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下宫颈癌真空袋固定与Orfit架联合热塑体膜固定的应用效果比较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宫颈癌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方式与Orfit架+热塑体膜固定方式的位移差异,探讨患者个性化的体位固定方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收治的66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使用真空袋固定,33例患者使用Orfit架+热塑体膜固定,前3次放疗每天采用锥形束CT(CBCT)进行图像采集,之后隔天进行1次图像采集,共15次扫描,将CBCT扫描图像与CT平扫定位图像在线匹配,记录并分析匹配结果。

结果

真空袋组患者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绝对值为(0.28±0.30)cm,明显低于Orfit架+热塑体膜组[(0.38±0.46)cm,P<0.001];真空袋组患者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移绝对值为(0.28±0.32)cm,与Orfit架+热塑体膜组[(0.27±0.23)c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真空袋组患者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绝对值为(0.33±0.60)cm,与Orfit架+热塑体膜组[(0.27±0.48)c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前、后3次CBCT扫描过程中,真空袋组患者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变化差异均较小,在前后和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变化较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Orfit架+热塑体膜组患者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移变化均较小,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于宫颈癌患者,利用锥形束CT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时,真空袋固定和Orfit架+热塑体膜的固定方式均符合临床需要,但真空袋固定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较小;而Orfit架+热塑体膜固定在治疗前后阶段的位移均值变化差异较小,对于身体灵活、耐受性好的患者,可以个体化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ⅠA2~ⅡA2期)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6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 863例临床分期为ⅠA2~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组1 071例,开腹组79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近期疗效包括手术相关指标和手术并发症,远期疗效包括生命质量(包括盆底功能和性功能)以及复
目的分析1999—2013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软组织肉瘤(STS)的发病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提取北京市肿瘤登记处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发病数据库中1999—2013年确诊的STS(ICD-10编码为C47和C49)发病信息。计算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简称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简称世标率)以及15年间北京市户籍居民分性别、年龄别以及城市与远郊区县间STS的发病特点。应用JoinPoint 3.
目的探讨配对盒基因8(Pax8)和配对盒基因2(Pax2)蛋白在不同类型的上皮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Pax8和Pax2蛋白在255例肿瘤组织和75例正常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Pax2和Pax8蛋白在不同系统正常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呈现出一定的特异性。Pax8蛋白集中表达于甲状腺、泌尿系统及女性生殖系统的上皮组织,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2)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中晚期食管癌、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的患者124例,采取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试验组接受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替吉奥+顺铂化疗方案,对照组单用替吉奥+顺铂化疗方案,21 d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可评价临床疗效的患者
目的探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40例MPNS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6例,女性74例,中位发病年龄40岁。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6.4%和
目的分析临床T1~3N1M0期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NAC)和改良根治术后达到腋窝淋巴结病理阴性(ypN0)患者术后放疗的价值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1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85例临床诊断为T1~3N1M0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NAC和改良根治术,术后达ypN0。89例行术后放疗,96例未行放疗。Ⅱ期患者101例,Ⅲ期患者84例。采用Kaplan-Meie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8例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D-1的表达,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测序法检测NSCLC组织EGFR的突变情况和突变类型,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D-1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癌变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67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74例患者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47例,导管内乳头状癌88例,囊内乳头状癌32例,实性乳头状癌7例。中位随访46个月,54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中,有13例(2.4%)原手术部位同象限出现导管内乳头状瘤局部复发
目的探讨超重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孙氏手术(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超重(BMI≥24 kg/m2)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8例,年龄(43.69±9.66)岁。所有患者均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孙氏手术,其中34例同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