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 强化农村公共服务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是解决影响农村发展带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湖北省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中,以加强农村公益服务为目的,大胆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单位转变性质,人员转变身份,实现全员养老保险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以钱养事”的新机制。
  
  一、坚持体制创新,培育公益性服务主体
  
  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发展,政府职能必须到位,事业站所体制必须创新,公益性服务需要探索新的实现形式。通过市场机制履行政府的公益性服务职能,首先要培育服务领域的市场主体。我省针对以前“七站八所”“线断、网破、人散”、农村公益服务“有牌无人,有名无实,有人无技”的实际,认真实行“一保、两转、三制”。
  “一保”是乡镇事业单位全员养老保险。凡是经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办理正式手续的在编在岗人员,都参加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社保经办机构为参保人员从1995年1月起补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省财政筹措12.6亿元,帮助建立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两转”:一是转变单位性质。除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财政所(加挂经管站牌子)以及规定的延伸派驻机构外,乡镇其它事业单位在清退非在编人员的基础上转为服务组织,到民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成为独立法人。转制后的服务组织原承担的执法职能统一由县级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原承担的行政职能分别并入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二是人员转变身份。乡镇事业单位转制后,所有人员退出事业编制管理序列,其个人档案资料移交县(市、区)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或劳动保障就业机构代管。
  “三制”:在“两转”的基础上,各地探索出农村公益性服务的三种运行模式。一是委托服务制。原乡镇事业单位转制为服务组织后,既承担乡镇政府委托的公益性职能,又从事经营性服务。乡镇政府提出公益性服务项目,与服务组织签订合同,明确经费数额和考核方式。服务组织接受委托后,组织人员完成合同规定的公益性服务项目。这种形式对转制单位和人员冲击较小,在改革的过渡时期,采取这种形式有利于保持稳定。二是定岗招聘制。乡镇设置一定的服务岗位,定岗不定人,由乡镇政府或县(市、区)业务主管部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从事公益性服务资质的人员,从事公益性服务。对招聘人员实行“三卡”管理,即农民签字卡、村干部签字卡、乡镇签字卡管理。这种形式改革比较到位,服务效果比较明显,农民比较满意,正逐步成为主导运行模式。三是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县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根据需要设置一定的服务岗位,从原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中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工作人员,签订一定期限的聘用合同,派驻乡镇或区域专门从事公益性服务。服务项目由乡镇政府提出,乡镇和县(市、区)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对派驻人员进行考核,人员实行动态管理。这种形式基本保持了业务主管部门对基层服务的管理,能较好地实现条块结合。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全省不作统一规定,由市(州)或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决定。一个市(州)或一个县(市、区)对一种行业的公益性服务采取一种形式。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体现“以钱养事”的要求,都要改革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都要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其他服务组织的作用,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商企业和专业人员公平参与农村公益性事业的招标,努力构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行为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
  
  二、坚持政府主导,切实履行公益性服务职能
  
  对政府承担的公益性服务职能实行“以钱养事”,是政府职能的转化和强化。因此我省明确规定,县乡政府是提供农村公益性服务的责任主体,并要求在确定项目、保障经费、人员聘用、合同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确定项目方面,省里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财力的许可及农民的基本需求,分别就农业技术服务、畜牧兽医服务和监督、水利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广播电视服务等,提出了11类74项农村公益性服务的基本内容,供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乡镇政府或县(市、区)业务主管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拟定本地的具体的公益性服务项目。对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的公益性服务项目临时安排。
  在保障经费方面,要求各地做到“三个不变”,即乡镇公益性事业单位原有国有资产产权不变,保障公益性服务的经费渠道和原有基数不变,乡镇公益性事业固定资产的投资主体不变,并在此基础上,保证在“十一五”期间政府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确定县级财政最低预算标准:种植业每亩不低于1元;畜牧防疫每户不低于2元;文化体育每人不低于0.5元。计划生育按有关规定核定预算,广播电视、水利、水产、农机和其他社会公益性事业也要根据实际,确定最低预算标准。省级财政对农村公益性事业投入实行倾斜。从2005年起省财政对46个粮食主产区,按每个乡镇3万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2006年对实行“以钱养事”新机制的乡镇农技服务(含水产、农机)、畜牧兽医、文化事业等方面的公益性服务补助资金,按每个农业人口5元的标准确定。从2007年起,省财政按每个农业人口10元的标准对乡镇农村公益性事业进行补助,全省共计4亿元,乡平40万元。
  在人员聘用方面,试行农村公益性服务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从事农村公益性服务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资格审定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共同负责。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面向社会公开考试、考核等办法,聘用服务人员。对长期坚持在基层直接从事农村公益性服务的骨干技术人员,特别是国家大中专学校毕业分配到乡镇工作的技术人员,在聘用时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实行合同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严格控制岗位总数。对选择定岗招聘制或业务主管部门派出制的行业,以县为单位,乡镇财经所、国土资源所、林业管理站和由县(市、区)派驻的动物防疫监督、血吸虫防治人员,加上乡镇定岗招聘从事农村公益性服务的人员(或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派出的从事农村公益性服务的人员),按乡镇平均40个岗位进行总量控制。加强服务人员业务培训。由县(市、区)业务主管部门制定培训计划,选定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 对农村公益性服务人员,分批进行年度培训。
  在合同管理方面,对农村公益性服务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合同对服务内容、经费标准、时间要求、考核结算、兑现办法等做出严格的约定。服务项目一次性发包到服务主体,不得转包。合同期限按不同行业特点确定,一般以2年左右为宜。合同落实情况,由乡镇政府和县(市、区)业务主管部门共同考核。建立村民代表、专业技术人员和领导小组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推行服务对象签字登记制度、服务项目台帐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加强对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考核尽量做到量化,不能量化的采取群众满意率考核。
  
