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的幸福,不凡的付出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作为教育行业的劳模代表,今天,我在享受到尊重和荣誉的同时,更在清醒地反思自己,我会努力做好今天的工作,认真做好明天的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因为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爱,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奉献。
  
  日常小事
  
  有人说,“一位班级管理不成功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肯定有一条,那就是热爱学生。”这份对学生的挚爱,往往融入一些日常小事中:我家有很多咸菜罐,里面有我自己腌制的各种咸菜,有学生带的菜不够吃时,我会炒些咸菜送给他。夏天上体育课时,孩子们在操场上玩得满头大汗,我会在操场边为他们准备一些凉开水,下课时喝上一杯解解渴。某个感情脆弱的学生犯错时,我不会轻易责怪批评他,而是罚他唱一支歌,或者罚他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期中考试过后,当我们取得了好成绩或者遭受了挫折时,我都会带学生轻松地玩一回,我们全班曾经一起去捡蘑菇,翻山越岭,仔细寻觅,一路走来一路歌,收获了很多蘑菇,也收获了好心情。在家长送被子、送桌椅、送米送菜的日子里,我会特意拍一些照片,拍下父母们辛苦疲惫的身影、热切期待的目光,拍下他们重担压弯的腰、汗流满面的脸、汗水湿透的衣衫。我把这些照片送给学生,让他们去体味、去珍藏……
  
  聚宝盆
  
  有一个“聚宝盆”在我带的班一届一届往下传。所谓聚宝盆,只是教室角落里的一个纸箱而已。我号召大家把平时见到的饮料瓶、易拉罐随手捡起来放进纸箱,满了就卖给废品站,我们拿卖得的钱买图书、买象棋、买球拍,丰富了课余生活,或者买些资料和学习用品,送给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这样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力所能及,积极参与,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对集体的贡献,有一种收获感、成就感,而且还培养了节俭的习惯,体验到了友爱的力量。用这个聚宝盆的钱买的图书,一年一年累积起来,一届一届传递下来,已经有一百五十多本了,我们班每周安排两节课的读书时间,读的就是这些书。我们农村的学校几乎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而我们班拥有这么大的一笔财富和如此惬意享受的读书课,吸引了许多羡慕的眼光。
  
  一张红纸
  
  教室里靠近黑板的墙上,一直贴着一张红纸,上面记着一些学生拾金不昧的事例。我在上面写了一句话:金钱诚可贵,美德价更高。这些钱物有的归还了失主,无法找到失主的钱我们用来买课外书。因为这张红纸,这个小小的表扬栏,给过我们全班学生、全班老师深深的震撼。
  有一个名叫石芳的女同学,成绩很不好,往往是倒数几名,父亲患肝癌去世,家中只剩下母女俩相依为命。有一年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记一件暑假经历的事。石芳写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卖西瓜的。西瓜是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有鲜甜的味道,还最能解渴。许多人家都去买西瓜了。我也想买一个西瓜吃,就跟妈妈说了。妈妈说抽屉里好像有几块钱,你拿去买吧。我就去找钱,总共只有两块六毛钱,我拿着钱去了。西瓜要三毛五分钱一斤。我先挑了一个大的,一称,有十四斤,我说:“大了。”又挑了一个小一点的,一称,有九斤半。我不做声,又摇摇头。卖西瓜的人认识我,他说:“你是钱不够吧,不碍事,先赊着,下次再给钱。”我摇摇头,走开了。我心里想:我不是为了想吃东西就赊账的人。回到家,妈妈正拿着镰刀要去割稻,她问我买西瓜了没有,我说:“没有买,人家说西瓜不大熟。”妈妈“哦”了一声,说:“我去割稻了,你一会也要来割。”妈妈走了,我一个人靠在门边,不由自主地流着眼泪,心里万分难过。我抬头望望天,好像看见爸爸在天上,他在对我说:“石芳,好女儿,不要哭,艰难的日子里,你和妈妈要好好地生活。”我揩干眼泪,拿着镰刀到田里去了。这就是我暑假里的一件伤心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有一回在回家吃饭的路上,捡到了一个五毛钱的硬币,她马上跑来交给我,跑到我房里来时,脸红扑扑的,有些细细的汗珠,大大的眼睛里闪着快乐的光彩!看她的神情,仿佛遇着一件大喜事似的。后来在这周的周记里,她写道:“老师常常表扬拾金不昧的同学,他们的品德多么高尚啊!我总是想,什么时候我也能捡到一回钱交给老师呢!上学放学路上,我从来没有发现过钱,只有一次做梦捡到过两毛钱。真没有想到,今天我走到粮站转弯的地方时,发现地上有五毛钱,我马上跑到学校,把钱交给了杨老师。上课时,老师表扬了我,还把我的名字写在表扬栏上去了。”
  后来,我把石芳的这两篇作文都誊好,贴在表扬栏旁边。很多学生看过了,感动了;很多老师看过了,感动了。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美好的心灵!诚实善良永远是人间最美好的品德,这个学生初三毕业后没有继续念书,而是外出打工去了,听说她进了一家织袜厂,很能干,当年下半年就挣了五千元钱交到妈妈的手上。
  
