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地理学》的思考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1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地理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教育研究者对教育地理的研究和探索日益深入,教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逐渐被重视起来。本文在阅读《教育地理学》后,从教育原理和教育哲学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希望对学科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关键词:教育地理现状 学科问题
  一、《教育地理学》的价值和历史地位
  罗明东博士提倡并付诸研究的《教育地理学》是其研究成果的主要展现。该著作在分析和比较国内外教育与地理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和摸索教育与地理之间的关系,教育要素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理要素对教育要素的影响,它是教育地理学的学科基础,用以解决区域教育问题。在书中,以云南省为例,综述并分析其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根据地域特色和教育原理为当地教育发展提出了长远性的战略规划。
  二、我国教育地理学的现状总说
  (一)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教育与地理相结合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教育与地理相结合是自20世纪90年代始,我国教育界开始进行教育地理学的研究和创建。1991年,上海市教委组织编写《上海教育资源》,以上海教育的整体情况为背景,主要体现了大、中、小学校教育地理分布。至1995 年,集中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的《中国教育地图集》在上海出版发行。这一成果在当时被称为“教育与地图科学上的一个创举”。在这本地图集中,体现了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水平以及人口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不同地域的不同教育特征。
  (二)教育地理学的萌芽和发展
  教育地理学的研究着重表现在区域教育研究。从教育地理学的学科建设角度,1995年同年王秋玲在《关于创建教育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地理学”概念,教育地理作为一种产业的形式在中国萌芽。1996年,罗明东发表了《教育地理学: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建立教育地理学刍议》《论教育地理学研究的意义与契机》等论文,并在博士毕业时,选择“教育的地理学视角——教育地理学基本问题研究”的研究方向。教育地理学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迅速。
  (三)国内研究现状和成果
  《教育地理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一文,对这方面做了详细总结: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教育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试论我国历史教育地理研究的现状与走势》《清代四川进士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等。课题方面:西南师范大学在“九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中包括“中国教育地理分布的历史变迁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包括 “教育地理学研究”等省部级对教育地理的重视。并且在2003年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教育地理学专着《教育地理学》。此外在教育地理实践领域研究的课题也出现很多比如华中师范大学范先佐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五”课题“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合理布局研究”等。
  三、问题和疑惑
  (一)教育地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到底在何方
  如果说本书解决好了教育地理学是什么——研究对象——地理学层面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或者说是教育领域中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为什么——地理环境对教育的间接、直接影响及教育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那么在谈论到怎么样——如何解释教育现象,或者用什么方法、手段去解决教育问题在本书中显得有些不足。在谈到教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上,完全采用了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免让人想到这其中如何体现教育的作用呢?罗教授认为:“在纯粹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产生的人文地理环境,意味着地理环境发展到了成熟的程度。人类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地理环境的‘人文化’就越是突出……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只要作为空间使用者的教育继续存在,那么就需要也可以应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来对教育的地理空间问题进行研究。”也就是说地理环境作为客观的物质世界,它的成熟度是由依靠它生存的一种高级生物——人类决定的。这显然是个谬误。由此,后面的假设也不能存在了。教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借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但还是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模式,对不同层次环境,区域环境,环境之间建立起解决教育问题的架构,不然,除了研究对象外,哪里还能体现出教育地理学的特点呢?
  (二)空间分析模式不能只是框架
  从地理空间角度看,地理学在教育地理问题研究中具有的动态研究模型中,表现为:与路线、位置、和设施有关的活动外,还有教育地理结合社会性问题和经济角度的问题。然而在后续的建构中并未单独成章提到这些。只是在区域教育和教育区域中,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整理,形成区域教育的特点,显得有些仓促。在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学科结构体系中:包括的教育地理学基本理论、教育科研地理、校园环境研究、区域教育地理、教育历史地理研究(教育时间地理研究)、学校选址及学区分布点规划、教育地图研究、各级各类教育地理、宏观教育空间布局研究,在书中涉及较少,略显内容不足。区域教育分析很少涉及教育地理学的方法。如果按照前文来说,教育地理学的分析方法等同于地理学分析方法。那么在后者的区域教育分析中这点也略显欠缺。
  (三)教育地理学容易形成空泛的感觉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地理学最基础的是基本理论研究,涉及面广,对个别情况过于精细,容易造成学科基础不实,宽而泛的感觉。
  由于教育地理研究领域本身具有的基础性,科学性,以及在发展中表现出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的实践性,和学科的发展性,阶段性成果逐渐陆续产生以来,受到学术界鼓励和肯定。建立教育地理学是教育学科的重要工作,还需我们不断完善,以促进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大群.教育地理学一书出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大群.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力作-国内外第一部—教育地理学—正式出版 [J].云南教育, 2003,21(18):95.
  [3]罗明东.教育地理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4]王秋玲.关于创建教育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1):11-12.
  [5]曹照洁,张正江.教育地理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J].毕节学院学报,2010,(12):91-96.
  (责编 张敬亚)
其他文献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013年秋学期六年级分班,学校找我谈话,分出的六班无语文教师,将我从数学教师转为语文教师,在学校换届的转型期,认清形势,努力工作,为我校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尽职尽责。我所任班级有63名学生名,一至六年级换过三个班主任,
3月17日,欧玛嘉宝集团公司在北京举行了欧玛嘉宝安瑞吉(北京)公司成立15周年盛大庆典活动。欧玛嘉宝集团公司CEO哈维尔-欧玛嘉宝先生邀请西班牙驻华大使卡洛斯·布拉斯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