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60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1、3、7、14 d测定心肌酶,总结脑梗死后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规律;伴随心肌酶谱升高者分别再按照是否再梗死、有无意识障碍进行分组.统计病死率判断预后.结果 60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1、3、7、14 d,心肌酶谱水平升高异常率分别为65.0%(39/60)、51.8%(29/56)、25.9%(14/54)、7.4% (4/54);与未再梗死患者相比,再梗死患者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425 ±130) U/L与(308±125) U/L,t=-1.337,P<0.05]、乳酸脱氢酶(LDH)[(377±98) U/L与(244 ±85) U/L,t=-2.544,P<0.05]、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426±138) U/L与(280±135) U/L,t=-2.871,P<0.05]较高;脑梗死后心肌酶谱生化指标入院1d内开始升高,3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恢复正常;与无意识障碍患者相比,有意识障碍患者CK[(430±109) U/L与(297 ±95) U/L,t=2.212,P<0.05]、CK-MB[(41±16) U/L与(23 ±12) U/L,t=2.667,P<0.05]、LDH[(312±88) U/L与(230±87) U/L,t=1.782,P<0.05]、α-HBD[(414±132) U/L与(255±110) U/L,t=2.430,P<0.05]显著升高;脑梗死后心肌酶谱水平升高患者病死率为25.6%(10/39),高于未伴随心肌酶谱水平升高患者的4.7%(1/21)(x2=3.9744,P<0.05).结论 脑梗死后心肌酶谱水平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入院3d达峰值,以后逐渐恢复正常;心肌酶谱升高水平与患者脑梗死后是否再梗死、有无意识障碍及预后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和前列地尔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60例DPN患者,将所有病例按就诊先后分为两组,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中试验组有3例、对照组5例由于自身原因提前出院退出研究.研究实际完成试验组77例、对照组75例.两组均在降糖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对大鼠下肢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将SD雄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原花青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建立下肢缺血模型,两组每日均灌胃给药,原花青素组给予原花青素200 mg/(kg·d),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后第14天取大鼠缺血下肢的下肢内收肌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1在缺血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新生血管数量,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蛋白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9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影响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我们回顾性的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ISS评分≥16分),其中ISS评分16 ~ 25分38例,≥25分5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影响患者预后及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93例患者中死亡27例,病死率为29.03%;死亡组(27例)与存活组(6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现代化教育中,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教育逐渐被社会公众重视起来,这一课程逐渐发展成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正是基于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多种难题,比如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音乐教学质量较低等,深入研究并给出多种相应的处理措施,旨在现有音乐教育的基础上,改变音乐教育的發展现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新路径  进入新时代以后,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
目的 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胸腔镜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躁动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对照组常规诱导,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躁动情况,记录拔管即刻及15、30、45 min后的VAS评分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蛋白质组学为核心的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每一种生命运动形式都是特定蛋白质群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出现,并发挥特定功能的结果.通过对蛋白质组的比较分析,可以找到某些疾病的特异性的蛋白质分子,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帮助.因此,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各学科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关键词:蛋白质组学;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以高血糖、高血酮、酮尿、电解质紊乱、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DKA是糖尿病患儿血液中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抵抗,反调节激素增加,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加剧,病情进展快,是儿童急重症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1-2],临床容易误诊.现对其近年来儿童DKA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一、DKA的临床特征DKA患儿大多具有多饮
目的 观察川芎清脑颗粒治疗脑梗死后头晕、头痛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320例脑梗死后头晕、头痛伴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治疗组给予川芎清脑颗粒10 mg/次,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10 mg,1次/晚,睡前口服.连续给药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的VAS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头痛、头晕及失眠的整体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的临床特点以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随访并统计分析2006-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137例初发型U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复发情况.结果 137例患者经治疗完全缓解率为38.69% (53/137),部分缓解率61.31% (84/137),总有效率为100% (137/137).1年累积复发率为26.28% (36/137),2年累积复发率49.64%
目的 探讨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对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12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于麻醉前留置导尿管,研究组患者于麻醉后留置导尿管.结果 对照组患者麻醉前和苏醒期呼吸(19.2±1.2)、(19.6±1.5)次/min、收缩压(120.0±12.8)、(123.6±11.4) mmHg,舒张压(70.4±10.2)、(6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