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大学生涯启示录

来源 :大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大学时代的经历可以辐射一生。
  今天那些事业上的成功者,当年曾是青涩的知识青年。
  那么,他们的大学生涯是怎样的?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
  这里,且让我们走近他们——
  
  杨澜:大声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人物背景:199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阳光媒体投资集团创始人,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湖南卫视《天下女人》栏目主持人。
  
  1986年,杨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学期间,校园话剧演员、晚会主持人的角色,给了她最初的舞台经验,同时,杨澜坚持博览群书,一种深厚的人文底蕴在这个时间沉淀下来。
  父亲是一位英语教授,但他从来不辅导杨澜,他认为杨谰应该像所有的学生一样到课堂上去找自己的老师。当时有一个美国教授,给他们上宗教历史课。课堂上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整个年级没有一个人举手。结果那个老师掏出一元美金,说谁要问问题就给,令大家感觉很受侮辱。
  “中国学生向来不爱提问。有时候可能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不要问了,让人感觉太丢脸了。”后来,杨澜去美国念书,发现课堂上每个人都滔滔不绝。不管自己有多么笨的主意,都会说出来。如果上课讨论不发言,老师会给你一个B-。“所以一定要开口,一定要说话。”杨澜说。
  在她看来,大学时期是重新适应环境的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思路打开。“别光学自己的专业。因为,其实到后来,对一个人的成功更有帮助的是综合思考的能力,还有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沟通的能力。这样的方法,老师和家长都很少教,但是对于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足和成功,都是至为关键。”
  1990年,刚大学毕业的杨澜遇到一个工作机会。
  当时泰国正大集团与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正大综艺》。双方决定要挑选一位有大学经历的女孩子做主持人。当时杨澜并不被人看中,因为她的气质较佳却不够漂亮。
  好胜的杨澜不甘心这样被人否定,她决定自己争取。
  “我认为主持人的首要标准不是容貌,而是要看她是否有强烈的与观众沟通的愿望。我希望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因为我喜欢旅游,人与人自然亲近的快感是无以伦比的,我要把自己的这些感受讲给观众听……”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没有一点文字参考,她的语言流畅,思维严密,富有思想性,现场的领导被她的表现深深吸引住了。“说完后,我感到屋子里非常安静。今天看来,用气功的说法,是我的气场把他们罩住了”。
  当杨澜再次回到面试房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已经决定正式录用她,而这改变了她的一生。
  启示:职业生涯规划的专家常常告诉我们,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是成事的重要因素。这点,在西方的教育思想里,尤其明显。杨澜特别强调的就是,在大学里一定要多说、多表达。当我们面临一项挑战,有效的应对之策在于,通过陈述,让你的合作伙伴认识到你的闪光点,从而认可你,支持你。
  
  令狐磊:沉默的人你要有实力
  人物背景:2001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同年进入《新周刊》,曾任主笔、创意总监,现为《生活》杂志创意总监。被业界公认为杂志新生代生力军。
  
