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周土性状对高填方盖板涵涵顶应力影响分析

来源 :粉煤灰综合利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wyldgw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时盖板涵为常设建筑物,但由于对涵洞外界面受力规律认识不完善导致的涵洞病害频繁发生.本文依托包茂高速(粤境段)公路工程,通过现场原位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高填方盖板涵涵顶应力分布及涵顶集中应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涵顶承担了两侧填土的部分附加应力,造成侧墙顶处测点PG-14、PG-18处压力大于涵顶其他位置处;涵顶土压力随填土高度变化呈正相关,土压力集中系数随填土高度的增长有峰值现象,填土初期快速增长,到峰值后缓慢下降直至趋于稳定;涵顶填土模量、地基土模量的增加显著增强涵顶压力集中现象,两侧填土模量增加可降低涵顶压力集中现象;涵周土抗剪强度指标c、φ值改变对涵顶压力影响不大.本研究反映了涵周土体土性参数的改变对高填方盖板涵受力规律的影响,对涵洞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研制合成了乙二胺硫酸盐,对某氧化铜矿的浮硫后尾矿进行活化选矿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乙二胺硫酸盐的活化效果略优于硫酸铵、D2和苯并三氮唑,可作为氧化铜矿的有效活化剂.
某低品位含银铅锌多金属矿,含铅2.53%、含锌0.58%、含银118.80g/t.为综合回收有价金属,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采用银铅混和优先浮选-强化选锌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银品位1781.54 g/t、含铅54.94%、银回收率90.28%、铅回收率90.55%的银铅精矿;锌品位53.26%、锌回收率62.59%的锌精矿.该工艺流程实现银、铅、锌金属的综合回收,并为该类矿石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本文以国内某厂生产的20CrMnTiH齿轮钢为对象,研究钙处理工艺对钢中夹杂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工艺水口结瘤物主要成分为MgO·Al2O3、2CaO·Al2O3(C2A)和CaO·Al2O3(CA)的复合物,其中还含有少量的SiO2和TiOX.改进的新工艺在w[Als]=250×10-6~300×10-6时进行钙处理,VD和中间包中全氧质量分数均降低,氧化物夹杂平均尺寸明显低于原工艺,基本可以控制在10μm以下,氧化物夹杂控制效果较好.新工艺钙处理后基本将夹杂物转变为低熔点的C12A7夹杂物.水口结瘤几
三钢圆棒生产线在轧制中小圆钢时,850t冷剪机气动离合器频繁出现摩擦片温度高、离合器冒烟、摩擦盘烧毁等故障,对离合器的静态扭矩和动态扭矩分别进行详细计算,对气动离合器进行重新选型,满足850t冷剪机的使用需求.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磁钢磨削生产线的机器人自动打磨工作站.其主要构件包括机器人控制、磁钢抓手及定位机构、传送系统等.这种工作站保证了磨削的均匀性、一致性、准确性,通过机器人提升了产线的串接及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解析了福建冶金(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对标管理的历程、基本做法、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等方面,提出了企业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工作的主要路径及建议.
福州开元寺的大铁佛是福建省冶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物.这尊大铁佛是否属于《丈六金身碑》中所描述的丈六金身大佛仍存在疑问.在本文中,本团队比对了1922年大佛的照片,通过测量,确定大佛的实际高度为5.45米.在唐尺的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古代高度为1.71丈,与标高的“丈六”仅差+6.8%.考虑到佛教造像广泛采用“丈六”的身量,实际上“丈六”在佛教领域已成为一种规制,关注的主要是规模而非尺寸.为此可以确定,这尊大铁佛属于“丈六”身量,完全符合《丈六金身碑》的描述.
本文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银铜合金中的银,选择不同的标准校准曲线:直接校正法和二元比例法,比较了两种实验结果.实验表明二元比例法优于直接校正法,方法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31%,检测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AAS)一致.
在乳品厂生产运行过程中,对其CIP系统清洁程度的监测和判断是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目前乳制品厂CIP系统单纯以清洗液电导率测量数据作为清洗液清洁程度的判断依据,存在清洗效果不理想和酸碱液、纯水浪费严重以及电导率传感器无法原位校准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在线双数字pH、双数字电导率的监测方案,对双路pH和电导率在CIP原地清洗系统洁净程度综合判断过程中的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对CIP系统不停机情况下双数字电极的在线校准方法进行了研究.整体监测方案在乳制品CIP系统及收奶线的模拟循环装置上进行了试验和应用,结果表明,通过
本文研究了深大基坑地表沉降机理和超挖后架设支撑对基坑稳定性分析.基于三维FLAC 3D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架设第3道内支撑前,考虑超挖的三维数值模型.结果表明:超挖对地表沉降和坑底隆起影响较大,较于正常开挖而言,随超挖深度的增加,地表沉降和坑底隆起整体呈增加趋势;超挖深度对地连墙侧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12 m深度以下;超挖深度对地连墙墙顶侧移和墙顶沉降影响较小,基本可以忽略.结合地层损失法,对地表沉降最大值进行计算可知,计算结果和数值结果相差不大,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对相关理论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