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医用物理中光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用物理学是医学类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中光学课程在医用物理学中占着一个很大比重,对于学生后期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实际操作,以及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围绕着医学类院校的医用物理中光学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了一种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法——多模态教学方式。多模态的教学方式包含了课堂前的预习准备、课堂中现场演示、实验和讨论、反转课堂和课堂结束前的总结与反思等三个主要部分。这种多模态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对光学的兴趣,有助于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有效的促进和改善课堂氛围。并通过实证发现该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供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光学课程;多模态教学方式;课程教改
   医用物理是医学类院校医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对医学物理学科的学习,医学生能够对于生命科学,即从细胞、分子到更大的实物及其本质做到更好的了解,能够更好的理解与生命过程中密切相关的物理过程,能够更好的理解生命的本质,如疾病的发生及其机制,物理对其起的作用等。医用物理学科对医学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及分析能力提供非常大的帮助。而光学作为基于光的一门学科,在医学物理中占着很大的比重,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实际临床中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示踪都离不开光学的手段,如眼科所使用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个常用的光学成像技术;还有B超也是一种基于光声的光学诊断手段。因此对于光学学科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医学学生是非常关键的。
   一、医用光学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过于枯燥,知识内容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
   在医用物理中主要涉及到的光学内容为几何光学、波动光学、激光及其医学应用等。虽然光学的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接触的不算少,但是学生们很少去观察和发现光学方面的现象。因此对于很大一部分医学学生来说,光学的知识比较枯燥和抽象,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去深入学习,尤其在课堂上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在光学课程的课堂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总是不能够理解和认真听讲,即使其他学生有看起来认真听讲,然而其中依然包含了不少表面上看起来在认真听而实际上根本没有听课的学生,为此光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2.教学模式偏于传统。在实际课堂中教师传授知识更多的是以传统固话的教学模式(板书及PPT),照本宣科。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使得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不佳。虽然基于PPT的教学方式也能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更多的时候PPT内容需要更新和优化,缺乏特色。例如,光学中的光的偏振、衍射和干涉应当安排比较多的实验课程,突出学生对这种现实生活中很少遇到的光学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改方法的探讨和研究
   1.引实验入课堂,培养和激发医学学生对光学的兴趣。目前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对过于理论、抽象和枯燥的知识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对于课堂中讲授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无法做到认真掌握。然而,在课堂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现象,发现能够更好的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够使得学生们对该部分知识记忆比较深刻。因此在开始课程中的一个新章节时,以一个日常生活中简单常见的实验现象开始,让学生思考该实验现象的由来,通过问题引出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让学生带着思考和兴趣开始学习新的内容,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传统的PPT教学模式中也有比较好的立体的动画,也能做到有趣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但是这种基于PPT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冲击力和影响没有实际实验,让学生自己操作来的深刻。加上这种实验引入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对于师生交流和互动非常有帮助。
   2.对于教学模式的改进,反战课堂,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基于多模态的教学方式能够做到更好的使得学生发挥自主能力,其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第一步是课前预习:该步骤中学生需要做好課程的提前预习和调研,教师需要做好上课内容的准备以及简化实验的充分准备;第二步是实验演示:教师开始讲授新的光学知识之前先把具体授课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用简单的实验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该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现象和思考的问题切入到新的课程理论知识教学中,并通过理论来解释实验现象,有助于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学边思考;第三步是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让学生自主发言,让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氛围中;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第四步是反转课堂:教师让学生自己亲自操作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的引出知识点,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还能够提高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进而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五步是总结与反思:教师对于整个课堂过程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以改进的方案,给予学生总结并布置作业。
   三、光学课程教改方法的课堂中实证
   本人对于本校口腔医学的学生(课堂人数为84人,2019届新生)实施了这种新的多模态教学方式。具体过程如下:对于医用物理中波动光学内容里光的干涉部分,在开始课堂前分别利用简单的两个玻片在课堂上实现了牛顿环实验,让学生观察了牛顿环出现的干涉条纹;接着在学生们思考的过程中提出了问题:为何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为何中间是暗条纹?为何必须上面是半球碗装?如果是水平的玻璃平面会如何?如果是斜的玻片呢?如果放个镜子会出现什么效果?之后将学生分组,并让每组出来一个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然后思考和小组讨论,中间他们可以看书。然后由我开始引出知识点,并让学生们带着思考和想着实验现象来听课。最后下次课之前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们找出与今天实验现象类似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这些问题和更多的例子,下次课上课之前,小组为单位以PPT的形式分享给大家。
