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职公共英语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来源 :校园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6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英语能力,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促进我国当前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走向实质性创新与发展,已成为高职生最终达到垮文化交际能力标准的关键点。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
  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开展时间最长,用课时最多的一门课程。但是在成果上却差强人意。虽然公共英语多年来一直在不断的改革,英语老师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要求,去追寻更好的英语教学环境,但我国在英语知识的培养方面,还是一直过多的强调语言本身的应用,注重在考试中能够取得好成绩,而忽略了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尽管学生在进入高职后可以不断体验少数的创新式英语教学,能够感受语言背后的文化魅力。但是因为我们在高中时就没有跨文化意识的的学习氛围,没有对英美国家文化进行了解与关注,这样就无法一下子接受新式英语教学,现行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只对语言的教学方式,语言的技能培养做了规定,而对语言文化上的教学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很多高中英语的垮意识培养方案就无法落实到实处,往往纸上谈兵,最后不了了之。这样“费时低效”就成了我们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普遍现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改良教学方法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真正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对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比较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发现其差异提高学习的兴趣,真正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涵养。要把文化教学始终作为高中英语中垮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方式。加强高职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一、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范畴,是对有影响力的文化习惯与传统的认识与了解,是让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联系。成功的垮文化交流就需要明确的知道不同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进行分享对方的信息,正确的感受对方所表达的心里意思,这就要考虑到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其他文化因素有着一种敏感性认知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垮文化意识培养的方向。垮文化意识主要有三个意识层面,第一,对表象文化特征的一种直观了解的意识;第二,对在与不同的文化特征做比较时,所体现出来的对文化特征间的差异性,有自己理解的意识;第三,是对设身处地的来感受别国的文化,体验别国的文化历史,在体验中融合自己感觉的一种意识。这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文化积累与生活经验才能达到。在高职公共英语中的垮文化意识培养主要集中在第三和第四个层面上。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一体的加速进程,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强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参加国际性的活动也日益增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以后经常地与世界各国的人进行文化交流是客观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提高国际交际能力的重要过程。因此,对于我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也在逐步的提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特征与风俗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全了解的,各种民族之间在进行交流时首先就是通过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学习不同民族的语言是进行文化交流的首要一步。只有听的懂别人在讲什么,你才能去进一步的了解别人的文化,这是进行文化交际的重要前提。高职学生将来进入高职时就要实现与外国人进行学习沟通,传播本民族的文化的交际能力。因此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要吸收其他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提高,共同进步。可是,在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老师却仍是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对教授语言知识的表层功夫上,大部分的课程都只是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以为只要掌握了词汇,对语法的正确理解就能用英语进行交流,但结果却刚好相反,我们只是提高的成绩,没有提高讲英语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导致学生只重视考试的目的性,也就是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学生将学习英语作为通过考试的作业而已,不会去关注语言本身在生活中应用能力。常常在与外国人沟通的时候,经常会用传统的中国语文式的思考方式来解读英语,这样就容易造成实际生活中的误解,从而无法沟通,无法达到真正交流的目的。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对方文化水平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只学习语言符号,并不去了解这个语言背后的民族想法,就会逐渐失去对语言本身的热情,因此我们一定要在高中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垮文化意识,让学生在进入高职后利用公共英语课堂这个平台去学习英语,在学习中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相结合,提高垮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汪婧.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0)
  [2] 陈彩霞.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Throughout evolution, plants have evolved sophisticated adaptive responses that allow them to grow with a limited supply of phos- phate, the preferential form in which the essential macronutrient phos
期刊
古代中国人表现出一种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动力,他们是优秀的实用科学家.中国人在许多实用技术方面获得了极大进展,在很多机械方面的创造均先于西方,有的甚至要早一千多年.在
该文结合高一英语教学实践,从情感衔接、知识衔接、兴趣衔接和能力衔接四个方面探讨了做好高一英语教学中的衔接策略.
Edward Cornish predicted that cultural differences would vanish by the year 2030.However,by studying the problem in the light of culture assimilation and dissim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都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学,使有效的课堂教学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怎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呢?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英语学习中,造句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式。它能使学习者辨析词语的准确意义,掌握词语的准确用法,提高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用英语思维的能力。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成为了“多媒体”的奴隶,一味遵循预设的教学内容,追求大容量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基础词汇当场操练的重要性,也忽视了学生随机生成的需要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本文先分析造句在英语开放性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再探讨课堂造句的几种方法,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