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护理程序的临床作用及效果。方法:本院选取妇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所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共90例作为探讨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程序,对比2组的遵医行为以及并发症产生状况。结果: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比对照组高,且并发症产生率比对照组低,予以统计学检验,P<0.05且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护理程序应用在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中,能够将患者的遵医行为提升,并发症产生率降低,效果显著。
关键词: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程序;作用
早期的宫颈癌将手术切除作为治疗首选方式,但是具有较大的手术风险,在术后极易产生并发症,所以将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做好对于宫颈癌患者恢复健康具备重要意义。护理程序将恢复与促进患者健康作为目标实施一系列具有计划性、目的性的临床护理活动,主动实施整体且全面的护理,令患者健康达至最佳状态。我院选取妇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所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共90例作为探讨对象,将报道总结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妇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所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共90例作为探讨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中选取的年龄范围是37至78岁间,平均年龄约(53.8±9.6)岁;在观察组中选取的年龄范围是38至79岁间,平均年龄约(54.7±9.5)岁。对比90例宫颈癌患者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形成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程序,①评估自护能力,责任护士依照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1]于患者入院后、手术当天、手术后1d、4d、7d及病情变化之时予以评估,针对重度依赖患者需要护理者完成所有生活护理,并将呼吸道管理以及皮肤护理做好,以免产生压疮、坠积性肺炎。针对中度、轻度依赖者,在护理者的帮助之下完成生活护理,鼓励患者独立完成,将其心理、生理康复加快。②评估疼痛与护理,责任护士依照疼痛量表采取NRS与Wong-Banker面部表情图结合方式,评估疼痛与对日常生活或工作造成的影响,医师待评估后实施镇痛治疗,0至3分需每天评估疼痛,4至6分需每4h进行一次评估,≧7分需每1h进行一次评估,采取非消化道路径治疗者实施30min后与口服路徑治疗者实施1h后,护士需对疼痛状况进行再次评估[2]。③评估尿潴留与泌尿系统感染及护理,对患者在带管期间内多喝水进行鼓励,每天确保在2000ml以上至2500ml以上,对通畅尿管维持,引流袋需一直比膀胱位置低,需每周将引流袋更换2次,每天对会阴进行2次常规擦洗,在大便之后要随时擦洗会阴,在术后的第3d、7d、10d留尿进行尿常规检查,了解是否产生泌尿系统感染,在术后的5d至7d对膀胱区进行理疗,在拔尿管前的1d至2d进行间断性放尿,有助于协助恢复膀胱功能,进而将自主收缩功能恢复。④评估下肢静脉血栓与护理,采用术前宣教于,术中、术后穿戴弹力袜,术后按时进行踝泵运动且在术后的6h内若病情允许可下床活动,2至4次/d[3],渐渐将活动量增加,依照其耐受程度将活动强度增大,运用温水泡脚15至20min/d,且与药物治疗及肢体气压结合,以免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1.3 统计学分析
临床分析的90例宫颈癌数据处理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一般资料采取( )表示,予以t检验;遵医行为与并发症产生状况采取n(%)表示,予以X2检验。对比组间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
2.结果
2.1比较2组的遵医行为
观察组的遵医行为97.78%(44/45),对照组的遵医行为84.44%(38/45).对比组间统计数据,差异显著,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比对照组高,且予以统计学检验,X2=4.9390,P=0.0262,统计学存在意义。
2.2比较2组并发症产生状况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并发症产生率比对照组低,予以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
5.讨论
将围手术期护理改进对于手术安全性的提升具备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多数宫颈癌临床患者在围手术期存有不稳定的情绪、表现出焦虑不安,实施常规护理一般无法达至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应用护理程序可以进一步令健康教育更具合理化、规范化,进而促进患者将焦虑与恐惧心理消除,令其在围手术期达至最好的身心状态,将遵医行为有效提高[4]。我院经评估自护能力、评估疼痛与护理、评估尿潴留与泌尿系统感染及护理、评估下肢静脉血栓与护理等一些列护理程序,将治疗效果改善,提高了安全性。
在本研究之中,观察组遵医行为97.78%(44/45)比对照组84.44%(38/45)高,且并发症产生率4例(8.89%)比对照组12例(26.67%)低,予以统计学检验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且P均<0.05,此研究成果和刘晶艳[5]文献有相同的报道。
综上所述,将护理程序应用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中,效果确切,可降低并发症产生率,改善遵医行为,临床具备较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孔祥敏,高琦,随丽丽等.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护理程序效果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9(5):366-368.
[2] 王芳.护理程序在宫颈癌术后行同步放化疗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244-245.
[3] 杨洋,周姗红.护理程序在子宫颈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B,2015(9):172.
