实证分析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p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诉调对接作为转型社会中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性尝试,在调处和实效化解决常规社会矛盾中发挥着积极的前置性作用。文章以河南省某区人民法院为样本,对这一解纷机制的内涵,时代背景,特别是运作模式以实证分析,在对其现存问题缜密分析基础上,对该制度今后完善的路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诉调对接;实证分析;纠纷解决
  一、诉调对接机制的内涵
  在成熟法治国家社会治理机制中,纠纷解决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民间组织的调解和裁决;二是充分利用政府及其部门优势,通过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化解与行政纠纷、行政管理有关的民事纠纷;三是以法院行使审判权为中心的司法途径。在这其中,诉调对接是指矛盾纠纷调处中的诉讼方式与非诉讼方式相衔接。①其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审判权规范、引导和监督作用,通过诉讼与仲裁、行政调处、人民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以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推动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组织和程序制度建设,促进非诉纠纷解决方式更加便捷、灵活、高效,并为其运作提供规范的司法保障。
  二、诉调对接机制的时代背景
  伴随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不断变革,因各种利益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发生率和激化程度不断上升,涉及范围日益扩大,多元性、发散性愈发凸显。而大量纠纷进入诉讼途径使得人民法院的工作量大增,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与矛盾纠纷的量增间的冲突逐步加剧,似乎到了难以调和的境地。单靠诉讼这一单一的救济方式解决社会纷争,客观上已难以适应现实需求。据统计,目前全国基层法院一线审判人员平均不到全部审判人员的40%,2011年河南省法院系统人均结案超过200起的法官有800多人,且主要集中于民事案件。在某区法院,具备审判资格,并实际从事审判业务的只有35人。但近五年来,该院每年收案增长幅度均超过20%,年审理案件在5000件以上,其中传统民事案件达3000余件。这一现状造成一线审判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形成审案质量不高,积案量大、信访压力重的严峻局面。就此,如何充分发挥调解制度的职能、保障调解结案的执行力,如何协调诉讼与调解制度的关系、实现诉讼与调解的有机衔接,并着力于矛盾纠纷的根本解决成为当务之急。诉调对接正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
  诉调对接首先是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当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理论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国尚未建构起一种完善的制度化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诉讼、调解、仲裁、协商等解纷机制都各自独立,未能实现相互之间的有机衔接与联动,以充分发挥各种解纷模式的自身优势,达到从根本上化解纷争的司法目的与社会效果。而诉调对接机制有效实现了诉讼与调解机制的有机衔接与联动,充分发挥了诉讼与调解的各自优势,互补了各自的制度缺陷,真正起到了化解纷争于无形的良好的司法效果。其次,该制度是对民事司法改革的推动与促进。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事诉讼制度逐步变革,并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期间,对国外民事司法改革起因和进展的准确把握,特别是对其成功经验的有益借鉴,成为推动我国民事司法变革和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民事审判制度的主要视点,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的趋势必须予以关注。而诉调对接机制正是这一趋势在我国在司法实务中的成功尝试,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诉调对接机制运作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某区法院为样本
  在诉调对接机制构建上,河南省某区人民法院做出了大胆尝试,在实际运作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明确机制功能,强化协调配合
  该法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诉讼和大调解的全面对接,努力形成一种以法院为主导的,多元主体参加构建的诉讼与调解互相作用、司法调解和综合性的社会大调解有机衔接的机制,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多方参与”的“诉调对接”机制。充分发挥法院审判权的规范、引导和审查监督作用,整合诉调资源,构建、完善以诉调对接中心为平台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大力加强与基层行政机关及社会组织的通力协作,构建、完善以“社区法官”工作机制为基础的矛盾纠纷就地解决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调解的积极性,构建、完善以多方社会力量为主体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积极开展司法确认工作,构建、完善以司法审查为重点的诉调衔接工作机制。
  (二)确立联系机构,理顺工作流程
  该院在内部专门成立“诉调对接中心”,作为“诉调对接”机制推进的重要工作平台,工作主体以立案庭、信访办、两个民事审判庭为主,设速裁庭,与相关行政部门、调解组织有效连接。以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为主体,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对于传统的民事纠纷在受理前启动诉前调解机制,根据不同情况分流进入委派调解、委托调解、邀请调解或协同调解程序,调解成功后对属于法院受案范围的,根据当事人申请出具法律文书予以司法确认,无需进入复杂的诉讼程序。如果调解不成的,经主管院长批准,简单案件进入速裁程序,需要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的则出具司法建议书,督促履行。适用诉前调解程序的案件,根据案件性质和适用的调解机制严格限定调解时间,调解不成直接进入速裁程序,速裁适用简易审理程序,审理期限不超过30天。
  (三)夯实运作基础,构建工作网络
