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飞翔,风便助你起航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jie8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升入高三之前,我一直以骄傲的姿态出场,对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着很盲目的自信。并且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我在图书馆里看到贺舒婷的《你凭什么上北大》,里面有句话让我至今也记忆犹新,“我知道有的人老觉得自己聪明就总觉得别人先天不足,觉得别人是死学自己只要努力了就可以超过别人,但是你只是懦弱,你怕自己努力了也超不过他,就给自己找借口,其实你是懦弱。”当时读完这句话时,我甚至有点后悔,因为它不留任何情面撕开了我骄傲姿态背后的自卑。
  我就是自卑,我知道自己还没有努力,我贪恋半山腰的风景,甚至忘记了前行。我恐惧后面的人超过我。高三第一次考试,我考了班级第8名,我再一次地感觉到梦想对我来说是可以触手可及的,甚至无比自信地认为第一的宝座只要稍加努力就势在必得。但是自信和自负却只差了一个字,它们的区别也在一念之间,而我把这次分数定位为整个高三历史性的荣誉时,我已经完全信任了自己的头脑,那种感觉似乎如三月春风拂面一般,一瞬间,满足感、虚荣心、骄傲、飘飘然一股脑地全部涌进脑海。
  那时的我只看分数和排名,并不多想什么,甚至敢认为我的未来一定是鲜花簇拥的,也不知道该如何突破,有进一步的上升,反而是画地为牢,停止前进。一段时间后,我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这种状态并不是享受,而是残酷,看着文综从200分下降到170分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防御式的战略是多么可笑。
  高三时每个人都以箭在弦上的姿态力争上游,一次考试就杀出好几匹黑马,排名也是风水轮流转。虽然我的排名起初还努力地保持在前几名,还算差强人意,但是明显地感觉力不从心,后面的同学势头很猛,一次又一次地碰撞。而我的短板学科英语也越来越下滑,几分的差别就让我跌出前10名,那些都一点一点蚕食我的自信心,我越来越消沉,甚至连笑的力气都没有,只是感觉自己说话都很尴尬。大脑一片空白,或者在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没有一点办法。我感到特别无助,如同鲁迅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梦醒了却发现无处可走。”
  虽然自己颓废,但是也没有影响日子一天天的流逝,人只有在最痛的时候,才会认认真真地反思自己到底走错了哪一步,不摔几个跟头,就学不会绕道而走,那时最终的王道就是爬起来再战,没有什么可以挽救我。
  那时我的同桌因为一道题,和班里的第一名争辩了起来,但是所有人都认为那个学霸是正确的,我的同桌无奈地回到座位上说:“唉,高三也只有成绩好才有话语权啊,努力吧,再不努力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是的,他说的很对,高三就是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不努力就会沉在谷底,而且还要接受上层的藐视和讥笑。
  那晚我在日记本里告诉自己,收起自己那所谓的锋芒,因为它只会扎伤自己,努力,是因为你还差强人意。那时,我把自己的理想分数定为550分,客观地说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分数,但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要么进步,要么向现在的自己看齐,保持不会倒退,但是求其上者方能得其中。
  那时我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作息计划,每天5点起床,那时还是冬天,出了宿舍十分冷,天空也是一片漆黑,我就跑进班里背单词,那时一个人也没有,我可以尽情地提高自己的音量。晚自习10点多放学,而很多人还继续留在班里,我也跟他们一块,在班里再做一套试卷,有时候熬得眼皮子打架,就随手掐一下自己,有时用力太大,晚上睡觉时才发现,那一片早已青肿,无奈地笑一笑,听着听力,埋头睡觉。
  我记得高三早读的时候会困到想随便席地而睡,风油精虽然可以让眼睛不闭上,但是意识似乎早已麻木,后来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就站在门外,任由风吹着,很冷但瞬间精神了许多。记得那时候,睡觉比吃饭重要得多,每个人都困得跟啄米的公鸡一样,早饭时间,班里趴下一片。