  寡言、微讷,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这个生于1978年的后生,如今已让“令狐磊”这个名字,成为中国时尚杂志界一面旗帜。
  六年前,暨南大学二年级学生梁磊,凭着脑子里无数与众不同的新奇想法,以及源于对杂志和网络的热爱,创办了自己的网络杂志《磊周刊》。因为崇拜令狐冲,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令狐磊,并由此开始了一个人的“江湖游走”。
  很快,杂志引起《新快报》的关注,在头版予以报道。当时,令狐磊正在《南方都市报》实习,那天开会,领导指着《新快报》的报道训道:“这才是新闻,你们怎么就不会考虑到这么新的报道?”而令狐磊就在他们眼皮底下偷笑。
  就像他本人说的一样,《磊周刊》不为自己设置什么,也不为别人设置什么,他甚至不喜欢为这本杂志设定一个所谓的固定程式,他也不设定读者群。总之,从头到底都是他个人的理想主义。
  但理想主义有时就是你的竞争力。
  2000年11月,身边的同学都在心浮气躁地寻找工作的机会,但不愿意和他们一样的令狐磊,试图借助网络杂志实现他的“传媒突围”。于是,他开始在《磊周刊》连载自己写的《传媒日记》。
  事情总是那么凑巧,或者说,机遇终将眷顾有准备的人。他在传媒日记中写的《中国主流杂志新格局》引起了各主流媒体的关注。《新周刊》总编辑封新城因为该文章来到《磊周刊》网站,约见了令狐磊,并最终录取他到《新周刊》工作,甚至,无需经历见习期。他的“突围”成功了。
  有人评价说,令狐磊不是发言者,是观察家,而且触觉敏锐,始终走在前端。他在这家杂志做得相当不错,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杂志主笔、创意总监。
  “从2001年到2005年,我在《新周刊》工作了整整四年,这四年几乎又是一个属于新周刊式的大学时代。”去年辞职时,令狐磊写下一封名为《向新周刊大学致敬》的信。
  他将自己毕业最初四年的工作履历看作另一段大学式的学习与积累。他写到:“我也知道,一生不是一下子扭转的,在我待在‘新周刊大学’的四年内,您(总编封新城)作为‘校长’,也不断地指点着我的发展方向和需要加强的能力……沿途有着您与肖锋、周可、何树青与李思坤等众多同事的栽培、扶持。除了这个工作,还有其他在《新周刊》中接到的任何一个专题、重大选题和工作项目同样如是。”
  离开《新周刊》后的令狐磊,去了现代传播公司,创办《生活》杂志(香港《号外》内地版),并任创意总监,开始了新的人生里程。
  启示:在前面一则故事中,杨澜强调的是“表达”的能力。但不可否认,有那么一类人,他们天生沉默寡言,在“说”的能力方面“不得要领”,可是他们同样能取得成功,原因在于他们有着优秀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执行能力。令狐磊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将自己局限在校园内,而是将触角伸向真正的专业领域。即便是毕业以后的工作经历,也被他看作是一个“有吐有吞”的学习积累过程,而这让让他不断进步。
  
  徐小平:听讲座的经历最宝贵
  人物背景:198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北京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之一,新东方教育集团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职业咨询师。(本文根据作者在高校讲座的录音整理)
  
  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了五年的音乐理论,我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是在大学里形成的。
  音乐学院的生活非常丰富。有一次我想去看一部内部电影,要6点钟起床,而且要旷一上午的课。当时我犹豫了,可是我的一个同学说,10年后,今天早上上什么课你肯定忘了,但你肯定会记得今天看的电影。30年过去了,我不仅记得看的电影而且还记得他的话。我觉得,大学期间在雪地里撒点野,做点离经叛道的事也不坏,完全循规蹈矩的学生不一定是好学生,所以我鼓励学生在发现自我的过程中要大胆一点。
  大学是不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什么是自我呢?就是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的结合。仅仅在音乐学院学音乐理论是不够的,我发现自己对文史哲非常感兴趣,于是就到北大去,从更深广的人文精神中寻找对文学与艺术的理解。
  当时典型的日程是,我早上6点起床,喝几口凉水,走15分钟路,再从民族宫坐车到动物园然后坐车去北大,路上要1个多小时。听完课,喝点凉水再回家。那样的劳累奔波日子并不心酸,北大钱理群教授讲的文学史令我至今难忘,而且,我还在北大中文系结交了一大批朋友。
  我在北大听了将近一年的课程,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我人文知识的功底,奠定了我思维的基础。这是我在大学最宝贵的经历。
  我想告诉大家,仅仅按照老师的要求读书,虽然有用但是不够,需要自己去寻找新的东西。在大学里要不断寻找自我,发现爱好就等于发现才能。我发现自己没有作曲的才能但有思考的才能。在你改变不了现状,改变不了学校,改变不了教育体制的时候,你不妨改变自己,学会在逆境中寻找自我。
  人生的成功失败是另一个话题。大学期间,不论你有志于创业,有志于社会工作,有志于和人打交道,有志于和钱打交道,有志于做一个团队的培养,只要有创意,不妨把一个想法一个需求,做成一个协会、一个社团、一个组织。无论怎么样,你要做出一些事来。
  启示:大学校园从来都是思想活跃的地方,而学术讲座无疑代表了一所高校思想碰撞的最高水准。在校学习期间,最能启发人头脑的正是这些代表了智慧结晶的学术讲座、名人演讲。徐小平是学音乐理论专业的,但他后来并没有从事音乐工作,而是成为了教育专家。徐小平认为,是大学时代听讲座经历奠定了他的人文知识的功底和思维的基础,同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专业并不是我们以后从业方向的束缚。
  