  该院联合全区的行业调解委员会、司法所和以“社区法官”为主体的社区联络点,构建诉调对接网络,委托专门调解员或相关调解组织进行诉前调解,配备专职联络员,按照“一社区一法官”模式,法院选派优秀法官、干警定点联系社区,为协助调解、委托调解、通报诉讼执行信息提供人力支持。健全和完善与相关单位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重大案件协调机制、工作互动交流机制,编制、发放联络名册,将各辖区的调解员、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庭工作人员的名单、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编制成联络名册,发放至各调解员,确保信息通畅。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建立纠纷调解台账,负责诉调对接工作的组织协调及考核督查,在区委、区政府及区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各单位定期通报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情况,加强督促落实。   (四)加强调解力度,夯实解纷基础
  该院按照“大立案,重调解,精审判”的原则,从人员、经费、办公上全面充实加强“诉调对接中心”,将审判资源下沉,使诉调对接中心成为全院人员最多、条件最优、奖励最高的业务兼综合性管理部门。强化立案引导,对立案诉求不一味堵塞,凡法律法规不禁止的传统民事纠纷都引导当事人到“诉调对接中心”,在立案环节实现对矛盾的分流、疏导与化解。加强诉前调解,着力降低成诉率,立案法官经征得当事人同意,除依法不适用调解程序外,都要不放过任何有利时机积极进行调解,力促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或和解协议。对进行诉讼程序的案件也要坚持全员、全程、全面调解,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全力做好诉讼调解工作。全面加强审判管理和案后回访工作,着力提高诉讼调解的实际效果,减少调解结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和再审程序的数量,努力实现调解结案率、服判息诉率的“两上升”及涉诉信访率、强制执行率的“两下降”,优化审判格局,提升审判质效。
  经过建设,2012年该院诉调对接中心共分流民事纠纷1180件,办结809件,其中,调解253件,撤诉166件,转立案390件。同时,诉调对接模式也有效带动其他工作协调开展,使得案件结构渐趋合理,案件质效大幅提升,审判工作整体呈现案件质量、案件调解撤诉率和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收案数、案件发还改判数、涉诉信访数大幅下降的“三升三降”的局面。
  四、诉调对接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针对纠纷解决,诉调对接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实际运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诉调对接的运作背景依然
  诉调对接工作虽然能够实现法院内部潜力挖掘最大化,但仍无法在根本上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由于法院机构设置需要上下对应,导致内设机构越来越多,而许多机构需要特殊技能的人员。如审管办需要掌握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员;有的岗位要求有审判职称的人员要达到一定的数额。这就使得本不“富裕”的审判力量更是捉襟见肘。对此,今后可以参照试点聘任制公务员做法,对需要特殊技能或经验资历、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性职位,事务性较强,主要为机关日常行政事务提供一般性行政辅助、后勤保障服务的职位,招入聘任制公务员,签订合同,明确服务期限,这样使得部分在行政后勤部门工作的法官全力投入审判一线,缓解审判压力。
  (二)诉调对接的管理方式应科学配置
  在诉调对接机制运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案件调解质量不高,瑕疵不断,衔接不顺畅,相互推诿等现象,这不仅是法官素质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方法和手段上的缺位。如办案效率低下,干警活力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审判绩效考评机制未能如实反映审判工作实际,客观评价法官业绩。因此,依靠科学有效的审判管理方法,推进审判方式改革,优化审判工作运行机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使法院内在潜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使法官能力和活力得到充分的展现,向管理要人力,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靠管理增活力,是在今后对现有诉调对接机制一系列制度和规则加以完善的重点。
  (三)诉调对接相关立法有待完善
  诉调对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法律、法规、政策甚至道德规范、公序良俗的支持。而现行有关诉调对接的规定只是散见于司法解释或地方政府规章的相关条文里,层级不高,内容简单、宽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规范性文件对诉调对接的具体内容作出规定。如何开展诉调对接,其具体的操作程序、组织架构,诉调对接与其他诉讼程序的关系等在基层法院仍处于自我探索、内部改革的状态,成为法院的自选课程,有较大的随意性。长此以往,不利于该机制制度化、程序化、规则化建设,在立法层面,国家应予以积极回应。
  (四)对诉调对接模式的宣传亟待加强
  诉调对接既是我国非对抗法律文化的体现,又是对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继承。其顺利发展离不开相应的社会基础,特别是社会公众的理解和认同。所以,在这一制度的构建,特别是推进过程中,要大力宣传这一机制的自身优势,培养社会协商和民主自治理念,健全完善各种非诉调解机制,为诉调对接的构建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和氛围。
  [注释]
  ①严格地讲,诉调对接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纠纷解决的一种机制或者工作方式。
  ②石广先.司法新举措:法院里的人民调解室[J].中国司法,2007.3
  [参考文献]
  [1]沈惠章.试论公安派出所涉外警务工作的创新田.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
  [2]李建田.查处涉外治安案件应注意的问题.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
  [3]胡健星.论民事诉讼调解中的法官角色[J].法制与社会,2009.8
  [4]张艳艳.论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再完善[J].青年文学家,2009.4
  [5]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法学,2010,(4):5-7
  [6]苏力.能动司法与大调解.中国法学,2010,(1):5.10.