  三、坚持稳步推进,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构建新型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一把手”是关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调研,亲自决策,亲自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为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省直有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结合本部门实际拟定了本行业改革的具体指导意见。省里针对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调研,完善政策,促进改革不断深化。二是严格执行政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各地加大落实力度,加强检查督办,及时预防和纠正工作中出现的政策偏差。认真落实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较好地解决了转制单位人员的后顾之忧。认真落实人员分流政策,妥善解决分流人员出路问题。省财政对分流在编在册人员给予一次性人平4000元奖励补助。目前,全省已有3万多人置换了身份。三是典型示范带动。省委、省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律化,不硬性规定时间要求。四是加强考评验收。省里定期组织考评组对各县市改革情况进行考评,重点考评改革政策是否到位,支持资金是否到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是否到位。对考评合格的给予表扬,对考评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随着“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建立,农村公益服务出现了“四个改变”:在服务模式上,改“纸上谈兵”为以承包技术、承诺效益、承揽风险为内容的“三承服务”;在工作作风上,改原来的“面上跑”为在“点上蹲”、“跟踪追”;在服务内容上,改原来的单一服务为多样化服务;在服务态度上,改“坐堂办公”为“上门服务”。取得了“服务队伍稳定,业务骨干保留;服务经费增加,工作条件改善;服务方式转变,工作责任增强;服务质量提高,农民满意提高;改革信心增强,不断规范深化”的良好效果。
  一是乡镇事业站所全部完成整体转制。按照规定应转制的乡镇事业单位,全部整体转制为民办非企业服务组织或企业,在民政或工商部门办理了法人登记手续,成为独立法人,依法产生了法人代表。
  二是转制单位人员全部退出事业编制管理序列,自愿置换身份人数有新进展。全省已有35723人自愿置换身份,占改革对象的46.1%。按规定标准发放了一次性补偿金(部分地方采取现金加资产补偿的办法)。
  三是全面建立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参保率达97.3%。部分地方还为职工办理了基本医疗保险,解除了转制人员的后顾之忧。
  四是县级财政预算中用于公益性服务的经费有较大幅度增加。2006年全省县级财政安排农村公益性服务达45583.8万元,比2005年增长27.1%,为农村公益性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五是公益性服务初步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各地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由乡镇政府或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与服务组织或人员签订了服务合同,有些地方的服务中心还与服务人员签订了劳务合同,约定了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包括服务内容、经费标准、时间要求、考核估算、兑现办法等事项。落实到项目的服务经费达到40731万元,占整个经费的89.3%。
  六是通过竞争上岗大幅度精简了人员。改革后从事农村公益服务的总人数为36701人(乡均34.3人),比转制前实际总人数减少54510人,减幅59.8%。
  七是初步开展了服务效果的日常考核。在考核的基础上,将考核结果与服务费用结算挂钩。多数地方由财政部门采取直接支付的办法直达给承担服务的主体。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的大量开展,公路中的各种工程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隧道光面爆破钻爆技术作为公路工程中的一个技术难点和技术重点,从研发到应用一直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以实施小康村创建工程为总抓手,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新路子
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召开的四川省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会公布消息,下半年,中小企业将继续在信贷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获得金融机构倾斜。对于房地产,金融机构则
为了解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看法和建议,四川省泸州市统计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对全市1150户农户和143个乡镇的267名党、政一把手(含党政合任)进行了一次问卷
近年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成为检察工作的重要一环.在积极探索全面预防、行业预防的同时,如何结合反贪办案工作搞好个案预防,凸显办案的综合效果,亦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
管道完整性管理必须以数据完整和准确为基础。针对管道完整性数据信息量大、种类繁多、数据分散等管理难题,从数据模型、数据采集、数据更新管理三个方面提出智能管线完整性数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对配电网按电气拓扑进行基于多约束条件的配电网抢修网格迭代寻优划分,提供一张以综合考虑基本维修成本、并将外界影响因数折算至维修成本的最优维修匹配网格图,该图除日常用于指导电网维修测算外,特别能应用于电网在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情况下的抢修指挥和调度。  [关键词]配电网抢修网格;网格模型;迭代寻优;抢修消耗值  为了更好完成突发情况下,快速摸清设备故障情况,及时统计设备受损面积和维
现行施工规范要求高等级公路基层和面层应采用双机梯队并行摊铺,且压实厚度不宜大于20cm.施工实践表明,这种施工工艺也会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双机并幅中缝离析,分层摊铺路基
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各个行业都在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和生产技术优化。就建筑行业而言,本身属于高耗能工程,尤其是以化石能源为动力的暖通空调系统,成为建筑行业
伴随核电走出去上升为国家大战略,核电项目管理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适应国外业主的要求,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简称IAEA)发布的2006版核电法规GS-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