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归事业的推动者——王辉耀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iuh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代初,受邓小平南巡讲话影响,大批中国留学生回国创业。王辉耀就是当时那批海归中最早的下海创业者之一。2002年,他和吴鹰、丁健、张文中、汪潮涌等一起被评为首届归国“中华海归十大创业人物”。
  
  “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人的开放。”王辉耀希望新作《开放你的人生》里的这句话能够被读者认同。作为与中国改革开放一路风雨同行之人,现任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的王辉耀身上几乎聚集了同辈人经历过的所有人生阶段,从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到海外留学、拥有稳定工作,再到跳槽外企,出任外交官、下海创业、担当教授、创办社团等,有媒体将他称之为“全中国第一个‘做了一圈’的人”。
  在感受过改革浪潮,也经历了商海风云之后,40多岁的王辉耀在繁忙之余开始静下心来著书立说。在研究和总结200余位改革开放后事业成功的人士基础上,王辉耀用《开放你的人生》告诉正在奋斗中的人们:如何开发自己的人生,怎样抓住和这个国家一起开放的机会。
  
  绝地逢生的眼光
  
  1976年的王辉耀作为接受再教育的高中毕业生来到了地处四川盆地的农村,从一个城里人变成了农民,过起了在茅屋中与老鼠共眠的苦日子。
  时代赋予年轻人满腔热情,然而,激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残酷的现实替代了。“到了晚上,没有电的村里简直伸手不见五指。”想起这一情景,严重的挫败感在王辉耀心中油然而生,继而转变成强烈的不理解。“几乎全世界都在顺应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趋势,我们却要把城里人转变成农村人,这肯定是不正常的现象。”王辉耀回忆道,当时的他相信“上山下乡”不会持续太久。
  “身在陋室却胸怀世界。”王辉耀说,从18岁开始,不管在哪里,《参考消息》和收音机是他一定要有的。他将这两样东西视作让他绝地逢生的珍宝。也正因如此,在四川农村过着既压抑又痛苦生活的王辉耀一天都没有放下手中的课本,白天埋头苦干,晚上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苦读,他坚信总有一天自己能够离开这里。如今再说起那段苦日子,王辉耀一笑而过。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转批教育部通知,恢复了高考制度。王辉耀在第一时间报了名,坚持了一年多的苦读终于如愿派上了用场。第二年三月,王辉耀带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踏上了开往广州外语学院的列车。同时他生命的列车也开始急速奔驰。
  
  多次突围
  
  1979年,“中美建交”成为当年最为轰动的一件大事。英语专业的学生王辉耀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了。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他事业的“开放”正式拉开了帷幕。
  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前沿是国际贸易,大学毕业后的王辉耀被选拔到国家对外经贸部任国际经济合作官员——最早一批负责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官员之一。其间,他起草的一份关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报告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重视,亲自批示在全国贯彻。
  80年代中期,正当他在经贸部的发展令人瞩目时,他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局限性。当国内尚不知MBA为何物时,他抓住了一个自费留学机会赴加拿大攻读MBA,成为第一批赴加拿大读MBA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之一;后又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商学院攻读国际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成为该院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博士研究生;后来还去了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修企业高级领导人研究。
  王辉耀在读MBA和博士研究生期间,先后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从事项目融资工作,后又去日本为日本的大公司做咨询和培训。这都为他日后去跨国公司积累了稳操胜券的资本。1988年,经过激烈的竞争,他进入加拿大最大的项目管理咨询公司SNC—兰万灵公司,在一年内以来自中国大陆留学生的身份奇迹般地从助理经理到经理,再从经理晋升为该跨国公司国际市场董事经理,那时他还不到30岁,是该公司的第一位华人高级主管,开创了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大型国际跨国公司担当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先河。
  1990年,也是到加拿大6周年之后,王辉耀在数百人中竞选加拿大外交官成功,被加拿大魁北克政府派往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任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的首席经济商务参赞。这在加拿大华人圈引起轰动,他成为有史以来加拿大的第一位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华裔外交官,也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在全世界出任国外政府高级外交官的第一人。
  
  回国创业
  
  受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影响,1993年卸任后,王辉耀回到中国创业。他应邀担任了全世界最大项目管理咨询公司之一Agra-AMEC国际公司负责亚太地区业务的副总裁,成为当时为数极少的本土出生的而又执掌大型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的中国人之一。
  随后,王辉耀开始自己创业,成为回国留学生中最早的下海创业者之一。其创建的亚加国际公司和美欧亚国际商务咨询公司,和国际上的合作伙伴一道,为中国诸多的项目引进外资,参与了几十亿美元、50多个在华的大中型项目,并出任过包括GE、西门子、ABB、三菱等多家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咨询顾问。
  1994年,他陪同加拿大总理克雷第安首次访华,说服加拿大政府支持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包括顶着美国的压力引进了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第一批外资。紧接着,西方七大工业国对三峡的资金封锁不攻自破,王辉耀促使加拿大政府成了支持三峡工程的带头羊,随后,西方各国针对三峡的巨额资金纷至沓来。1995年,王辉耀又在加拿大为三峡项目签订了第一个国际工程管理合同,成了中国当时最大的项目管理合同,涉及加拿大数十家企业,为中加之间的经贸交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99年,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项目网站——中国项目网,为中国的项目交流设计了一个新的平台。此外,他的国际商务咨询公司在国内十分活跃,许多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都曾是其公司的客户。在中国企业领袖和精英论坛上,经常能听到他关于中国企业发展和国际化的见解。
  10年下来,王辉耀回国创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2年,王辉耀和吴鹰、丁健、张文中、汪潮涌等人一起被评为首届归国“中华海归十大创业人物”之一,他作为海归创业的生涯得到了认可。
  
  中国海归事业推动者
  
  王辉耀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企业家,在人生的道路上,他还在寻找新的坐标。
  当越来越多的人学成归国和创业时,他把目光又转向了学术和社会活动领域。他担任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EMBA客座教授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MBA兼职教授。更令人惊讶的是,王辉耀在工作之余,已经写出了6本书。2005年,由他写作和编写的有关研究海归的两本书《海归时代》和《创业中国》出版,引得广泛好评,填补了我国当代留学生研究的空白,更被媒体称为“中国海归事业的推动者”。与此同时,王辉耀还经常关注公益事业。
  王辉耀在东西方之间游刃有余地穿梭,从一个国家跨入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圈子打入另一个圈子,从一个行业转入另一个行业。事业、文化、精神上频繁的迁徙让大多数人都吃不消,而王辉耀却能安之若素,体现了他极高的人生效率。
  个人的成就终归属于个人,只有将群体的利益纳入自己的视角时,人生才更精彩而有意义。王辉耀的精彩人生更在后面……(编辑/若邻)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单中心“cM 0(i+)期肾癌诊断标准”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接受循环肿瘤细胞(CTCs)分型检测的131例肾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