  [7]罗东川,丁广宇.我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评述.法律适用,2010,(3);18.
  [作者简介]刘博、王克驿、曹悦、王辰菲、王欣怡,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校园代理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文章将以浙江工业大学为视角,结合校园代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校园代理中各方的法律关系开始,浅析校园代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得出对其进行规制的措施,以促进该校校园代理走向规范化。  【关键词】校园代理;法律关系;纠纷解决  近年来,随着在校生人数的增加,高校已经成为一个需求潜力巨大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重视利用校园代理这
期刊
[摘 要]霍布斯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开拓者,其思想丰富而复杂,文章主要考察了霍布斯思想的两个方面,一是彻底的个人主义,二是工具主义的国家观,这两项内容是霍布斯对后世政治思维的真正影响和贡献所在,也正是这两项内容使霍布斯成为现代政治哲学的伟大先驱。  [关键词]霍布斯;本体论个人主义;工具主义国家观  霍布斯是现代政治哲学之巨挚,其全新的哲学基础,严密的逻辑论证及惊世骇俗的言论打开了现代政治哲学之门,
期刊
【摘要】警察法律英语课程是以学习警察法律英语的手段达到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为目的,注重学生对警察法律制度的学习和掌握,了解隐含在语言中的法律文化差异。课题组对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进行以了解学生对新课程需求为目的问卷调查,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阐述设置警察法律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关键词】警察法律英语课程;警察法律制度;学习需求;问卷调查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涉外警务工作日益增多,公安民
期刊
【摘要】我国的《民法通则》以及《民事诉讼法》都对离婚调解的问题作了规定,文章主要从案例的角度来分析对以调解为结案方式的离婚纠纷,进一步认识到调解对于解决离婚纠纷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离婚纠纷;调解;结案方式  诉讼调解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这同样体现在了离婚诉讼中。《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
期刊
【摘要】消防监督工作对预防火灾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位于植被茂密的区域,消防监督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在消防监督工作中,公安派出所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为消防监督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公安派出所,尤其是农村派出所在消防监督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达川区;消防监督;消防隐患;农村派出所;民警  达川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达州市
期刊
【摘要】刑事法律援助在保障当事人平等诉讼权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我国公民司法保护的公平性。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在十多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在立法、设立机构及实行法律援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和好评。刑事法律援助作为现代律师制度与刑事诉讼的结合点,与两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因现代律师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出现较晚及刑事诉讼正处于模式转换等原因,导致刑事法律援助在理论与实践两方
期刊
【摘要】审前案件分流机制是指在审判之前将刑事被告人移交社区处理,使其接受工作培训、教育等,如果改造成功,则可能会导致取消指控的一项制度。笔者以对《民事诉讼法》第133条的理解为题,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前案件分流机制进行法律上的思考。  【关键词】民事诉讼;审前案件;分流机制  审前案件分流机制是指在审判之前将刑事被告人移交社区处理,使其接受工作培训、教育等,如果改造成功,则可能会导致取消指控的一项制度
期刊
巾帼不让须眉。在北部湾畔、十万山下,有一群妇女,在妇联的小额信贷扶持下,开辟了自己的天地,撑起了一片天空。  近日,记者在广西防城港市妇联的创业榜上看到,陆珊珊、李世霞、王飞朝等250多名城乡创业女能人榜上有名,其中18名女能人成为广西女能人协会会员,两人荣获广西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防城港市妇联引导帮助3000多名妇女走上发展之路,带动1.4万名妇女就业。  海归女变成“山大王”  陆珊珊,26岁
期刊
[摘 要]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国企工作人员对特定事物负有管理监督权限,即使其没有直接参与盗卖国有资产,也会因为事后获取盗卖行为实施人给予的经济利益而成为贪污犯罪的共犯。其获取利益并漠视犯罪行为发生就已经与其他共同犯罪嫌疑人构成犯意联络,只是这种特定身份和管理权限使其成为该类共同犯罪的帮助犯。  [关键词]国企工作人员;不作为;贪污罪;共犯  一、基本案情  何某某系某国有公司保安队队长,刘某某系某国
期刊
[摘 要]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致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矫正活动。社区矫正的法理基础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刑罚报应主义向功利主义转化;二是刑法谦抑对刑法补充性、效益性和刑罚有效性的价值主张。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对我国当前刑事法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