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郑州市学校体育对城市社区体育的影响研究 编号:2017-ZZJH-235]
摘要: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郑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得到大力改善,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体育馆的逐步开放,不仅促進了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也积极有效的整合了体育运动资源。本文通过分析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对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共享研究的思考来进一步阐述学校体育对城市体育发展、促进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校体育;城市社区;全民健身
近年来,我国体育运动发展较快,各种组织形式层出不穷。最新兴而又非常活跃的组织形式理应属城市社区体育组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向小康型、富裕型过渡,双休日制度使人们的余暇时间增多,人们对余暇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体育锻炼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强身娱乐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理清与摆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寻求两者间的最佳切入点,是当前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一、当今我国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
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国不同教育阶段都有系统的体育教育。但是由于体育教学中方法无趣且单一、观念陈旧、模式呆板等原因,使体育相关教学活动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使应该达到的理想效果在事实方面却不尽人意。
学校场馆设施资源使用剖析据有关资料显示,体育场馆设施有67%在学校范围内。尤其是城市学校内有篮球馆、排球场、网球场、塑胶田径场、乒乓球馆、健身房等,而且体育场馆设施条件好。这些场地设施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外,大部分设施在周末、假期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相比之下,社区体育设施却相当紧缺,我国群众体育资源主要分布于学校系统和企事业系统,据5全国第四次体育场地普查总体数据报告6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共有体育场馆615346个,全国高校共有体育场馆12835个,经常对外开放的占13%,不对外开放的占52%。说明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设施较充足,体育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
学校体育人才资源情况学校中拥有大量的专兼职体育教师。据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我国拥有体育教师312741人,其中城市体育教师总数有182536人。这些体育教师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和知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能力,能解决社区体育专门人才缺乏的问题。
二、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校体育强调实现自我价值,而社区体育则强调提升居民健康生活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计划,每年都将在全国的大中小学生中抽选出一部分来进行学生的体质监测,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大半分学生的体质都出现下滑的状况,学生运动素质下降。对于现阶段的大家来说,想要保持健康,却总是没有付诸于行动。总是把“健康”当做是工作与生活之间的消耗品,不是为本身提高素质而锻炼。社区体育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为主,不突出强调体育技能本身对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影响。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桥梁”作用对城市社区体育的影响。例如,上海市围绕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提出创建一个科学、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环境;构筑日常、双休日、节(长)假日三个体育生活圈;完善运动设施、团队组织、体质监测、健身指导、体育活动、信息咨询等服务网络。让“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成为“体育健身服务”与“市民健身”的桥梁和纽带,进而成为社区体育的“催化剂”。
三、对策与建议
社区体育严重缺乏体育指导和体育工作管理人才,这实际上是给予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岗位。社区体育服务机构与学校体育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互促互补,各自都可圆满解决自身的难题。可见体育院校在帮助社区体育解决无社区体育指导员等有关专业人才的同时,社区体育也为对方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更赋予了学校体育(主要是体育院校)的历史重任,即:社区体育服务机构(如社区体育指导中心或辅导站)在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如学校课程内容改革教育理念更新学生毕业就业渠道、岗位)提供良机的同时,对它也赋予了历史的重任;即加强全民健身工程相关软件与活件的同步建设。据有关研究资料报道:国家花巨资投入修建全民健身工程的过程中,相关软件(如锻炼方法、组织形式、游戏竞赛活动等)和活件(如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设计社会体育发展的长远发展规划的社会体育管理的领导者)建设严重滞后,从而导致已修建的健身工程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各级政府要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市街道和居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与此同时,更应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相结合的联动机制。而在加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双向互动中,社区体育中心和学校体育馆联合,将彼此的资金投入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规格档次,既可满足学校常规体育教学活动及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竞赛等,又可解决社区对运动场地及设施的需要。从而促进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剑英.高等院校在开展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2).
[2]何艳君.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
[3]陈锡林,周亚琴.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有机结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01).
