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当代词典学研究综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838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词典学是一门自成一体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时间里,中西方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人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不断完善词典学理论体系,丰富词典编纂实践。
  关键词: 词典学 概况 问题与不足
  
  1.引言
  
  词典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举足轻重。基于其重要作用,人类很早便开始编纂词典并继而对词典编纂理论进行研究。词典学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总结词典编撰经验、理性思考词典的基础理论和构建完备理论体系。然而,词典学发展至今,人们对“什么是词典学,词典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独立科学”等问题还争论不休。有些学者认为,词典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应看作是一门独立学科。也有的学者认为,词典学这一学科不是独立的,也不能独立,它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必须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并不断从中吸取营养,是语言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应视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事实上,词典学是“自成一体”的相对独立的学科[1](P51-54)。首先,词典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密切,其独立性是相对而言的。其次,词典学已基本形成作为一门学科需具备的理论原则、研究方法,明确了研究对象和目标,可以自成一体。然后,词典学发展已形成了词典本体论、词典功能论、词典交际论和词典认知论等四大流派。因此,人们可以相信,词典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基础已经比较牢固。这一学科在最近二三十年时间里取得了重大发展。下面着重阐述该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所面临的问题。
  
  2.概况
  
  西方词典学研究起步较早,而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真正开始研究词典学。二十多年时间里,中西学者坚持不懈地对词典学这一新兴学科进行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西方学者词典理论研究不断深入。Hartmann和James(2000)主张应从词典类型学、词典编纂、词典使用及词典批评等方面研究词典学理论,构建词典学理论框架[2]。Béjoint(2000)认为,词典有普通和专科、单语和双语、百科性和语文性之分[3](P37-40)。William Frawley于1989年在《国际词典学期刊》上撰文指出,应把词典作为语篇来考察[4]。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理论重点研究了词典编纂的组织原则,却忽视了对词典潜在功能的挖掘,在本质上仍属结构主义。Zgusta于1971年推出了自己的比较系统的词典学理论巨著《词典学概论》(Manual of Lexicography),这说明词典学开始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Hausmann等人合编的《国际词典学百科全书》(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exicography)于1989年出版,进一步推进了词典学研究,使其日趋成熟。而Hartmann和James于2001年推出的《词典学术语词典》(The Dictionary of Lexicography)则明确将词典学探究的内容归结为词典理论研究和词典编纂实践研究两个方面,这一词典的问世无疑是对规范词典与实践作出的一大贡献。中国的词典学研究者们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79年中国《辞书研究》创刊,着重探讨或阐述了与辞书理论和编纂实践有关的各方面问题。《外国语》、《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外语期刊也不断发表有关词典学方面的文章。张绍连(1991)就撰文介绍了英国的《柯林斯英语词典》的特点并认为该词典特别适合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5](P72-74)。魏向清(2001)着重分析了如何构建双语词典批评理论体系[6](P62-64)。朱建华(1993)研究了运用计算机编纂德汉科技词典的问题[7](P76-81)。张柏然(1995)则对语料库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8](P2-10)。雍和明(2001)提出了“词典交际轮”,认为词典是编者与用户之间的交际系统[9](P39-44)。
  
  3. 问题
  
  在肯定中西方学者在词典学研究中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问题与不足的存在。西方学者词典学研究长期囿于词典编纂的狭窄空间之内,对词典与语言、词典与社会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认识不足,过分强调词典由社会决定,看不到词典对社会的反作用。他们在阐述词典与语言之间关系的时候,往往强调词典从属于语言,是语言使用的工具,而忽视词典对语言的反作用,最终陷入“词典与工具论”的俗套。西方许多学者虽然发表了许多有关词典批评的论文,但主要关注词典本身,多属“评介性”、“纠错性”或“抨击性”评论,尚未创建比较完善的词典批评理论体系。另外,不少西方学者受传统词典理论的影响在阐述词典属性时过分强调词典作用决定词典属性,没有认识到词典属性取决于词典的文本属性,缺乏对词典文本理论的研究。我国学者虽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词典编纂经验,但专门研究词典理论的文章目前还不多,因而急需加强理论研究。黄建华(1999)认为,本世纪的语言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可惜我国的辞书学界从总体上来说较多地强调本门学科的独立性,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吸收语言学的新成果[10](P2-3)。今后在研究词典学的过程中应不断吸收语言学的理论营养,丰富其自身的学术内涵。我国的词典理论构建还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应该从语言、文化或编纂法等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词典比较研究,或对词典收词、释义、例证等进行对比研究,将有利于词典分类体系的完善,并且实现词典编纂的科学化。如今,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渗透着计算机技术的语料库的建立和使用,为双语词典的编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词典的编纂速度,有利于各种最新语言信息的交流。当前还需要在技术攻坚上多下功夫,还需要加大对计算机、网络和语料库的开发使用力度,实现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双突破。在词典认知方面,我国学者强调词典用户的认知,并以此为视角从事词典的设计、编纂和使用等工作,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词典认知论理论框架。
  
