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优质课堂从尊重学生开始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nf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是一门情感艺术。著名作家杨东平说:“在西方的很多学校,最典型的是蒙特梭利学校,它有个最基本的规范:教师与学生谈话,必须蹲下来,与学生平等。”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孩子,我们应该热爱学生,信赖、尊重他们,理解、宽容他们,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从而为教育赢得一把成功的钥匙。而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我们老师也能从以往因教育孩子而腻烦、厌恶的情绪中走出来,从教育过程中找到一片温馨。
  关键词:人格尊严 以人为本 自信 了解 宽容
  
  还记得刚进大学,有次在水房冲水时,一声“你好”让我抬起了头,原来是同宿舍的老乡仅谋面过一次的师姐跟我打招呼,我一愣、很不习惯地,但马上羞涩地用微笑回报她,过后,心里感觉暖暖的。在以后的几年求学中,我总是抬起头,微笑着主动对他人说“你好”。快乐了别人,更快乐了自己,快乐其实就这么简单。后来,踏上了工作岗位,无论哪位学生喊我“老师好”,我都回报他“你好”,这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觉得你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你是可以亲近的,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然而遗憾的是,我也经常听到师生之间发生的种种令人尴尬的事件,其实学生只有在得到足够的尊重时,才能真正做好自己。
  一、尊重学生,能唤醒学生的人格尊严
  人格尊嚴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上、感受上,然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的人格尊严上。”一个从小失去尊严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堂堂正正地做人,很难拥有健全的人格。
  其实,每个教师都应该知道,尊重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尊重学生就要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遗憾的是,教师侮辱学生的事件仍屡屡发生,有的甚至令人发指。学生也是人,而且是独立的人,尤其对未成年人,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人没有了尊严,哪里还谈得上自信、自强?而学生对尊严的理解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老师的教诲和自己的亲身感受才能慢慢领悟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去做引导者,而不能去做践踏者,而唯有尊重学生才是引导的起点。
  二、尊重学生,是“以人为本”的真谛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同样有尊严,并且由于他们还不能完全独立,他们自尊心更强,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在提倡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只有真正改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不再以“教官”“判官”的面孔,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而换之以平等交流的态度、语气,换之以耐心、细心、将心比心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这才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作为老师一定要把学生真正看成与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充分尊重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真正的朋友,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亲近老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真心热爱,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用正确的方式去尊重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老师都去尊重每一位学生,就一定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也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铺就一条崭新的道路。
  三、尊重学生,能让学生找回自信
  自信源于个体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充沛的自信心是个人成功的源泉不竭动力。学生正处于自信心形成与确定的初期,教师的每一份尊重和信赖,都是洒向学生心灵的阳光与雨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对于教育服务者而言,就是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努力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和能力。要让学生懂得尊重,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在实践中我尝试运用“请学生坐下来谈话”“不从窥视孔中看人”“不用‘差生’一词”“先向学生问好”等做法;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给他一句真诚的鼓励;当学生违反纪律时,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增强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并积极把握教育契机,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快感,在自信中成长。
  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尊重呢?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对学生进行随时随地地关心。而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那就必须要求教师细心、敏锐地捕捉学生脸上的“晴雨表”,于细节处,于无声处给孩子尊重。
  1.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全面细致去了解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而从我们实际教育过程来看,很多时候,学生出现各种异样的时候,都是因为家庭或者自身心理出现了我们所不知道的变化。而这个时候,作为老师如果没有在以前进行过深入细致的了解、沟通,那么他在处理这些异常情况时就会武断,甚至进一步伤害孩子。所以我们要去全面了解学生,也就是既要了解学生本身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或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喜怒哀惧。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教育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2.教师的言行要注意掌握分寸
  一句粗暴的话语,可以让一颗良知尚存的心灵彻底毁灭;而一句充满信赖的话语,又可使一个正在沉沦的灵魂得到拯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就要礼貌地对待学生,不能用“笨蛋”“傻瓜”……这些带有侮辱、挖苦的字眼刺激学生,使他们失去自信和自尊。
