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小岛升国旗

来源 :党的生活(黑龙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日这天,我和老伴儿早早起来,迎着朝阳,在我的“家”——位于中俄边界的同北岛上庄严地升起五星红旗。
   虽然每天升国旗已经成了我守岛的日常,但在新中国71岁生日这天,还是要与平时有所不同——我们特意洗了澡,穿上最好的衣服,让“为祖国庆祝生日”这件事更有“仪式感”。
   黑龙江江水奔流。在江风的吹拂下,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为湛蓝的天空绘出苍劲的一抹红,也为小岛增添了一股生气。
   守岛13年,我早已把岛当成家;升国旗6年,这座岛也成为我爱国情怀的寄托。
  守岛:“责任大于面积”
   同北岛是绥滨农场区域内一个并不出名的小岛,树木茂密、枝叶泛黑,远看就是一片黑林子。在我和老伴儿上岛之前,这里一直无人居住。
   这座岛不大,全长不到2000米,宽也就400米,但它存在的意义却远比它的面积大——岛的对面,距离我们仅1000米处就是俄罗斯的一个村庄。天气好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对岸树林里的俄罗斯边防哨所。
   守在这儿,源于一次偶然的经历。
   我经常捕鱼。2007年春天的一个夜晚,我驾船在同北岛附近的江面起夜网,突然,俄罗斯那边的天空出现几颗信号弹,还隐约看见对面有人在来回走动。我心里犯了嘀咕,这是咋的了?
   我马上把船开到附近的边防站,报告了刚才看到的事情。边防站特别重视,立刻进行调查——原来是对面在放焰火。
   虽然是一场虚惊,但这件事让我想到一个问题:这个岛位于两国边境,虽然附近有边防站,但还是有一定距离,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连个报信的人都没有。我已经从绥滨农场退休了,身体也还不错,干脆去守岛吧!
   我征得了边防站和相关部门的同意,又说服老伴儿跟我一起去。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于2007年8月登上同北岛。
   岛上没有像样的房子,我们就用塑料布搭了个窝棚,先对付着住;岛上都是沙地,无法种庄稼、蔬菜,只好让儿女定期往岛上送菜;至于手机,只有带出岛才能充电,即使有电,也经常收不到信号……
   困难远不止这些。
   2009年冬天,接连几场大雪过后,儿女进不来,我们也出不去,我和老伴儿就靠着冰窟窿里存的鱼和仅有的一点儿肉,坚持了十多天。最后,儿子用大马力农用车推了两天的雪,才蹚出一条路,此时老伴儿已经饿得虚脱了。
   儿女心疼地哭劝我们离开——抛家舍业地当“原始人”,图啥呀?
   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我站立的地方就是家——谁家不得有个守门人?我愿意做国家的守门人!
   生活上的困难,在国家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记得刚上岛不久,一天夜里,我听见一阵阵机器轰鸣声,顺着声音往江边走,看到一艘采砂船正在非法作业。我立即冲着他们大喊:“这是国家资源,你们快给我停下!”
   或许是做贼心虚,采砂的几个人听见我的声音,忙拽起水里的抽砂管子,一扯发动机,跑了。
   从此以后,岛上偷采砂石、盗伐树木的不法行为就成了历史,这是最让我这个“守门人”自豪的事。
  升旗:“小岛也有祖国的色彩”
   2014年,在守岛的第七个年头,我做了一件“大事儿”。
   一天,看到边防站门前矗立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个念头在我脑中浮现:为何不在岛上也立一面国旗呢?既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宣示。
   我坐不住了,立即动手施工。
   刚开始,我把岛上废弃的柳树干削成旗杆形状,插在地上后,看起来像模像样的。可岛上江风很大,一刮风,旗杆就倒了,想了好多办法还是立不住。
   就在我犯愁时,一天,农场领导带了很多生活用品来岛上慰问我和老伴儿,对我们说,有什么困难尽管提。
   我赶紧对场领导说:“生活上的困难,我们都能解决。要是领导想帮我这个老头子解决困难,就帮我在岛上立一根旗杆吧。”
   听了我要在岛上升国旗的想法后,领导当场表态:全力支持。
   没几天,农场领导派人送来一个旧的路灯杆,我和边防战士一起挖了一个一米多深的大坑,又灌上水泥,放上预埋件——一个简易的旗杆就做好了。
   我拿出托人在城里定做的五星红旗,迫不及待地和老伴儿一起把国旗系到旗杆上,一边扯绳升国旗,一边唱着国歌。
   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当我们唱起《义勇军进行曲》,心里别提多激动了——来来往往的中国船只、外国船只,只要看到岛上这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就会知道这片土地属于中国!