  4.结语
  
  词典学这门自成一体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最近二三十年时间里发展迅速,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特别需要努力探索词典学理论,积极进行词典编纂实践,尤其要注意把词典学与应用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词典学学科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雍和明.语言·词典与词典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51-54.
  [2]Hartmann,R. R. K.& G. James. Dictionary of Lexicograph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Béjoint,H. . Modern Lexicography:An Introduc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4]Frawley,William. The Dictionary as Tex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1989,2(3).
  [5]张绍连.一部利教利学的新型词典[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1):72-74.
  [6]魏向清.关于构建双语词典批评理论体系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62-64.
  [7]朱建华.计算机编纂德汉科技词典的探索[J].辞书研究,1993,(3):76-81.
  [8]张柏然.语言资料库与双语词典编纂[J].辞书研究,1995,(1):2-10.
  [9]雍和明.词典交际论——关于词典本质问题的再探讨[J].外国语,2001,(4):39-44.
  [10]黄建华.词典学的回首与前瞻[J].外语研究,1999,(3):2-3.
其他文献
电视自问世以来。就以其神奇的魅力征服了世人。电视新闻伴随着电视的出现而诞生,并以其声、画兼优的形象性发挥了独家优势,在新闻媒介中异军突起。后来居上。进入新世纪以后。技术手段的进步使电视新闻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ENG(电子新闻采摄手段)的普及和卫星传播手段的广泛运用:电视新闻栏目的多样化、连线的日常化、直播的经常化,以及现场报道、现场采访手法的推广……加之电视新闻摄制不是一般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工作,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实践新课程最值得研究的一个教育话题。新一轮课程改革,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基础教育得到更快发展的一次机遇。那么,我们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应怎样改革?我想初步谈谈以下几点关于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一、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在引入物理概念时创设生活中的情景,提供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采取对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具体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整体性、程序性,但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教学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人们在教学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启发式教学就是其中实践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教学模式。  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摘要: 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是寻根派的代表作,小说主题隐晦,却又呈现出一种神秘奇特的美学风貌,这是由于:作者有意淡化故事的背景;人物、事物的怪异;人物活动的不确定性;神话传说和怪异的习俗直接给作品造成神秘色彩。作家也许正是借助这样的形式去挖掘民族的“劣根性”,实现“寻根”的目的。  关键词: 韩少功 美学风貌 神秘 奇特    韩少功1985年在《作家》(第四期)发表随笔《文学的根》,被称为寻根
摘 要:平行结构是英语里最常用的修辞格之一。它结构整齐、节奏鲜明,能清晰地表达思想,增强语势,抒发情感。本文针对英语平行结构的类型,对其修辞效果进行了探讨,旨在说明平行结构在英语写作中的有效性及其美学效果。  关键词:平行结构 英语写作 修辞效果 有效性    平行结构(parallelism)是英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格之一,广泛用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演讲中。平行结构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相同
摘要: 弗雷德·博兹沃斯承继并发展了加拿大动物文学的传统,以《最后的极北杓鹬》为载体,以极北杓鹬种群消失为契合点,展示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思想,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前景的忧患,反叛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倡扬建立男女平等,人类和自然及生命物种之间和睦共处、和谐统一的生存环境,构建人类幸福、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  关键词: 弗雷德·博兹沃斯 生态女性主义 思想    《最后的极北杓鹬》是加拿大动物文学家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