  那时为了提高文综分数,午饭都是跑着去吃的,吃完之后赶紧回到班里做试卷,两个小时纹丝不动,腿都会麻,眼睛有时也会睁不开,用矿泉水洗一把脸继续奋斗。那时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惊讶于我的吃饭速度,仿佛我一直没吃过饭一样,但只有我知道,那种拼命跑到极限的感觉并不是那么好受。可还是没有想过放弃,只是害怕,假如不努力,到时候回首,给自己留下太多遗憾。
  我以前是一个很害怕没有朋友的人,但是在高三,却不得不学会一个人,因为时间那么急,没有人愿意为你等待和陪伴,那需要付出很多,所以很多人都学会了自己走,不去麻烦别人,虽然很辛苦,但却甘之如饴。
  后来天气逐渐变暖后,我每天晚上都去操场跑步,尽情地跑,无拘无束地加快速度,然后躺在草地上,想想今天的收获。那时候我每天晚上给自己定的是6圈,其实刚开始跑完3圈都受不了,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来阻挠自己,但最后还是坚持跑完,那时自信心会再次高涨,就像打败了自己似的。那时我想高三也许不过如此,尽管很苦,但坚持到底的时候,才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如果自己都管不住自己,何以成大事,何以成大人。
  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一切都不平静了。倒计时牌子上减少的数字,仿佛在吞噬自己的内心,大家都几乎快进入疯癫状态,身体也如同上了发条的玩具一样,无休止地刷题。而我那时却总是感觉时间不多了,自己还有好多知识点不会。我还有没有希望,我还能走多远……猜忌、比较、处处存在的较量让心理的疲惫远远高于身体的劳累。
  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这些想法却一下子烟消云散,代替它们的是:坚持到最后,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后来那段时间很狼狈,每个人都很累,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想放弃,为自己,为父母,为青春,每个人甚至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喜欢或者讨厌一个人。
  不管怎样,高考结果出来后,我的总分是548分,虽然离之前的目标差了两分,不过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至少是一个善终。
  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写:“一个人也要像一支队伍,对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读这句话时,我正坐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我想,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是怎样的气场呢?但回想起我的高三生涯时,我忽然明白,当我们独自追梦,独自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你已经是一个强大的个体了。当你要飞翔时,风便会助你起航。
其他文献
有些人一边看着鸡汤说着我要努力,一边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蛮讽刺的。鸡汤不要躺着喝,要喝也要跑着喝。跑着喝,变成能量;躺着喝,化为脂肪。  以前爱鸡汤,那时的鸡汤很单纯,多是文学佳作,故事有趣,辞藻优美,鸡汤真是个好东西。可是看看现在微博微信里泛滥的各种黑鸡汤……  其实,鸡汤正不正,还是在于自己。要知道,青春就是拼了命,尽了兴。只有行动,梦想才会成为你成长的动力,而不是你的负担。我曾经是个严重的鸡
期刊
每时每刻每秒  我都在期待  你的文字乘风而来  任清风信手轻翻  笔墨盈香  我焚香沐手  悉心聆听你和花开的故事  ——致花粉  小花的迷妹心愿卡  First  希望《花开不败》能一直这样火下去,能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每一天都充满活力!  Second  希望本仙女在高中三年能收到来自小花的鼓励,我会一直关注小花的,说好的一起长大,你可别反悔哦!  Third  上了高中会倍感压力,因中考失利
期刊
