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生命的模样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天上的神仙从来没有出现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已被登月行为证明是子虚乌有。进入20世纪,这种幻想已被更进一步的科学幻想所取代。遥望苍穹,无数的科幻作家喋喋不休地诉说着天外来客的故事,这些故事的情节大都雷同,令人十分反感,然而外星生物的相貌却有着永恒的魅力。
  1927年,威尔士在小说《宇宙战争》中把进犯地球的火星人描写成像章鱼一样的怪物,极端聪明而且极端残忍。此后,科幻作品中的外星人多不胜数。
  天文学家说,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可能存在着生命,于是,在科幻这个“工厂”里,就有许多不假思索的“工人”在信口编织着外星人造访地球的种种奇闻怪事。当我们细细地研究外星生物的形象时,却发现那不过是将神话中早已存在的类似牛头马面的形象掐头去尾,再进行身体拼合。于是,一大堆四不像八不像的外星生物便被加工出来,再贴上科幻的名牌标签,就可以拿着沿街叫卖了。像《异形》中那样的外星生物只能使人产生恐惧感,这也许是影视艺术一味追求视觉冲击力的需要吧。《人虫大战》中,那像蜜蜂一样的虫子和像蚂蚁一样的聪明虫,则说明作者也很聪明。蚂蚁和蜜蜂不就是社会性的昆虫吗?在人类社会中,是人统治人,在低等动物中,大概没有这种必要。
  当自诩为文明的欧洲人见到澳大利亚的袋鼠和袋狼时,不也曾目瞪口呆吗?大英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们初次见到鸭嘴兽的标本时,竟也被气得大骂:“是哪个该死的家伙搞的恶作剧,怎么会有这种动物。”仅仅一海之隔就会产生这么大的区别,那么在上亿光年远的星球上会有什么样的生命呢?
  谁都知道人长双腿和双臂的重要性,但在地外星球上也需要如此吗?那些人模人样的外星人,有可以存在的理由吗?在不一样的空气、不一样的压力、不一样的引力条件下,这怎么可能呢?
  
  二
  
  人眼可以看到光波;蝙蝠虽有眼睛,可没有多大用处,但它的超声波系统可探测飞行路线前方的障碍;水母也没有眼睛,但它可以探测次声波;狗的眼睛不错,可鼻子更为灵敏; 响尾蛇用红外线探测敌情……这一切不是给我们很多启发吗?说不定外星生物也有其中的某项功能。光的波粒二象性被证明以后,人们对波的概念有了更广泛的认识。眼睛看到的是光波,耳朵听到的是声波,分子的扩散使鼻子闻到了气味。嘴巴既能吃东西又能说话:吃东西是新陈代谢的需要,说话是为了交流信息的需要。可以设想一下,这四种器官可否统一起来呢?应该有可能。首先,眼睛和耳朵可以统一起来,因为它们都是用以感受波的,所以,外星人可以只用一种器官来看物体并听声音,甚至探测超声波和次声波 。至于鼻子就没有多少存在的价值了。其次,摄取食物也不一定非要用嘴去完成,完全可以由皮肤直接从空气中摄取;交流信息也可以用一种类似声呐的系统来完成,就像心灵感应一样。如此看来,外星人为什么非要长着耳、眼、口、鼻呢?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种外星生物:它是一个坚硬的圆球,这样就可以有很好的自我保护能力,又能防止水分的散失。在这个圆球内可以像乌龟一样长有几条腿和头,但这些器官并不是用来走路的,而是用来感受周围环境的。它们可以全波段地感受到电磁波的存在,包括光、声音、紫外线、红外线等。当然,以这种形体是不可能去改造客观世界的,因此,它不是智慧生命。
  
