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lon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的最终目的都应该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及课后辅助质量,发展学生个性及创造能力为导向,因此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信息技术;素质教育;教学
  人类社会步入了二十一世纪,也将人类文明带入了信息时代。面对信息时代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必定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广大教育工作者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并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赋予了教育更多的内涵,传统的电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新技术在中小学的广泛应用更是让中小学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位越来越重要,学校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实际工作中未免会产生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广大的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也可能经常感到迷茫与困惑,探索有效的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新机制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职责
  从目前中小学的运行情况来看,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所学校的现代化程度如何、办学质量与效益如何应该说与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情况息息相关。目前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一般包括:1、常规的电教工作,比如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摄影摄像、电视编辑、音像资料的制作、常規电教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设备的管理维护等;2、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信息学奥赛、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3、校园网络的规划、建设与维护,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网站建设;4、教育教学中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一般来说条件越好、办学质量越高的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也越重视,投入的人力物力投入也越多,相应的工作量也越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与管理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二、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教师意识不强”这一观念上的认识不足。
  目前,教育观念的落后已成为制约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关键,尤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在推动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尽管有许多学校较多地运用了信息技术,并且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只重视信息设备的引入,教学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没有充分体现信息化教育的特色。
  2.“技术至上”主义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南国农教授就明确指出:“电化教育姓教不姓电”(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南国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信息化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教育,其支撑的基础是技术,技术要在相应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使用才能发挥更高的效能。我们很多教师把教育媒体等同于信息化教育,从而导致当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技术、轻理论”现象(这个问题是制约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上位问题,它直接决定了其它相关误区和瓶颈的解决),使信息化教育落入了“唯技术论”、“技术至上”的窠臼,延缓了信息化教育实现的进程。
  3.只说不动、措施无用
  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还不够。一是学区学校对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缺乏足够认识,有的学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缺乏组织领导,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领导,造成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滞后。二是教育观念转换滞后,虽然我们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他们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三是管理机制跟不上。很多学校的领导对这门课认识不够,加上自身对计算机接触不多,所以很少去关注,致使一些学校软硬件的配置不能保证教学的需求。现在虽然把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很多学校领导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也很模糊,所以导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身兼数职,不受人重视,把大多数时间耗在教学以外的杂事上,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21世纪已发展了但实践中并没有多少改变,就如一位参加过信息化培训的中学校长所言:听专家报道,听了感动;看先进学校的成果,看了激动;回到自己的学校,就是不动。原因呢?很简单,因为很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落实。
  (二)师资问题
  1.教师素养不足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给教师带来了新的难度。教师不仅要了解教育技术理论,还要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现代化的媒体,如何选取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等,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是制约信息化推进的瓶颈问题。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师教育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而不是实行“电灌”甚至“电灌”加“人灌”的“人机共灌”的“新技术”和“新手段”。
  2.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力量短缺,且其中多数教师是从其它学科转行的。有些信息技术教育课老师虽然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但却对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学与教的理论缺乏了解,无法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能在教学中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国际互联网搜索、检索所需信息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总之,能满足信息化教育所需要的具备专业能力强、信息素养高等条件的教师数量不足将严重影响着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实现、普及与提高。   (三)条件问题
