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文学文本与儿童阅读的无用之用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hux1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和童年是儿童生活成长中的美好读物和美好阶段,就像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所言:“童年时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在童年经历的特殊事件会对一个人的一生或多或少产生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提道,“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其中的“终身学习”“适合的教育”就是接下来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所以,我对促进儿童发展尤其是适合儿童阅读的文本做了以下研究。
  一、童话文本与典型形象
  “文学作品是情感和形象、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由于建立在不同的侧重点上,在文学作品中也就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形态和体裁。”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是虚构的故事作品,它有浓厚的幻想色彩,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我们常说,好的文学作品中,形象的饱满性可以流传千古,譬如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爱情可以化成泡沫的《海的女儿》、虚荣心膨胀的《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给世界儿童送来了礼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加深,成年人在某种机缘巧合下再次阅读童话时会有不一样的解读、收获。
  二、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年龄基本上是6~12周岁,从儿童心理学上看,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认为,“该阶段的儿童进入学校开始学习,开始体会到持之以恒的能力和成功之间的关系,开始形成一种成功感。”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同伴的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社交活动中,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儿童的胜任感,挫败感也会相应而来,而这一点对于儿童的人格形成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授课模式依旧采取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儿童获取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学校教育中的间接经验、间接知识,这时候,如果有来自系统的筛选和推荐,帮助儿童选取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童话书籍,对他们的成长一定大有裨益。
  虚构性是文学的基本特征,虚构作为作家的能动性或者心灵化的最大体现,从心理功能来看就是想象。心理学认为,记忆只是对实际的东西进行保存与复制,只有想象是以实际的东西为载体,从中创造出实际中可能有甚至必然有的东西,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遵循一定的情理逻辑,可把它称为创造性想象,而创造性想象对儿童的发展起着画龙点睛之笔的作用。最近几年提出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其中,在感悟鉴赏这一版块要求学生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文学是人学,传递的主题是生与死、情与仇、爱与恨,用童话这一文学体裁就可以鲜明地呈现出沉淀在人性中的真善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情理逻辑、无边无际的想象力应该是童话的大背景。
  三、童话阅读的“无用之用”
  读童话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功利性,接下来,我就探讨一下童话的“无用之用”。关于无功利性和功利性在文学及其审美作用中的关系,康德的《批判力批判》将其概括为“无目的和目的性”,而我国古代诗学称为“无用之用”,最早见于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文章之于人生,其为用决不次于衣食,宫室,宗教,道德……文章不用之用,其在斯乎”,与老庄哲学中的“留白”与“无用之用”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将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了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老子认为实有的东西能够提供便利,归根结底是虚无的空白在起作用。
  同理,阅读在人生中的作用也一样。从文学接受的角度出发,读者的地位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附庸,如今读者变成了文学的主人,读者可以阐释和创造作品的意义。就像林海音《城南旧事》中关于“问驼铃”的桥段,她不同于成人的期待视野:“系驼铃是为了给骆驼解闷儿的。”“也许你说的更对一些”,多么诗意的对话,多么善意的阐释。
  伴随着很多文化地标的建设,现代人仿佛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灵魂栖息地”,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本召唤相得益彰。儿童的兴趣、看书时的心境也是尤为重要的,我们把影响文学接受度的读者的情绪、状态称之为接受心境,可以分为“欢悦”“抑郁”“虚静”三种状态。虚静一词源于《老子》第十六章中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老庄把老子清静无为的人生态度进行了补充,把虚静视为无功利状态,这一点对于家长尤为重要,部编版新语文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的亲子时光或许就是家长灵魂的栖息地。
  蘇联作家乌斯托夫斯基在《夜行的驿车》中这样评价安徒生的文字:“善于为人们的幸福和自己的幸福去想象,而不是为了悲哀。”随着部编版教材的推行与实施,“和大人一起读”这一版块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在陪伴孩子阅读的时候,每一个家长在很大程度上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美国诗人史斯克兰·吉利兰的小诗中写道:“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相信这首小诗曾经打动了很多家长的内心,亲子陪伴的内动力也会油然而生。童话不仅可以浸润童心,也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成长路,孩子们的心灵在美好的事物的灌溉下一定会茁壮成长。
  (责编 侯 芳)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荞麦叶总黄酮 (TFBL)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肥厚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 5mg·kg-1·d-1,以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 ,同时用荞麦叶总黄
俗话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类来说十分重要。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要加强学生核心素养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在不断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教育同时,通过教学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使其形成健康人格,同时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生物成绩的目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使用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经过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值得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倡导制定个体化输血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07年12月我院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与其年龄、性别、输血前血红蛋白浓度、输血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与术后肌松残余(PORC)的发生率.[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依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分布及其血常规参数变异情况,探讨血常规参数在β-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依血红蛋白电泳、β-地贫基因分析和血清铁蛋白测定
[目的]了解湘潭市社区居民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对常见慢性病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湘潭市内5个行政区各选择1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50~80名居民,共300例进行问
[目的]评价并比较 Mason Ⅲ型或Ⅳ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桡骨头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为选择桡骨头骨折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桡骨头骨折21例,行桡骨头切除9例( Ⅲ
【摘 要】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胃镜下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对192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Hp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疣状胃炎的临床症状缺乏明显的特异性,上腹部疼痛、泛酸、烧心、嗳气、腹胀等症状可并存,查体以上腹部压痛为主。因此从症状上无法与消化性溃疡及其他类型的慢性胃炎相鉴别。胃镜下特点为:胃黏膜上形成带脐窝的隆起性病变,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部1703例(
品格是指幼儿的品质、格调,反映着幼儿的素质水平。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人们认为“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份纲领性指导文件中已经明确指出了培养幼儿品格的具体要求。现在的幼儿普遍存在各种品质问题,比如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孤僻、不善与人交往、自私、包容意识与感恩意识淡薄等等,这是因为家长过分放纵幼儿,常常无底线地包容孩子的一切行为。长此以往,幼儿将会养成唯我独尊、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