作者简介:王慧(198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摘要: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郑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得到大力改善,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体育馆的逐步开放,不仅促進了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也积极有效的整合了体育运动资源。本文通过分析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对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共享研究的思考来进一步阐述学校体育对城市体育发展、促进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校体育;城市社区;全民健身
近年来,我国体育运动发展较快,各种组织形式层出不穷。最新兴而又非常活跃的组织形式理应属城市社区体育组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向小康型、富裕型过渡,双休日制度使人们的余暇时间增多,人们对余暇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体育锻炼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强身娱乐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理清与摆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寻求两者间的最佳切入点,是当前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一、当今我国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
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国不同教育阶段都有系统的体育教育。但是由于体育教学中方法无趣且单一、观念陈旧、模式呆板等原因,使体育相关教学活动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使应该达到的理想效果在事实方面却不尽人意。
学校场馆设施资源使用剖析据有关资料显示,体育场馆设施有67%在学校范围内。尤其是城市学校内有篮球馆、排球场、网球场、塑胶田径场、乒乓球馆、健身房等,而且体育场馆设施条件好。这些场地设施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外,大部分设施在周末、假期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相比之下,社区体育设施却相当紧缺,我国群众体育资源主要分布于学校系统和企事业系统,据5全国第四次体育场地普查总体数据报告6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共有体育场馆615346个,全国高校共有体育场馆12835个,经常对外开放的占13%,不对外开放的占52%。说明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设施较充足,体育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
学校体育人才资源情况学校中拥有大量的专兼职体育教师。据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我国拥有体育教师312741人,其中城市体育教师总数有182536人。这些体育教师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和知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能力,能解决社区体育专门人才缺乏的问题。
二、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校体育强调实现自我价值,而社区体育则强调提升居民健康生活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计划,每年都将在全国的大中小学生中抽选出一部分来进行学生的体质监测,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大半分学生的体质都出现下滑的状况,学生运动素质下降。对于现阶段的大家来说,想要保持健康,却总是没有付诸于行动。总是把“健康”当做是工作与生活之间的消耗品,不是为本身提高素质而锻炼。社区体育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为主,不突出强调体育技能本身对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影响。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桥梁”作用对城市社区体育的影响。例如,上海市围绕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提出创建一个科学、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环境;构筑日常、双休日、节(长)假日三个体育生活圈;完善运动设施、团队组织、体质监测、健身指导、体育活动、信息咨询等服务网络。让“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成为“体育健身服务”与“市民健身”的桥梁和纽带,进而成为社区体育的“催化剂”。
三、对策与建议
社区体育严重缺乏体育指导和体育工作管理人才,这实际上是给予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岗位。社区体育服务机构与学校体育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互促互补,各自都可圆满解决自身的难题。可见体育院校在帮助社区体育解决无社区体育指导员等有关专业人才的同时,社区体育也为对方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更赋予了学校体育(主要是体育院校)的历史重任,即:社区体育服务机构(如社区体育指导中心或辅导站)在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如学校课程内容改革教育理念更新学生毕业就业渠道、岗位)提供良机的同时,对它也赋予了历史的重任;即加强全民健身工程相关软件与活件的同步建设。据有关研究资料报道:国家花巨资投入修建全民健身工程的过程中,相关软件(如锻炼方法、组织形式、游戏竞赛活动等)和活件(如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设计社会体育发展的长远发展规划的社会体育管理的领导者)建设严重滞后,从而导致已修建的健身工程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各级政府要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市街道和居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与此同时,更应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相结合的联动机制。而在加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双向互动中,社区体育中心和学校体育馆联合,将彼此的资金投入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规格档次,既可满足学校常规体育教学活动及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竞赛等,又可解决社区对运动场地及设施的需要。从而促进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剑英.高等院校在开展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2).
[2]何艳君.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
[3]陈锡林,周亚琴.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有机结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01).
作者简介:王慧(198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