  特殊的家访
  
  说它特殊,是因为这次家访是在一个小山坡上,一位母亲的坟前。曾有一个学生,很聪明,但很孤僻,上课心不在焉,作业经常不做,而且经常缺课,问他原因他不说。我多方打听,原来他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母亲在他三岁那年因车祸去世了,父亲在县城做点小生意,经常不着家。从此,我特别关注这个孩子,一发现他有进步,就马上鼓励表扬他。初三那年,面临中考,我一直没能和他父亲取得联系,但我又急切地希望这个孩子能更努力一些,争取考上高中。清明节前夕,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放学回家时,我问他:“快清明节了,想不想到母亲坟前看看?带老师一起去好不好?”他犹豫着答应了,在一个绿草如茵、野花烂漫的小山坡上,他母亲的坟前,我和他谈了很多很多话,谈过去,谈现在,谈未来,谈对妈妈的记忆,谈生活中的苦恼,谈心中的理想。他的心扉终于彻底打开了。他流着泪告诉我,虽然三岁那年母亲就去世了,母亲的形象在他的心里很模糊,但他一直渴望着爱母亲和被母亲爱,他说他一定要争气,争取考上高中,以告慰母亲。从这以后,他彻底变了,努力上进,成绩稳步上升,老师们对他的改变很诧异。他当年就考取了高中,进入高中后,我一直给他写信,勉励他,鼓舞他,他一直很争气,三年后又考取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他给我寄来了一幅漂亮的纸雕挂历画,画边镶嵌着他的一张照片,照片旁边写着一句话:尊敬的杨老师,如果没有当年的您,就没有现在的他!
  