  1.硬件资源有限
  我国中小学校中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学校的数量上、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上和普及程度上,与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且规模小,经费投入不足。时至今日,有些地区的中小学生见都没有见过电脑,何谈信息化教育呢?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今后10年累计还有2亿多适龄儿童要陆续进入中小学接受基础教育,对这么多青少年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给我们的硬件建设提出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2.教育资源匮乏
  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是开展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它是教育信息的载体,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建设的好坏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劣、持续积累和深度应用会直接影响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当前教育信息化中一个严重问题就在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结构性匮乏。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教学资源无论是从其内容、数量、媒体种类还是从其存储、传递和提取上都较上世纪有了更高的要求,咱们在网上看到的资源是很多,可这些“丰富的网络资源”其可获得性和交互性不高,很难找到需要的有效资源,没有参考价值的垃圾资源很多。
  (四)管理制度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学校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参与教育教学工作,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人、财、物、信息、资源的监管不严、不当,使的大部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人浮于事,造成资源浪费,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学校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解决的对策
  (一)观念问题的解决对策
  加强教师信息化教育意识的引导,让其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1)领导重视是关键,要让教师的信息意识到位、信息素质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尤为关键。首先,领导的信息意识要先到位,只有领导的观念、意识到位了,才能对学校的信息技术硬软件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做出决策导向和实施规划,工作才会深入和落实。其次,教育信息化冲击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活动,更会影响到教育的人才观、考试评价观和教育的管理模式。因此,领导者应带头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头脑,在教学管理和评价活动中率先走在信息化的前列。
  (2)建立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良好信息技术环境是培养信息意识的基础。配置足够的计算机,供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保证局域网及因特网的畅通;配备计算机学习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
  (3)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法。信息技术的渗透将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法。信息社会的教育内容必须涉及信息技术,是学生形成信息意识的基础,教师职责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方法,采用先进的教育手段。这就要求教师有对新事物、新信息的敏锐的反应力,有较高信息意识水平。
  (二)师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
  (1)确保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有计划地进行,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基本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师代表座谈,了解教师对教育技术的需求,有目的分层次地开展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育技术基本能力和业务素质,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3)促进"各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和"中学教育资源库的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研究"两个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4)推動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开展,力争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建立教师培训保障机制、奖励机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2.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素养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还很薄弱,所以我们要加强师资力量。一方面,要扩大师范院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鼓励和引导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另一方面,要抓紧做好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进行新大纲、新教材和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教法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提高其信息素养,这样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从而来解决师资在素养、数量方面的问题。
  (三)条件问题的解决对策
  1.可以通过政府资助,融资,等办法改善硬件、软件资源
  在中小学教学中,对于硬件设施及软件资源的问题,学校的金费大部分是由政府部门投资的。但是就目前这些资金要改善教育设施,那是远远不够的。要让政府大力度的投资一批资金,就必须让政府等一些机构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然后,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面筹措资金的体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支持。有了金费,要合理使用经费,勤俭节约,并提高设备的使用频率。
  2.教学资源应用的有效性
