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官员整容

来源 :蓝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tiet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享有“神州美丽第一刀”美誉的我国整容专家陈焕然先生透露,近几年来,找他整容的官员越来越多。主要是去眼袋,除皱纹等,也有更复杂一些的,通常是熟人介绍,夜晚登门,重要会议前居多,“两会”前形成高峰,他的整容诊所一时人满为患。
  美容,在很多人看来,乃是妙龄女子专利,男子美容,中老年男子美容,而且是看上去正儿八经的官员美容,就不能不让人另眼相看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爱美的权利,尤其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行为豪放的今天,什么事情都可以出现,变性的都有,官员整容也就用不着大惊小怪了。值得关注的是,年龄老大不小的官员整容干什么呢?女子为悦己者容,官员又为谁美容?是为了改善亲民形象。提高执政能力?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对于所有心理、思维处于正常状态的人来说,他们评价官员的取向,并不在乎官员是否英俊潇洒,年轻漂亮,而是看他们如何执政为民,特别是如何对待人民——以人民的服务员自居,还是妄自尊大,自称是人民的父母官,公开地拿肉麻当有趣!世人敬仰的老一辈革命家没整过容。政绩显著的一些地方官员也没整过容,但他们照样赢得人民信赖,而一些贪官有不少是整过容的,有的是花大价钱到国外整容的,但他们照样被人民唾弃,这说明什么?说明光靠整容整不出完美形象。况且,仅仅想凭美化外表取悦别人,这指导思想本身就出了问题,注定了这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不排除有些官员适当美化一下外表,确实是想尽可能地當好当地的形象大使,但这只能是个辅助措施而已。从根本上说,与其想方设法整容增光,倒不如诚心诚意修心添彩。人民公仆必须忠实人民,唯有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才能与人民群众心灵感应,心心相印,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所谓修身,实质上是修心。作为官员,如何修心?首先应该修创新之心。创新是造福之源,生命要求。市场规律,身居领导岗位的官员尤其要把创造经济新业绩、文化新成果、和谐新环境视为第一要务,努力使自己管辖的一方土地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现代化,成为有“希望的田野”。不能去搞什么自毁形象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数字工程,更不能去干那种“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的坏事。
  其次应该修爱民之心。所有官员必须把人民看成是天,看成是地,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到实处,切实解决民众的吃饭、穿衣、住房、看病、教育等民生问题,不要让基层群众难以生存,频频上访,怨声不断。
  同时必须修廉政之心。严守国法,遵循规章,一腔正气,两袖清风,抵制诱惑,出淤不染。把手中权力当天职,当使命,当良知,不把手中权力当货币,当商品,当“关系”。
  真的这样做,亲民很自然,执政有何难,光彩自照人,何必去整容!
  值得注意的是,整容亲民非但不能达到有效效果,有的还会适得其反,离大众越来越远。整容费用通常都很昂贵,专家介绍,去眼袋要花4000到5000元,拉皮去皱要花2到3万元:如果远赴境外、海外美容,所费可能是天价,而且有的不是一次成功和一劳永逸,这笔开支实际上很可能是个无底洞,显然非目前工薪阶层所能承担。这些经费是否都是官员们自掏腰包。倘若不是,又由谁来结账埋单?弄不好,美容手术床会成为腐败新温床。如果一些生性风流的官员在美容场所与姿色可人的女子一见倾心,那事情恐怕就会更复杂化了。试问哪一个腐败官员背后,没有一个甚至一批“红颜知己”!