  三
  
  硅元素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它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碳颇为接近,这使人联想到,是否存在硅基生命。它不需要摄取食物,也不需要生活在某一特定星球上,从光中就可以吸取能量维持生命——这就是能量人。它们的身体由能量光线组成,物质粒子是它们身体中很少的一部分,必要时可以转化成能量。它们当然不是由二氧化硅组成的沙子,要说沙子能聚合成生命也太可笑了。
  硅的运用产生了电脑,进而产生了电脑病毒,而电脑病毒也具有自我繁殖的能力。这给我们带来一个重大的难题:电脑病毒算不算生命呢?地球的演化产生了多种生命,继而产生了人。究其根源,电脑病毒也算是地球演化的结果呀!还有,地球是不是生命呢?我们总是说,虱子和跳蚤是寄生在动物身上的寄生虫,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寄生在地球身上的寄生虫呢?
  生命是一种时空中的构象;生命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生命具有新陈代谢;生命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可以给生命下无数个定义,但还是无法描述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为我们的思想始终离不开固有的对生命现象的理解。
  如果我们把数学中的有理数和无理数看做男人和女人的话,那么实数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生命,虚数则是另一种生命,是一种类似灵魂的、我们无法理解的生命,它存在于虚无中。这或许太玄了,但我们不妨改变一下固有的时空观念。不是有人在讨论物质是不是第五维的问题吗?爱因斯坦也研究过四维空间的问题。时空的维数使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化,但我们不妨大胆地联想一番。虚拟现实技术为我们打开了赛博空间,现实中存在一个你,赛博空间中也存在一个你,这并不矛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另一个时空里,也存在着生命,只是我们无法理解那个时空,当然也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模式。
  氨基酸具有左右对称的特性,不论怎样旋转,两种异构体是不会重合的。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L氨基酸组成的,D氨基酸只存在于少数动物的特殊组织中。这不能不使人怀疑:这种情况形成的机制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并无本质上的差异,但为什么我们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L氨基酸组成的呢?在外星球上,是否存在有D氨基酸组成的生命呢?
  1990年,德美两国科学家终于在实验室里制成了较纯的C 60,这是除了石墨和金刚石以外,碳元素的第三种稳定存在形式。这个发现使生命科学家好一阵激动:在外星球上,是否存在C 60?是否存在C 60生命体?C 60在光、电、磁方面的特性会使这种生命具有什么特征?可是,在科幻作品中,有数不清的克隆人、机器人和外星人,只是还没出现过生命。
  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在我们还不了解自身生命系统中的经络是怎么回事的时候,电子生命又应运而生。尽管机器人能否有自身意识现在还无法定论,但一种与人的脑神经系统互动的电子装置将会产生,人机混血的新新人类也会随之产生,它将能克服肉体的许多局限性。科学家也在计算机中完成了人类红血球的细胞模型,虽然还不能完全模拟其行为,但这种不很完善的模型也动摇了生物学的基石。细胞有一种自我复制的结构,科学家正在模拟这种自我复制的过程。纳米技术专家们正在想办法制造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纳米机器,这种前景并不遥远。
  
  四
  
  外星生命到底长啥样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因为未知因素太多。我们首先不知道它们的生活环境。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古细菌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这些细菌的分子组成、物理化学性能、酶特性以及代谢功能等与其他生物均不同。生存环境的最高温度可达120℃。有些古细菌甚至能在贫营养和放射性环境中生存、繁殖。有的体内含有合成自身的磁性微粒。2001年2月6日,NASA宣布,科学家发现了证明火星可能存在古微生物的新的有力证据,那就是从来自火星的陨石中发现了磁晶体,它们呈长链状排列。细菌虽然死亡了,但磁晶体还在。这样,我们不是看到了地外生命存在的希望了吗?尽管这种简单的生命仅能感觉到磁场。当然,外星上还会有其他形式的生命,它们的生命机理必然和所处的环境有关。
  用地球人的眼光来看,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是因为它离太阳不远也不近,所以拥有合适的温度,还有水和大气层。这些都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然而,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使我们知道,生命对环境的要求远比我们认为的要宽广得多。至于水,也不是地球上独有的,因为从遥远恒星的光谱分析中也发现了水的存在。宇宙空间中还发现了不少构成生命基础的多种大分子,从简单的氢到复杂的乙醇,有100多种,它们在接触到合适的环境后,就能演化成生命。大气层提供的压力和氧气,对高等动物来说固然重要,但对低等动物就失去了意义。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古细菌,就有呼入氢同时呼出甲烷的相互依存的生存方式。在其他星球上,以这种方式能否进化成高等动物虽然还只是个未知数,但它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胃可以把吃进的纤维素转化成氨基酸,这是因为酶参与的缘故。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在外星生命体内存在某种酶,它可以把星球内部辐射的红外线转化成生物能,这样在许多阳光不足的星球上,它就能生存。这种情况在古细菌中已有发现,如嗜盐菌除有特殊的极性酯外,还有一种具有光能转化作用的紫膜蛋白,可将光能转化成生物化学能,过程类似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命的适应性是极强的,但人是高等生物,生命各系统对环境的组合要求是很高的。我们无法想象外星低等生物在独特的环境中能否演化成高等生物。而且他们在感受环境的同时,是否具有探测各种频段的波的能力?他们的头脑复杂吗?他们聪明吗?他们懂得超弦理论吗?
  