   通过11周的多模态方式光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课后调研发现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了解和课后作业的完成以及随堂考试成绩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其中及格人数和平时作业完成合格人数超过90%,而中间优势人数超过50%。听课抽查提问和课后提问结果发现听课人数越来越多,超过90%,出勤情况全勤,课堂氛围非常好,与学生互动效果佳。
   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这种多模态的教学方式来讲授光学类课程在医用物理中能够让学生们进行很好的互动和交流,很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够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这种多模态的教学模式要变得更加成熟,依然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对方法进行反思与改进,为此在后期课堂教学与设计中本人将不断地摸索,这也是本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侯宇.光学课程教改方法的探讨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No.368(26):134-136
   [2]段颖妮,马燕.探讨如何提高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物理的兴趣[J].考试周刊,2015(17):177-178
   [3]熊国欣.《医用物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0(19):91
  (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工程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其他文献
【摘 要】通過习题进行系列问题串设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在解决问题中拓展思路完善知识结构,构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达到提升高三二轮深度复习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以题串知;二轮复习;思维建模
期刊
【摘 要】初中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德育工作的关键点之一,教师要做到有耐心、用真心、展爱心来有效转化后进学生:第一是耐心全面查找学生后进原因,找到后进生转化突破口;第二是真心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开展有效转化;第三是用爱心来激活后进生的转化动力,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有教无类;爱心育人;后进生;有效转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学生成长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
期刊
【摘 要】八年级科学是初中学生对自然科学认知的启蒙阶段,而科学涵盖了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体现了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在课堂上倘若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围观的兴趣,学生就会有着追求真理、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围观的兴趣呢?本文以化学方程式教学为例,谈谈怎样在课堂中建构微观认知的学科素养,旨在与各位一线教学的同仁互相切磋,共同点亮科学的
期刊
【摘要】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种课型,旨在运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侧重点是词汇和句型的讲解,学生无法有效地提高听说能力。本文讨论了如何运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有效地提高听说课的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听说;建构;学法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提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至今已经走过了四十余年
期刊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方法、有策略、有方向、有路径。如正确认识挫折,在畅所欲言中认识自己;勇于内心对接,在探究分享中矫正自己;巧借团体情境,在无痕浸润中锻造自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仅是明理课,也是心里成长课;不仅仅是技能提高课堂,也是思想开悟、心理透亮和健康人生的演绎课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直面内心;探究分享;无痕浸润  曾有专家说:“心灵沟通有两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风气,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这是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彰显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颠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小学语文;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强调的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但是自主学习绝非教师袖手旁
期刊
【摘要】近年来,全国中小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并将它融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习生活各方面中。语文学科蕴含着强大的德育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开展“使人心归正,塑造师生良好品格,促进师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正心教育”,对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文着重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正心教育”的有效策略,旨在寻求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实效
期刊
【教学目标】  1.学习儿童诗《露珠》《太阳》《小草》,初步感受童诗中问答之趣;  2.模仿创编,用问一问的方式,体验诗意表达的乐趣;  3.关注身边事物,大胆想象,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美妙情境。  【教学重难点】  模仿创编,用问一问的方式,嘗试诗意表达。  【教学过程】  板块一:猜谜导入,问答能成诗  1.猜一个谜语:(一句一句出示)圆圆的———亮闪闪的———太阳出来,它就藏———  2.追问
期刊
【摘 要】探究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学习进程,既遵循了知识的逻辑关联,又助于学生更系统地梳理知识脉络,更有深度地参与学习,是使学习有效与高效的途径。借助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阐述这三个维度的具体设计与教学,其思考角度对于教师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教学研究;知识逻辑;学习进程   “你认识平行四边形吗?”这个简单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都有生活经验了。到四年级学
期刊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初中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备课过程中要体现梳理、简化、引领的三个要求。  【关键词】梳理;简化;引领;道德与法治;备课   一、梳理,是厘清教材思路的前提   目前,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成为各地初中普遍使用的教材。部编教材在思想性方面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在人文性方面注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