  张朝阳:“炼狱”之后可起飞
  人物背景: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1993年底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80年代的清华,文科专业很少,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留给了这个学校浓厚的工科院校特征。
  “现在看到当年的照片,感觉特土气,书呆子味十足。”谈到自己的大学时代,张朝阳情绪异样,“每天一大早起来跑步,早早地到教室占座,而且占前排;午休后又去上课。当时并没把苦当回事儿,有种‘自虐’倾向作祟,追求着更高的理想。”
  清华的学生读书苦是公认的,学生读书非常疯狂,用张朝阳的话来说,就是对科学有着一种近似宗教式的狂热。那时的学生极为单纯,很少看电影看电视,几乎与外界隔绝,晚上自习室里坐满了学生。
  和很多当时的人一样,清华的五年,对张朝阳来说是极为艰苦竞争的五年。“社会总是把一大堆的优秀年轻人放在一起,24小时里进行着无比激烈的竞争,每个人都满怀同样偏激的思想,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也就是这种无谓的竞争,耗费了我太多精力,由此造成的心理压力也更大。”
  如此多的人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一同吃,一同睡,做同样的功课,像极了一个小社会,而分数,便是一个人的身份。由于竞争压力太大,清华出现了一批怪才,像写诗的清华诗文社,还有其他的文艺社团。而男女比例又太失调,难怪许多男生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里。枯燥单调的生活,精神上的不堪苦闷,甚至导致了一种自我怀疑。
  但是,张朝阳也不忘这种“炼狱”带给自己的财富。“这五年,使我学会了如何在极端的压力下生存”。
  留学归国后的张朝阳,扎根互联网,投身商海,创业融资,纵横捭阖,比起在清华时,压力显然是大得多了,但始终应对自如。他感叹说:“清华的经历是对我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考验,我之所以能够一直在竞争中保持战斗热情,正得益于此。”
  启示:和文科学生比较起来,工科学生的课业更加繁重,也更加枯燥。枯燥的课业更容易让人产生厌学情绪,带给学生的压力也更大。当然,今天的大学生,校园生活已经变得丰富多彩,但这不等于就可以完全放弃“闭门苦读”,张朝阳时代的学习精神,仍然值得大家发扬。
其他文献
农垦社保信息系统软件采用劳动部核心平台地方化的方法开发设计,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较高的技术性。软件开发,系统网络建设及系统集成。配备了125台数据库服务器(包括硬件,应用软
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无论是谁都要学习一辈子,一直学到老,所以我们提倡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而要做到终身学习,就要求学习者应具备基本的自学能力。
选择地势平坦、干燥向阳、排水良好、杂草少的地块建造南北向大棚,棚四周要挖排水沟,避免雨水向棚内渗透。大棚内修筑高畦,畦面上用地膜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一看”就是看奶粉包装物。产品包装物印刷的图案、文字应清晰,文字说明中有关产品和生产企业的信息标注齐全;然后是看产品说明,无论是罐装奶粉或袋装奶粉,其包装上都会有配方、
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常见病害,在辣椒的整个生育期都会發生。随着保护地辣椒栽培面积的扩大,辣椒疫病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90%,甚至造成绝收,严重影响辣椒的种植效益。  1 症状特征   辣椒疫病主要危害茎、叶和果实,特别是在茎基部最易发生。幼苗期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呈暗绿色或褐色水浸状软腐,后猝倒或枯萎死亡。成株茎染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环绕表皮扩展成
安顺地戏的唱本、唱腔、行头和审美特征表明它是通过将成熟戏剧的表现手法引入村赛仪式形成的一种仪式性戏剧。黔中地区的艰难图存、华风教化和仪式传统,是屯堡人引戏入仪的
"山陕会馆"是指明清时期山西商人(也称晋商)和陕西商人(也称陕商或秦商)为方便经商而在全国各地所建的会馆。是在外经商的山西商人和陕西商人住宿、议事、签约、交易、酬宾的场所,
对于大学生创业,有这样一个比喻法:与其1000个人去抢坐一个“工作”的座位,为什么不干脆给自己造一把椅子坐?社会在声声唤着“疏导、分流”大学生就业压力,并且开始给予创业大学生各方面的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就业方式。那么,大学生创业究竟要做好哪些准备——怎么选择项目?怎么筹钱?又如何进行规划呢?    上海交通大学两位自主创业的硕士生,一位是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陶景超,他创办的傲正高科技
美容美发古已有之。它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并在人们的一般需求基础上不断提高而形成美容美发专业。可以说,美容美发行业发达的地区,精神文明、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