  五
  
  关于外星生命的相貌,也涉及生命起源的问题。生命起源是当代自然科学和哲学中最重大的难题,然而对生命起源问题最感兴趣的不是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也不是生物学家,却是看似与之毫不相干的天文学家。粒子水平的高度发展,已使各学科不分彼此。但直到现在,天文学家还没有办法知道任何一颗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的具体环境特点,当然也就无法说清外星人长什么样。但这一切阻止不了我们的幻想,科幻作家的大脑应该是科学家大脑的补充和伸延。让科幻作家再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吧!
  40亿年前的地球,是一片海洋,在闪电和阳光的作用下,出现了有机大分子,它们逐渐发展并具有自我复制等功能。于是,原始生命产生了,生命的产生出现了许多奇迹,尤其是人类的出现,这是无数个偶然之后的必然。现在,人类对生命的研究已进入到分子水平,生命基因图谱也已经绘制完毕,生物工程成了一种产业,但是人们对于生命问题的了解还是过于肤浅,基因图谱带来的问题也远远多于它带来的答案。人类不仅改造了客观世界,也使自身得到了改造,人类的终极发展方向是什么?有人说人类的大脑会因为极度发达而变大,四肢则会退化;也有人说人类可以抛却肉体,以灵魂方式进入电脑网络系统中生存,这样便可以获得永生。
  想象力有穷尽吗?想象力没有穷尽,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力怎么会有尽头呢?但想象力必然会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发展。外星生命长什么样?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实在太复杂了。不管我们如何想象,不管我们的想象多严肃、多大胆,也必然会带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深深烙印,我们在讨论猴子和海豚的智商有多高的时候,还从来没见过外星生命。外星生命有必要生活在地球这样的环境中吗?不,绝不是,他们拥有的多种精巧的器官支持他们在我们认为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生命体由碳、氢、氧组成的传统观念将受到挑战。
  当我们首次见到外星智慧生命的时候,我们只有惊叹,惊叹生命的恢宏与神奇。
  顾国建 图
其他文献
南四湖地处江苏与山东两省交界地区,属于省际边界湖泊,涉及山东省的济宁和枣庄市及江苏省的徐州市,水系复杂.南四湖由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湖相连而得名,是我国北方地区
为提高室内可见光定位的精度,优化定位性能,设计了一种可见光智能定位系统。该系统以STM32F103单片机为核心控制芯片,由LED控制模块、图像处理模块、数字信息采集模块、音频
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发展,正在迅速影响并改变着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人类社会的进步,使得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综合性防
运用C0-半群理论来研究一个供应链系统可靠性模型当μi(x)=μi时的解的渐近性质。首先证明在虚轴上除了0之外其他所有点都属于该算子的豫解集,其次证明0是对于该系统的主算子及
现有汽轮机切换阀控制系统一般都建立在经典PID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此类系统能够满足一般场合的使用需求,但是在一些负荷量大,要求实时性、稳定性高的场合这套系统就很难满足要
针对某桥钢筋混凝土独柱桥墩的开裂和特点,提出采用主动加固法进行加固设计,并基于空间有限元数值方法,通过精细模拟钢筋及混凝土的作用,对加固效果和施工过程进行了空间分析
1767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麦首次证明了光速是有限的这一事实,为100多年后预言黑洞的存在创造了条件。否则,人们是无法理解引力场将对光粒子产生影响这一效应的。  一般认为,英国的约翰·米歇尔是最早对黑洞的存在做出预言的人。他于1783年发表文章指出,一个有足够大质量和密度的恒星,同时也拥有强大的引力场,甚至从恒星表面发出的光线也会被这个引力场吸引回来。15年后,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也独立地提出了类似
2005年12月,国家治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开工之时,水利部颁发了新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在当前新一轮治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