[4] 杨素莲,张云青,陈巧萍等.天疱疮并发感染患者的循证护理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31):155-156.
[5] 刘晶艳.15例宫颈癌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分析研究[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11):34-34.
关键词: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程序;作用
早期的宫颈癌将手术切除作为治疗首选方式,但是具有较大的手术风险,在术后极易产生并发症,所以将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做好对于宫颈癌患者恢复健康具备重要意义。护理程序将恢复与促进患者健康作为目标实施一系列具有计划性、目的性的临床护理活动,主动实施整体且全面的护理,令患者健康达至最佳状态。我院选取妇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所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共90例作为探讨对象,将报道总结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妇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所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共90例作为探讨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中选取的年龄范围是37至78岁间,平均年龄约(53.8±9.6)岁;在观察组中选取的年龄范围是38至79岁间,平均年龄约(54.7±9.5)岁。对比90例宫颈癌患者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形成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程序,①评估自护能力,责任护士依照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1]于患者入院后、手术当天、手术后1d、4d、7d及病情变化之时予以评估,针对重度依赖患者需要护理者完成所有生活护理,并将呼吸道管理以及皮肤护理做好,以免产生压疮、坠积性肺炎。针对中度、轻度依赖者,在护理者的帮助之下完成生活护理,鼓励患者独立完成,将其心理、生理康复加快。②评估疼痛与护理,责任护士依照疼痛量表采取NRS与Wong-Banker面部表情图结合方式,评估疼痛与对日常生活或工作造成的影响,医师待评估后实施镇痛治疗,0至3分需每天评估疼痛,4至6分需每4h进行一次评估,≧7分需每1h进行一次评估,采取非消化道路径治疗者实施30min后与口服路徑治疗者实施1h后,护士需对疼痛状况进行再次评估[2]。③评估尿潴留与泌尿系统感染及护理,对患者在带管期间内多喝水进行鼓励,每天确保在2000ml以上至2500ml以上,对通畅尿管维持,引流袋需一直比膀胱位置低,需每周将引流袋更换2次,每天对会阴进行2次常规擦洗,在大便之后要随时擦洗会阴,在术后的第3d、7d、10d留尿进行尿常规检查,了解是否产生泌尿系统感染,在术后的5d至7d对膀胱区进行理疗,在拔尿管前的1d至2d进行间断性放尿,有助于协助恢复膀胱功能,进而将自主收缩功能恢复。④评估下肢静脉血栓与护理,采用术前宣教于,术中、术后穿戴弹力袜,术后按时进行踝泵运动且在术后的6h内若病情允许可下床活动,2至4次/d[3],渐渐将活动量增加,依照其耐受程度将活动强度增大,运用温水泡脚15至20min/d,且与药物治疗及肢体气压结合,以免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1.3 统计学分析
临床分析的90例宫颈癌数据处理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一般资料采取( )表示,予以t检验;遵医行为与并发症产生状况采取n(%)表示,予以X2检验。对比组间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
2.结果
2.1比较2组的遵医行为
观察组的遵医行为97.78%(44/45),对照组的遵医行为84.44%(38/45).对比组间统计数据,差异显著,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比对照组高,且予以统计学检验,X2=4.9390,P=0.0262,统计学存在意义。
2.2比较2组并发症产生状况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并发症产生率比对照组低,予以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
5.讨论
将围手术期护理改进对于手术安全性的提升具备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多数宫颈癌临床患者在围手术期存有不稳定的情绪、表现出焦虑不安,实施常规护理一般无法达至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应用护理程序可以进一步令健康教育更具合理化、规范化,进而促进患者将焦虑与恐惧心理消除,令其在围手术期达至最好的身心状态,将遵医行为有效提高[4]。我院经评估自护能力、评估疼痛与护理、评估尿潴留与泌尿系统感染及护理、评估下肢静脉血栓与护理等一些列护理程序,将治疗效果改善,提高了安全性。
在本研究之中,观察组遵医行为97.78%(44/45)比对照组84.44%(38/45)高,且并发症产生率4例(8.89%)比对照组12例(26.67%)低,予以统计学检验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且P均<0.05,此研究成果和刘晶艳[5]文献有相同的报道。
综上所述,将护理程序应用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中,效果确切,可降低并发症产生率,改善遵医行为,临床具备较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孔祥敏,高琦,随丽丽等.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护理程序效果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9(5):366-368.
[2] 王芳.护理程序在宫颈癌术后行同步放化疗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244-245.
[3] 杨洋,周姗红.护理程序在子宫颈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B,2015(9):172.
[4] 杨素莲,张云青,陈巧萍等.天疱疮并发感染患者的循证护理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31):155-156.
[5] 刘晶艳.15例宫颈癌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分析研究[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11):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