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毛白杨嫁接技术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w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互助县毛白杨嫁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毛白杨芽接青杨成活率可达76.5%,3种育苗方式中,芽接扦插效果最好,可以推广生产。
  关键词 毛白杨;芽接;地膜;埋条嫁接技术;扦插育苗;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74-01
  毛白杨具有抗病虫害的特性,但扦插成活率很低,常规的杨树育种非常困难[1-2]。因此,1997年青海省林业局对毛白杨嫁接技术研究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杨树伐根嫁接毛白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以互助县北山林地作为试验场,场地条件按照规定条件来准备,要求气候温和适宜,且pH值、温度和灌溉条件等符合种植要求。
  1.2 试验材料
  选择一年生的毛白杨种条,要求秋芽饱满,茎粗达到0.5~1.0 cm。种条采集后用细沙层积法窖藏,注意保持窖内温度为5 ℃左右[3]。4月上旬,对毛白杨种条和青杨种条(1.2~1.5 cm)进行种条处理,截取成18 cm长的段,按50根捆扎成一捆,在清水中浸泡5~7 d,备用。
  1.3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设计,设3种育苗方法:芽接扦插,地膜扦插,埋条栽培。2次重复。扦插苗栽植株行距为30 cm×50 cm,切割萌芽表面的阴面,按常规育苗扦插管理,可以在14 d内痊愈;塑料薄膜的切割,按照一般的膜切割育苗技术进行操作[4];嵌入式栽植要求用塑料薄膜覆盖,按照常规田间管理[5-6]。
  1.4 试验实施
  萌芽的交叉点,选择一个满秋梢白杨,用芽接刀截长为1.5~2.0 cm的芽,在芽1.5 cm处切下从芽,然后横切皮层的芽0.3 cm;在青杨顶3~5 cm处横切1刀,然后切的中心点,与尖端一起通过皮层,使芽顺利插入,缓缓前进,然后用塑料带将接口紧紧包裹,并在上部密封蜡。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于2010年4月10日和2011年4月15日分别对芽接扦插、地膜扦插和埋条育苗的毛白杨生长情况进行调查,每种育苗方式各调查30株,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LSD检验。
  2 结果分析
  2.1 白毛杨生长情况
  经2年连续测试,不同方式育苗,其成活率、生长量也各有差异,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高、地径生长量,或成活率,芽接扦插育苗效果最好。
  2.2 方差分析
  对表1中2年的生长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表3、表4所示。结果说明,芽接扦插、地膜扦插和埋条育苗3种方法间高生长差异不显著,地径生长量的3种育苗方法间,差异不显著;成活率的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毛白杨芽接青杨种条育苗技术难度不大,对提高毛白杨成活率效果显著,但缺点是费工费时。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青海省互助县地区在生产中可以推广采用毛白杨芽接青杨种条育苗技术。
  4 参考文献
  [1] 陈尚花.杨树伐根嫁接毛白杨技术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16.
  [2] 马俊青,李高阳,田丽.河南省主要造林树种含碳率比较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2(9):131-132.
  [3] 赵燕,董雯怡,张志毅,等.施肥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幼苗生长和光合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0(4):70-77.
  [4] 董雯怡,赵燕,张志毅,等.水肥耦合效应对毛白杨苗木生物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9):2194-2200.
  [5] 高永萍,赵延魁.青杨伐根嫁接毛白杨技术初探[J].中国林业,2006(10):45.
  [6] 田奇凡.嫁接繁殖毛白杨砧穗亲合力的探讨[J].林业科技通讯,1992(9):18-19.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黄花菜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与贮藏等内容,以期为黄花菜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黄花菜;品种选择;栽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S644.304 .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1-0105-02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是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及欧洲温暖地区,我国有悠久的栽培
榆树市不同处理方法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性诱剂、40%福戈水分散颗粒剂、22%阿拉卡悬浮剂、40%辛硫磷乳油对玉米螟的防效分别为72.92%、91.97%、95.47%、8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