  
  (责编:金 锋)
其他文献
恶贯满盈    2006年7月13日早晨,正在沈阳出差的辽宁凤城市公安局赛马镇派出所所长李飞,手机突然接到一名群众举报电话:在凤城市赛马镇,发现一名戴红色头盔,骑一辆蓝色摩托车的男子怀里揣着手榴弹!  李飞心里咯噔一沉,举报人在电话里描绘的这名男子的体貌特征,有些像市局印发的协查通报上涉嫌杀人逃跑的王正军。王正军,男,38岁,辽宁省本溪县碱厂九龙村人。1997年曾因盗窃罪被判刑一年,出狱后又连续作
期刊
我是一名刚退休不久的女工,我阅读蓝盾杂志已有许多年头了。  退休前,我在单位工会报刊阅览室当管理员,每天都与种类繁多的报刊杂志打交道。人常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正因为有这样的便利条件,所以一旦空闲,我便挑选自己所喜欢的杂志阅读起来。说心里话,在上百种杂志期刊中《蓝盾》杂志我最为喜欢。年复一年,可以说我已经成了《蓝盾》的铁杆读者。  我之所以喜欢阅读《蓝盾》,有两个原因:一是《蓝盾》的格调和品位比较高,
期刊
人们经常说,职场犹如战场,而在这个战场里,最诱人的胜利果实当然莫过于薪酬了。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1500多万大学生就业,企业每年有超过100万的员工跳槽。随着这些数据应运而生了一个崭新职业——谈薪师。一位名叫吴燕的女士就是一名谈薪师,如今,她的月薪已经达到了两万元。    谈薪成为职场上的绊脚石    2002年7月,24岁的江苏女士吴燕从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她来到北京找工作。第一个月,她
期刊
如果说常人的智慧只能让人佩服,但打工妹周昱婷的智慧却让人感动。因为她的智慧,是在不断地战胜恐惧,不断地挣脱绝望,不断地重建信心的过程中迸发出来的——  2006年11月6日,周昱婷在沈阳街头被三名歹徒劫持进一辆面包车。在极度的恐惧中,只有18岁的她用自己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击退歹徒的进攻,诱使歹徒一步步走进自己的埋伏圈,不仅避免了被歹徒轮奸的厄运,而且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歹徒送到了警察手中。回忆女孩与歹徒
期刊
像特工一样    小吕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考虑到目前学业不紧张,便在网上发帖子。说自己愿意从事初高中英语方面的家教。结果当天就有人回帖,称要面试一下,并要求小吕带上手提电脑,来个现代化教学,看看效果如何。面试地点选在迈皋桥好又多超市。  小吕当即同意,双方定好当天晚上7点半在超市见面。到了约定时间,小吕和一名女同学带着手提电脑来到了超市,很快就见到了雇主。这是一名中年女子,穿着得体,自称姓张,因为
期刊
2006年12月23日,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这项工程旨在通过向社会募捐善款来资助中国一万所学校开展“防艾”教育活动,以改变中国一亿多初中以上的大中学生“防艾”知识与性知识缺乏的状况。会上,曾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授予的“爱心大使”称号的中国首部青春期性心理咨询热线的创办人一童,应邀做了题为《聆听青少年的心声》的大会发言。他18岁弃学开办全国第一个青少年
期刊
持着假身份证应聘当保姆,前后不到三天就把不到两岁的幼儿偷走,勒索孩子母亲20万:黑心保姆的偷婴行为很快引起了全国数十家网站关注,网友们为此发起了“全国爱心通缉黑心保姆寻婴行动”……  在全国网友的关注和指认下,重庆警方成功将勒索巨款的保姆夫妇抓获,被偷婴儿也安全救出。尽管此案已破,但人们远没想到一个婴儿被偷。会引起网民们和全社会如此的关注,其中又透露出什么社会问题和普遍借鉴意义呢?    光天化日
期刊
从酝酿到出台前后历时13年。中间经过7次审议的《物权法》,终于在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产权。中国的市场经济走进了物权时代。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公民目之所及,几乎都与物权有关。小到一张角票、一块手表。大到一栋楼房、一片林地。莫不有其归属。进一步而言,我们对自己享有或占有的物有何种权利以及如何保护这种权利。他人对我们的物负有何种义务以及违背义务
期刊
自助游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的时尚,在许多网站的旅游BBS上,每天都有人发“打算去XX玩,想同去者报名……”的帖子,往往一呼众应。可是自助游中“驴友”(旅友)出了事故谁担责?  本文介绍了我国首例遇难“驴友”家人状告一同出游的“驴友”案。    “驴友”相约森林自助游    在南宁市一个生活网站上有一个旅游BBS,许多旅游爱好者都喜欢在这里交流,邀“驴友”一起出游。2006年7月初,论坛上出现了
期刊
这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而又引人深思的真实故事。重庆一名专攻物理学的女硕士一日忽发奇想,决定针对婚外情这一难题进行攻关,利用物理原理进行爱情试验,独创了忠贞检测器,并首先拿自己的丈夫作为试验对象。孰料却从此引发一场情变,让她追悔莫及。    科研新课题    现年27岁的邱莲是重庆万州人。万州地处三峡,随着三峡工程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的蓬勃兴起,万州也有了不少先富起来的人。邱莲还在上中学时,就耳闻目睹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