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于分蘖、拔节和抽穗3个时期在空气CO2浓度(380 μmol·mol-1)下测定稻田中稗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发现在开放式CO2浓度增高(FACE)条件下生长的稗草叶片后2个时期的Pn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分蘖、拔节和抽穗3个时期在空气CO2浓度(380 μmol·mol-1)下测定稻田中稗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发现在开放式CO2浓度增高(FACE)条件下生长的稗草叶片后2个时期的Pn显著低于普通空气中生长的对照,比对照下降约20%,说明FACE条件下稗草叶片光合作用对高CO2浓度发生了明显的适应.同时,叶片的气孔导度(Gs)和胞间 CO2浓度(Ci)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相比,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拔节期只有对照的62.4%;高CO2浓度下生长的稗草叶片Rubisco 含量也降低,
其他文献
隔离开关完善化改造是消除设备隐患、提高运行可靠性、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针对GW16(17)-252型隔离开关在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化改造
采用固定标准地定位观测法,对新造竹林中栽植檫树后形成的檫树(14~15年)毛竹混交林竹鞭根结构和鞭体养分进行了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檫树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混交竹林有利于毛
提出了低价林早期诊断的新思路,即根据低价林的形成规律,在林分还未表现出低价林状况时就能诊断出其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以辽西油松林为例,从生态因子
对黄土高原腹地子午岭典型森林流域与非森林流域年径流变化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流域径流年内分配比非森林流域相对均匀,汛期(6~9月)总径流量减少了8.9mm(葫芦河比蒲河)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