春天正张扬着细腻的触须,捧着每一缕过往的风,鼓着膨胀的喜悦,郑重地把希望的种子播下。于是,所有的梦想,都等待起航;所有的快乐,都等待分享。像初阳一样清醒过来,像春天一样美好,光阴里所有的美,都会如期而至。  袁筱琛: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高考了,我变得非常恐慌,沉不住气学习,上课时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这个状态已经持续了一周,每天都很痛苦,尤其是听到老师同学们总是把“快高考了”这句话
期刊
在没有上高三的时候,很多过来人都和我说,没有经历过高三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一开始我还是半信半疑,直到我自己终于经历了高三的洗礼,感受了高考的盛宴,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话的内涵。因为6月,将是我们创造奇迹的时刻,6月的奇迹,是属于我们的奇迹。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下来,路旁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一点点融化,就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阳光赋予了生命价值,而那些看似不可跨越的障碍,也会像雪花一样,在散发出的阳
期刊
高三敲起钟声的时候,我还沉浸在对梦想的幻想里,或许是梦想太过遥远,即便是努力都觉得不切实际,高二的浮躁还没有全部散去,一只脚踏进高三的时候,内心还是有些忐忑,更多的是无所适从。  老师们还是像往常一样上课,但话语里多了些对我们未来的担忧。  似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筑梦的长途从搬进高三楼后开始敲响。“不以胜为骄,不以败为馁”成了我高三的座右铭,陪伴着我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这一路长途,刚开始并不是一帆风
期刊
这是个呵气成冰的冬季,教室里的窗户上是一层薄薄的冰花,写字的手几乎没有温度,教室里没有暖气,我们几个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围坐在一起,抱团取暖。  下一刻,心情还是低落到了谷底,随着老师手中的成绩单,高涨的热情一点点凉了下来。是的,这次成绩很糟糕,糟糕到我有种想要放弃的冲动。  有人说压力是对事物不同的诠释。就如同鸡蛋从外面打破是压力,从里面打破是新生,这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一方面高考的压力有些让我
期刊
已经不止一次做过这样的梦了,睡梦中的自己仍然为了几道数学题伏案熬夜,最后苦思冥想一整夜也没有解出来,突然画风一转,转移到书声琅琅的校园,数学老师板着脸让我上去解题,我不禁打个寒颤,胆战心惊地走上讲台。转身一看,四周虚无缥缈,只有老师那失望的眼神和同学们肆无忌惮的嘲笑,忽然心里隐隐作痛,失望地睁开双眼,看着窗外小乌叽叽喳喳,才发觉原来是个梦。  在高中我并不是那种聪明的孩子,在学习上总是安于现状,但
期刊
我正埋首写字,窗边忽然飘来一缕海棠花的清香,我停笔嗅着花香,思绪就这样回到了几年前。  刚上高二时,我便怀揣着一颗“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心一直努力着,刚进班是第59名,全班一共60个同学,我是倒数第二名。也许是忽然意识到无论我怎样厌恶学习都要迈过高考这道门槛,于是我拼了命地想在高二第一次月考的时候脱颖而出,但是第一次月考的成绩我很无语,没有进步,反而退了一名,我成了班级倒数第一。我清楚地记得
期刊
一  5月末的雨后清晨,空气里萦绕着丝丝缕缕熟悉的味道。我不知道怎么去描述这种熟悉感,但几乎完全不用辨别就能在一瞬间想到它的起源之年。  那时候还是夏天,闷热的6月初。依然记得很清楚,高考那两天下了一场很大的雨,雷声隆隆掠过长空。考完后,我和好友踏着还积着雨水的枯叶与落花回家,心情有那么一点雀跃。  可6月末,一听到电话话筒里的机械女声冰冷地报出总成绩,我就知道自己要复读,遂坦然接受了这个事实。因
期刊
北京大学:未名湖上踏雪寻梅  未名湖畔,燕园飞雪的情景是怎样的雅致?踏雪寻梅,怡然自得。学子无论是走在校园的角落里晨读,还是在晚讲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浸入它浓郁的书卷味中去。在积雪的校园里游园的、观光的、滑冰的,也是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清华大学:水清木华寒梅香  清秀动人的水木清华,从初冬开始便与雪结下了尘缘,一景一物均染上了银白,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稱作银装素裹的世界了。清华大礼堂、图书馆、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