   从那儿以后,每天早上升国旗成了我和老伴儿风雨无阻的“日常工作”。
   有一次,老伴儿因患病晕倒了,我赶紧划船把她送到边防卫生所治疗,并在那里陪护。半夜时,老伴儿在迷迷糊糊中拍拍我的肩膀,我以为她是难受,就俯下身去,没想到她用虚弱的声音说:“天要亮了,快回岛上升国旗。”
   那是六年来我唯一一次自己将五星红旗升起,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孤单,仿佛全国人民与我同在。
  接力:“期待更多‘护旗手’”
   我和老伴儿在这个岛上待的时间越久,对这里就越有感情。
   这些年,我们的小家都是由儿女来照看。令我们欣慰的是,儿女也渐渐理解了我们老两口守岛的意义,不仅不再劝说我们回去,还为我们这个“家”添砖加瓦。如今,岛上安装上了光伏发电设备,还盖起了新房子,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住处像原来的窝棚一样被洪水淹了。
   孩子们还排了班,每周都有人登岛来看我们。每个月,全家都要在岛上聚一次。逢年过节,孩子们都要在岛上住一宿。大家一起吃个团圆饭,在沙滩上唠唠嗑儿,别提多幸福了。
   赶上儿孙也住在这里,早上的升国旗仪式就格外隆重。我和老伴儿、儿子女儿带着孩子们,一家三代在国旗下整齐站好。在手机播放的国歌声中,我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内心既激动,又开心——看到还没上小学的孙子孙女朝着国旗庄严地敬礼,动作虽不标准,但脸上的表情却写满敬意。我知道,这份爱国情也在他们心中根植。
   有时,我们一家人也会学着国旗护卫队的样子,扛起国旗、迈着正步走向旗杆,而这时,孙子孙女都会围在旗杆前,争着当“护旗手”。
   2018年,綏滨农场在岛上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场领导说,要让更多的人学习我们老两口守岛的事迹。
   其实,像我这样经历过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富强昌盛的这代人,格外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之所以做这些,是觉得这是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从不觉得自己有资格被人学习。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够用行动告诉儿子女儿这代青年人:岛就是家,家就是国,守岛的“接力棒”有一天会传到你们手中,要让五星红旗一直在岛上飘扬。我还要告诉孙辈这些“00后”“10后”的娃娃:爱祖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只有祖国强大,我们才能幸福!
其他文献
“邻居们自掏腰包买来树苗,各家认领各家的树,栽种、施肥、浇水……茶余饭后,老哥儿几个坐在果园里喝喝茶、唠唠嗑儿,挺美!”吃过午饭,74岁的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北兴街道二十五社区网格长黄继军就想着到社区的“红色果园”逛逛。   两道弯刚过,欢声笑语便已入耳,黄继军不禁感慨——曾经人人都绕着走的垃圾场,短短数月便成了聚集人气的社区“地标”。“大伙儿利用废弃树根做成桌椅板凳,上面还用炭烧法画上山水图…
期刊
2020年春节,正在远方家中过年的党员张中良中止了休假,火速赶回单位。   这位龙江环保集团友谊污水处理厂的综合管理员,从新闻报道中察觉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心里总是惦记着厂子”。此时,友谊县实行了交通管制,各小区封闭管理,水厂员工也出行困难。紧要关头,张中良第一个主动提出驻厂值班,这一驻,便与家人分离了43天……   在龙江环保集团,像张中良这样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奋勇战“疫”的
期刊
◆过去我们说不搞“大水漫灌”,现在还是这样,但是特殊时期要有特殊政策,我们叫作“放水养鱼”。  ◆新增的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要全部转给地方,省里也只是“过路财神”,要直达基层。  ◆政策的真金白银,主要是为市场主体纾困,激发市场活力。真金白银要确保落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身上。  ◆现在低保、失业保障、特困救助等人员大概一年6000万人左右,我们预计,今年人数会增加较多。保障和救助资金是足够的,把
期刊
慶安县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不宽、招数不活、后劲不足等实际问题,研究制定富村“四型十七招”,乡(镇)村两级党组织“照单施工”、稳步推进,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入调研明思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实际情况,制定富村“四型十七招”,即产业项目型、优势特色型、资产资源型、服务共赢型,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强化“三资”管理、深化产权改革、乡村生态旅游、开展电子商务、反租倒包土地、代购生产
期刊
共和国法治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  2020年5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热烈的掌声在万人大礼堂久久回荡。  5年磨一剑,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开启中国民事法律新时代  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
期刊
南岗区立足区情,持续深化“重整行装再出发、埋头苦干再创业”主题活动,奋力夺取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列入计划深入学。围绕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重点提出思考题,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加深理解把握,切实把全区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工作部署上来。围绕区情调研学。立足本职开展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调查研究,找差距、补短板,寻找解决影响和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运用网络拓展学。依托
期刊
依兰县立足实际,构建“1+N”品牌集群,以“1+1>2”效果为目标,着力激发农村党员活力,提升党员服务质量,助力乡村振兴。“1+N”红色旗帜,打造党员队伍“十星品牌”。1个引领,N面旗帜。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创新开展“十星党员”选树活动,激发农村党员队伍活力。“1+N”紅色驿站,打造为民服务“志愿品牌”。1个引领,N支力量。全县132个村党支部牵头打造志愿服务“红色驿站”,组建132支农村党员志愿服
期刊
肇东市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主线,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从“选、育、管、退”入手育强扶贫骨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选”出最强阵容。着力拓宽选人视野,对全市重创新、谋发展的企业家进行调查摸底、重点推荐、大胆起用,已有27名农民企业家党员走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育”出最优力量。市委向贫困村派出50个工作队138名队员驻村开展包扶工作,并由队长兼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在乡级和村级重点培养年
期刊
近年來,北林区针对农村党建中存在的骨干力量薄弱、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采取措施,强力打造村级骨干队伍。纯洁队伍,筑牢执政基础。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织纪委监委、政法、信访、公安等部门对全区951名村“两委”干部逐一筛查,清理出25名受过刑事处罚的村“两委”干部,并补齐配强,同时强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储备人才,深挖发展潜力。在21个乡镇党委建立青年创业兴村党支部,从致富能手
期刊
五大连池市依托“矿泉名城”的知名度,推广实施“鲤跃连池”引才新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了省内外一批高端人才扎根本地、助力发展。因需设计,放宽“准入门槛”。从招聘方案、招聘程序和报名资格审查上做好设计,通过综合岗位分析放宽准入门槛,全面放宽对高端人才引进“关口”。简化程序,开辟“绿色通道”。对乡镇公共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等16个岗位,招聘条件设置为“211”院校、统招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抬高门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