  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似乎铸就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我是老师,你就得听我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尊重教育”却让老师明白了一个道理:“苦口婆心”“经验之谈”代替不了学生的成长。成长需要时间,成熟需要磨炼。老师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空间。
  在一些老师的眼里,维护自己的尊严要比维护学生的尊严重要得多。甚至当迎面而来的学生喊你“老师好”时,有的老师要么熟视无睹,仍然与同事谈笑风生,要么目不斜视,把头抬得高高,别说点头微笑,更别说回礼“你好”了。许多体罚、变相体罚现象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教育的目的,而只是老师维护自己面子的产物。所以,老师应该转变观念,尝试着去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十分形象地指出:对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些论述能够给我们极大的启示:只要老师能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只要老师投之以李,学生就会对老师报之以桃,当您走到学校马路上,学生们会微笑着轻轻地走过来,亲切地向您发自内心的问候一声:老师,您好。当您从商场购物,一个人两手提着大包小包匆匆忙忙在大街上蹒跚行走时,有一双温暖而有力的手接过手中负担,定睛一看,是您几年前的学生,虽然,您可能会记不起学生的名字,但学生对您的称呼依然那么响亮,那么悦耳,那么充满爱意,那么令人感动。
  3.尊重学生必须以宽容为怀
  要尊重学生,就得学会宽容,“宽”就是宽容大度,是对学生非本质性错误的宽容、对批评教育反思时间的宽容、态度上的宽容和处罚方式上的宽容。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的原则,切忌重提旧错或指出与此无关的事一并处理。“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唯有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才易于引起共鸣,才容易实现心理沟通,从而构建和谐的班级。
  人无完人,学生犯点错误或者违反规定是难免的。如果我们能宽容以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重要性,学生应该更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例如,我们班有学生欠交作业,我并不生气,更不会去惩罚他们,而是先询问学生欠交作业的原因,是没时间做还是不会做,不会做的让他们请教老师或同学把它做好,再表示自己的关心和担心,因为偷懒而没有做的,晓之以利害关系,最后添上一句“下次别欠交了”。我一直觉得,没有哪个学生愿意故意欠交作业,肯定是有原因的,惩罚他们改变不了什么,对其他同学也起不了警示作用。虽然没有惩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班很少有人欠交作业了。
  当然,宽容错误绝不是纵容学生犯错,更不是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管不问。宽容学生的错误是说在掌握了学生成长规律和懂得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错誤不大加声讨,不苛责学生,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这些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尚且犯错,何况学生呢?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因缺乏自控力他是会犯错误的。犯错误应该是学生的一种权利,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有谁从小到大一点错误没犯过?从某种意义上讲,成长的过程就是犯错改过的过程。再说这些错误也并非一无是处,有时它可以起到一种反面教材的作用。吃一堑,长一智。凡是犯过错吃过亏的地方,大都积累了教训,对自己以后的行为能起一种规范和警戒的作用。适当地允许学生犯错,宽容学生,有时是一种教育艺术。我有一学生特别粗心,平时作业常犯低级错误,家长为此不知说过他多少次,但他就是不当回事,小错不断。后来我和家长商议暂不要管他,让他吃点亏。到了期末考试时,他的粗心害得他丢了不少分,名次也下降了不少,他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以后每次作业、考试他都很谨慎地认真检查。对这样的错误要大声说“不”吗?这样的错误难道不可以被宽容吗?
  4.尊重学生可以借助课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常常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否的态度上,存在偏差,好像学生答对本身就是应该的,答错就不能理解,存在这种观点,实际上没有做到了解学生,没有去真正地爱学生,不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没有去尝试过要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所以,这样的老师可能也不会为学生的点滴成功而感到自豪,为学生的丰厚回报而激动过,为学生的回答而满意过。老师在课堂上,也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有些老师只重视几个学生,而忽略大多数学生,好像整个课堂是给几个学生上的,即使这节课你讲得多么生动,多么有趣,多么条理,那也是一堂失败的课,这与素质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课堂上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如“你回答得真完整”“离结果很近了”“你愿意试吗”等,班上曾有个女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在课堂上并不积极发言,为此我常常给她创造机会,展示自己,并不失时机地鼓励她,为她喝彩,慢慢她消除了心理上的障碍,课堂上积极发言,并带动了部分学生,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那一刻你能感觉到你的伟大,充满成就感。对于学生的失误,老师要循循善诱,给学生一个思维发展空间,用真理、历史、经验引导他们明辨是非,从而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我们应该极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就会先从课堂上接受你,会认为你是一位可敬的老师,继而在人格上会尊敬你、接近你,把你视作生活中的朋友,困难时让你分忧,快乐时与你分享。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师生之间关系越真诚、越浓厚,你的问题也就越容易解决,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尊重学生我们老师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努力,如适时向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个体的自尊得到满足就会心情愉悦、舒畅,就会激发活力和兴趣。抓住恰当的时机向学生“请教”,和他们“同学”,使他们真正感觉教师的平等相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活力,让他们感受“我能”,体验“自尊”。我们在学习《学会交往天地宽》中的“交往应谨慎,避免盲从”这一话题时,针对“追星族”进行了讨论,“粉丝”这个词不断地出现,我说“粉丝这个词,不断地在媒体中出现,我却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给我解释:这是英语单词“FANS”的译音,就是“追星族”的意思。我显得恍然大悟,说:“今天向同学们学习,和你们交流,我长了见识,学到了新知识,我以后就不在老土了,谢谢你们。”学生们高兴得笑了。这既满足了学生的自尊需求,又突出了“交往”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实现优质课堂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不仅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水到渠成,更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让我们都来尊重我们的学生吧,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原来,我们的学生是那么的可爱!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