  一是如何防止将信息设备空置不用。对于学校来说,发展教育信息化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如果不能充分利用,机器设备很快变为一堆过时的废物,成为真正的“泡沫经济”。二是如何避免将信息技术盲目滥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由,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否则,如果一味地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只是将电脑作为“电灌”的工具,很难发挥新技术的特长,教育革新便无从谈起。尤其对于中小学校来说,资源的配备、维护及使用显得更为迫切和有意义,但是落后的人员素质、缺乏专业人才及经费的来严重不足是制约已有资源发挥效用的最大障碍,解决了这些问题,才可能达到有效利用的目的。   (四)建立健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要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而这一切必须要求学校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因此要建立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用制度、出借制度、保管制度、维修保养制度、报废制度”以及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员管理制度、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专用教室管理制度、中小学卫星资源接收管理制度、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建设管理制度、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应用管理制度、中小学光盘教学管理制度、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管理制度、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专用教室课程安排制度、中小学教育教学现代技术支持服务制度、中小学远程教育常用经费保障制度、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督导评估与奖惩制度、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安全管理制度等涉及人、财、物、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多项管理制度。只有这样,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保证其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作为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也正處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因此,现在提出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理念也是一项阶段性成果,有待于进一步进行研究、探索、改进和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改革、实践,对管理内容、管理职责、管理制度、管理运行和质量监控以及多级系统运行机制等方面都会产生一丁点影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3]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南国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5]陈至立,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M],中国教育报1988年5月18日第2版。
  [6]时晓玲,李克东,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M],1988年6月8日第2版。
  [7]宗秋荣,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研究面临的新课题[M],教育研究,1988年第2期
  [8]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信息界,2006.(2):47~56
  [9] 何克抗等. 教育技术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刑事和解协议是刑事和解制度的核心,是刑事和解制度健康发展和完善的基石。但是由于人们对其的精神和属性认识的模糊,以及在程序操作上的不规范,使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本文在以民事契约精神解读整个刑事和解制度后,厘清刑事和解协议的属性,从而得出了刑事和解协议的特点。以图能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为实践创造条件,使刑事和解协议的运作能够更加规范化,在司法实务中具有更合理的适用性。  关键
期刊
摘 要: 关于环境侵权行为侵犯的具体法益范围,侵权责任法(民法)和环境法学者给予了不同的回答。本文通过对环境侵权及其救济全过程的法益分析,论证了侵权责任法与环境法在环境侵权领域的的各自功能取向,并由此认为环境侵权所侵犯的利益不包括环境利益,最后指出不同法律部门的相互合作是维护环境侵权领域各种法益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环境侵权;环境利益;法益 ;救济    一、环境与环境侵权  (一)环境侵权的
期刊
摘 要:设立派驻街镇巡回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延伸职能的新举措,笔者结合本院的实践情况,从设立目的、运行关键、制度保证、不足和改进等方面浅谈了对巡回检察室的思考。  关键词:巡回检察室 宗旨 关键 保证 动力    为发挥检察机关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大局、维护和谐、保障民生,全力服务本区经济建设,2010年3月起,我院先后在全区九个街镇设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描述了工伤与工伤保险的定义与分类,结合实际情况说明了工伤发生以后,如何从工伤经济补偿、工伤康复等方面填补工伤损害,给予工伤受害者充分救济,从而更好的保障劳动者权益。  关键词:工伤;工伤保险;新《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工伤事故越来越多,给企业发展、工伤职工及其家属
期刊
摘 要:2008年5月最高院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以下简称解释二)。此次颁布的司法解释的部分内容有意义重大的创新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如:在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公司债务时不当然进入破产程序等,此外还有一些内容值得商榷的。笔者将就本解释的上述问题进行评析与探讨。  关键词:公司法;司法解释二;公司解散清算    一、根据解释二对"经营管理发生严重
期刊
摘 要: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问题作了更进一步的规定,但对于知情权的行使要件问题并没有作细致的规定。结果导致股东在行使知情权时产生了一系列的纠纷和争论,有必要对知情权制度进行精细化设置。下面从股东知情权的行使主体、行使范围和主观目的对知情权的行使要件进行讨论。  关键词:知情权 行使主体 行使范围 主观目的    新《公司法》第34条、第98条分别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知情
期刊
摘 要:关于林某诉侯某、张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由西安市某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宣判后,林某上诉至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案件发回重审。现该一审人民法院重新作出判决,林某、侯某、张某、陈某四人均不服,向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提起上诉。  关键词:侵权;违约;租赁合同;财产损害    2007年1月23日,林某与C茶苑签订《C茶苑转让合同》,以34万元取得了位于本市C茶苑的财产及经营权,
期刊
摘 要:在刑法理论上,对于过失能否构成共同犯罪是有争议的。在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频发的过失犯罪特别是共同过失犯罪,除了加强相关责任人的协调和监督之外,更有在刑法上确认共同过失之罪的必要。本文以一则案例为例,通过对于共同过失犯罪构成要件和在刑法上地位的分析,阐述了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明确了共同过失犯罪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并提出立法建议。  关键词:共同过失犯罪; 共同犯罪;过失    一、案情摘要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并且论证了中国反垄断法的效益、公平、安全及自由竞争四大价值。旨在探讨中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理论,并为我国反垄断法治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价值 法的价值 反垄断法    "价值"一词,通常被我们用作表示一种事物能够满足另一种事物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该物的价值。法的价值是一种具体的价值,是社会价值系统中的子系统。具体而言,法的价值表明了法对于人们而言所
期刊
摘 要:学界对软件侵权的研究普遍集中到认定计算机软件的最终用户责任上。计算机软件的独特性质决定了软件著作权人的权利较一般著作权人的权利更容易受到侵害。综观各国的相关立法,对于最终用户责任尚无统一规则,但一般不涉及全部最终用户,大多仅限商业行为或营利目的而使用侵权软件才追究其责任。我国应当立足国情,建立软件著作权人、最终用户的平衡,区分最终用户的类型及主观因素来界定软件侵权,同时要积极努力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