  留守的学生
  
  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很多,留守空巢的是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儿女。这样的留守学生每个班上都有很多。例如我现在的80l班,父母双双在外的有13人,父母中有一方出门的有20人。他们有的在外挣了些钱,也有的没挣到钱,也有在外遇到工伤或车祸的。
  曾经有一个学生叫石庆芳,她的父亲出门打工,家中剩下她和后妈,还有后妈生的小弟弟,她总觉得与后妈相处的日子里有很多的委屈。她曾经在作文中写道:“天突然变冷了,很多同学的爹爹、奶奶、爸爸、妈妈都送衣服来了,我坐在教室里冷得发抖,我知道我家里不会有人给我送什么,我从来也不敢做这样的春秋大梦。”
  曾经有个叫余唐霞的学生,父母就把她们姐弟三人留在家里。有一天她在日记中写道:“昨天妈妈打电话回来,说今天要到家了。我和弟弟坐在门前等,想像着妈妈拎着包裹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样子,我们好几个月都没有喊过‘妈妈’这个词了。”
  看着这些,我往往有一种泪盈于心的感觉。我唯有尽力而为,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让这些亲情缺失的孩子在初中三年的生活中一路有爱同行!
  我曾经把班上的留守学生集中在一起,讨论下面一些话题:①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出门打工?②爸爸、妈妈打工时遇到过什么困难?③打工的辛苦表现在哪里?④留在家里的你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你在外的爸、妈放心?⑤我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我可以为弟弟、妹妹做些什么?⑥与你遭遇相似的哪些同学的行为值得你学习?哪些同学的行为不能学习?⑦你觉得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里你增长了哪些才干?我们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热爱父母”为主题,教育孩子学会理解,感受恩情,想到报答,做一个认真学习、勤劳友爱、有孝心的好孩子,做让爸妈放心的好孩子。
  我还曾经以“温暖的班级,友爱的集体”为主题开过班会,我问班上的非留守学生:①你们与留守学生相比,幸福在哪里?②你们可以帮留守学生做些什么?学生有的说:“我以后把我妈炒的好菜分一点给小力吃。”有的说:“我打算邀请小红同学到我家去过中秋节,我爸妈肯定会欢迎她的。”也有的说:“小峰和我的生日是同一天,我把妈妈煮的鸡蛋留两个给他。”
  就这样,热情和善良犹如春风化作了细雨,滋润着这个小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心田,孩子们在获得幸福、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学会了输出幸福和快乐。
  那个叫石庆芳的小女孩,我和她很投缘。我曾经就她与后妈之间的小委屈做过许多化解的工作。我告诉她要有开朗的性格、宽容的心态、感恩的情怀,用真心去赢得真心,用真情去感动真情。在学校里,我削过苹果给她,留过糖果给她,蒸过鲜甜的秋后红芋给她,天冷的时候,把我女儿的衣服给她穿上。她一直默默用功,考取了太湖二中。升入高中之后,她那长年在外打工、从未与我谋面的父亲发给我一个短信:“真是感谢你,老师,你教我女儿念书,也教会了我女儿做人。”
  几千年前的古人就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一名老师,我应该为他们做这些事,我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收获的真情
  
  2005年上学期开学一个多月后,我母亲突然病故,我请假一个多星期,这几天内我和我丈夫所带的701班的课(包括早晚自习)一共有29节,其中只有两节课由数学老师代上,其他27节课都是在班干的监督管理之下完成学习任务的。班长石惊天在我离校后的第二天早上召开了班会,班干们向同学们提出的要求是:我们一定要比杨老师在的时候做得更好。他们的确是这样做的:他们早晨起得更早,到教室后读书更认真更积极,自习课上鸦雀无声。而且,他们在班长、学习委员的带领下,自学完了这周课程。当我身心疲惫地回到学校的时候,班干们送来了四样东西:一份全班学生背诵、默写《木兰诗》和十首古诗词的成绩;一封学生们写给我的安慰信;一篇题目是《老师不在的一周里》的周记;一块巴掌大的光滑的圆石头,石头一面画着一张笑脸,另一面写着前不久学过的普希金的诗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当时,我心中情感荡漾,我欣慰,我的学生就犹如我的儿女,他们以遵守纪律、认真学习来分担老师的悲伤,来体现对老师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来安慰老师、鼓励老师,这份至真至爱的情感体验就是我收获的人生瑰宝。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有什么比这种瑰宝更珍贵的呢?
  这里,我想引用魏书生先生的一个比喻:“犹如我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喊:‘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
  是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觉得我做一个老师,做一个班主任,一直就在这样的感情呼应中,享受着我的快乐人生。我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也没有什么丰富的阅历,1982年至1985年在太平初中读书,1988年毕业于太湖师范,此后一直在太平初中教书,今年38岁,38年中已有23年的时光在太平初中度过。在这里,住过破破烂烂的旧房子,半夜里起来接屋顶漏下的水。每天洗衣服来回要走一里多坑坑洼洼的泥泞路,夏天烈日当空,冬天寒风刺骨。这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生活用水问题是个老大难,为了喝水,我们有许多心酸的往事。这就是我二十年来生活的地方。我曾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曾有过对别人工作调动的羡慕,但我始终没有想过离开这里,这里是我的母校,我的家乡,是这个人世间我最熟悉最亲切的地方。这里更多的是让我享受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和希望,这里有我工作的幸福和生活的幸福。
  回想自己这么多年,我认为有两个选择是绝对正确的:一是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二是选择了一个好丈夫。这两个选择带给了我终身的幸福——工作的幸福和生活的幸福。
  我幸福地工作着。常常想,一个人如果能找到一份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并且通过努力,将它做到更好,就是幸福的。我要感谢我所遇到的许多好领导、好前辈、好同事,他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感染了我,鼓舞了我,激励了我。我逐渐懂得,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这是一项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的事业,这是心灵与心灵沟通、情感与情感交融、人格与人格对话的事业。从大的方面说,和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从小的方面说,承载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和梦想,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非常庆幸,我是一个教师,每天与活泼单纯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分享他们的成功与喜悦,伴随着他们一天天成长,在付出爱心、收获真情的日子里享受着我的快乐人生。这份工作,日子平淡无奇却又韵味无穷,默默无闻而又实实在在,安静寂寞而又纯洁清高,劳作与收获同在,忧愁与幸福共存。记得我在上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时,文章最后,有这样的两句话抒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很多人所知道”。讲到这里时,我问学生们:“在你的记忆中,也曾有过这样的老师吗?”有几个学生站了起来,做了这样的回答:“当我在这里念完初中二年后,我也会觉得杨老师你是这样的老师。”我问:“为什么呢?”他们有的说:“我成绩不好,又调皮,可你总是鼓励我,从来没有嫌弃我。”有的说:“早晨我们起床到教室的时候,你已经在教室里等着我们了;晚上我们上床睡觉的时候,你还在寝室之间奔忙。”这样的回答,就是我工作的幸福。
  每逢送米送被子的日子,总会有一些家长到我房里来坐坐,我热情地接待他们。我们往往有很多话要谈,谈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在家里的表现,优点缺点,长处短处,成长经历,家境状况,我了解到了很多东西。家长们很感激我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往往带着一些农产品给我,青菜啦、咸菜啦、炒熟的花生啦、手工做的布鞋啦,有的家长甚至在自己家棉花丰收的年份里自家打新棉絮时也帮我打一床,表达着最深厚的情意。这份情意,就是我工作的幸福。
  曾经有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看着杨老师上楼下楼,在我们中间走来走去,找找这个,问问那个,看着那忙忙碌碌的身影,觉得老师亲切得像妈妈一样。”学生刘国英曾经写过这样的一句话:“我庆幸上天赐给了我一位恩师,我真的很希望,在初中剩下的一年当中,时间不要过得那么快,让我能够慢慢地享受这与老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明月清风之夜,独坐灯下,读着学生们这样的心声,就是我工作的幸福。如果说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春种秋收是农民的幸福,那么我觉得,忙碌而充实,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
  我想引用下面一段话作为我工作情形的概括,我想它也是我们所有老师工作情形的概括:每个老师都有烦恼,但他总会选择微笑着走进教室;每个老师心目中都有他的好学生,但他知道在自己的心里必须装着所有的学生;每个老师都会遇到令他烦恼的学生,但他知道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每个老师都要承受工作的压力,但他心中最大的压力一定来自学生的期盼;每个老师都会获得工作的酬劳,但最大的酬劳一定是来自内心的愉快,这种愉快无法用语言形容,无法用金钱衡量。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没有学生,就没有我们的工作,我们就会失业,失业了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常怀感激之情。
  没有学校,就没有我们的职业,就没有我们职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们的生命因学校而绚丽多姿,因此,我们要对学校常怀感激之情。
  没有教育,就没有我们的事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和追求。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尊重,这都是教育带来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对教育常怀感激之情。
  
  杨英红,任教于安徽省太湖县江塘乡太平中学。太平中学是太湖县边远偏僻的一所农村中学,杨英红老师在那里工作了二十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她以爱心与智慧教书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诠释着一个乡村教师的责任与奉献。曾获安庆市骨干教师、安庆市师德先进个人、安庆市劳动模范、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优秀班主任、全国模范教师及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