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汉字的发明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汉字的出现有力地延伸了语言的内涵,也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先民从愚昧走向文明。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现今硕果仅存的方块表意文字,汉字的起源与图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字起源于图画的特征使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里留存着一种图文一体的印迹,现代社会的人们在使用文字传播信息时,仍然会把文字与图画联系在一起,来增加文字的表现力。
关键词:古代 图画汉字 导向系统设计
《汉字史》中说:“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告别蒙昧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用于记录汉语、进行书面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的书写符号系统。同时,它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的历史由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汉字学家王继洪在《汉字文化学概论》里亦指出:“汉字的起源是上古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产物,是伴随着先民自身的器官、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健全而逐步产生的。”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汉字的出现有力地延伸了语言的内涵,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思想信仰、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经验,得以通过文字记载直接传授给后人,大大缩短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汉字推动文明进程的力量是巨大的。
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现今硕果仅存的方块表意文字,对汉字起源的研究一直是众说纷纭。许慎《说文解字·叙》论汉字的起源时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仪),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綦)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据此,汉字研究者对汉字的起源的结论有如下几种:八卦说、结绳记事说、仓颉造字说、图腾族徽说、众人造字说等。不管是哪种学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汉字的起源与图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字起源于图画是上述观点的共通之处。本文从古代图画文字的起源特征谈起,论证古代图画汉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一 古代图画文字的特征
图画早于文字已是考古界一个不争的事实,如苏美尔人的楔形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印度的文字,它们都是从图画里脱胎而出的文字,这说明人类文字起源于图画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图画能客观地再现自然界各种物体的特征,也可以让不同种族的人们明白图画中的含义,因此图画具有更加普及、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一幅单幅的图画表达的是一个简单的内容,如画一头公牛,可以表示公牛的样子或今天猎到了一头公牛等意思。但随着社会交往的进步及口语的丰富,人类想要表达的内心感受也越来越丰富时,就需要更多的画幅连在一起表达比较复杂的内容。于是,原始的先民试着把多幅图画连缀在一起,形成一种复合图案。例如,一条鱼、一条船和三支箭,代表着有人坐着船去出征。又如,一个女子要约会一个男子时,就会在树皮上画出约会的地点在湖边、树下、帐蓬边。
这种组合起来的图画与单幅的图画从绘画的手法上已有了很大的区别,单幅的图画是为了表现动物植物的形态,所以画得细致生动,而作为传递某种信息的多幅图画,它的要求是要能很快画出来,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所以画得简约,没有大块的颜色与动感的细节,只有简洁的线条来刻画出动物、植物、物体的特征就行。如画牛只画牛的头,画鱼只画出鱼的形状,画树只画出一个轮廓,画男人女人只画出其特征即可。因此,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图画会抽象成固定的符号,让人一眼就看明白。在这种图画的抽象化过程里,产生了图画文字的雏形与文字出现的契机。如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就刻有鱼蛙鸟鹿等图画,在半坡出土的陶器上也刻有简洁的鱼纹,在商代遗址里也出现过刻着脚丫图形的花纹,在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出现了象形符号,有的像太阳在云气上面,有的像在太阳出现在山峰上,考古学家认为这可能就是古代汉字的雏型。
根据种种特征表明,最早出现的汉字应当是象形字,象形字的造字方法则是利用图画与客观事物的近似值,直接用最抽象简单的图形来表现文字的内涵。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例如:口、耳、山、田、井、日、月、水、火、云、雨、电、竹、凹、凸等字,从字形就可以看得出图画的痕迹。因为象形字只求“象物之形”,画出物体的特征就好,所以绘制图形时各有其法:例如,“人”、“龟”都是绘制实物的整体形象;也有不画整体,只画具有特征的一部分,如“羊”字只画了个羊头等。总之这种用图画方式形成的汉字,记录下人类所要表达简单的话语,但象形方法造出的字是有限的,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仅有364个象形字,说明有许多字无法用单一的图画表现出来:如“狗”与“狼”的区别、马与骡子的区别、高大乔木与矮小灌木的区别、高大峻峰与小丘岭的区别等,都是象形字所无法完成的。这种趋势逼迫着汉字向着会意和指示的造字方向发展,后来的会意字与指示字的出现,使汉字更加离远离图画,最终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记录语言的符号。
二 图画与文字的关系与区别
既然汉字是从图画发展而来的,那么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差别在哪里?首先,文字具有一定的排列顺序方能表达出它的内在意义,而图画所具备的表记性功能,它所表现的意义只是一种大致接近的相近值,图画文字并没有这种顺序性。所以,图画是对真正文字的产生起了启发、诱导的作用,当人们把特定的图形符号用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固定下来,使每个语词都获得固定的书写形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语法意义上的线性排列之后,真正的文字才算产生。因此可以说,在真正表达准确意义的汉字出现之前,人类所使用的图画文字,只是文字产生的土壤,并不等同于真正的文字。
那么,判断其是文字还是图画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判断其是文字还是图画的界线,是要看它是否可以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单词),并用其来记录语言。文字一旦从图画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可以记录语言的符号时,这种抽象了的图画就成为了单词,具有表义的功能。也就是说,与图画相似的汉字,形体上已具有重要的表义功能,它是通过形体特征使人们能够知道它的读音和所代表的词,然后再转化为语言表达意义。它与图画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图画表达意义是直接的,文字表达意义是间接的,图画中的含义要通过艺术形象来传递,文字是通过读音来表达意义的。文字符号大大简化了图画的繁琐,向着纯粹的记号字的方向发展,有形有义有声,这样才可以传递出比较复杂的信息,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些都是图画所无法实现的。所以,图画文字表示一定的意思,但没有固定的读音,也不能分解为单个的文字。当这种图画文字越来越线条化、出现了表义与表音元素、有了固定的排列顺序和固定的读音时,图画文字就飞跃成最早的文字了。 三 古代图画文字与现代导向系统设计的契合
既然汉字是从图画文字脱胎而来,就说明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里,留存着一种图文一体的印迹,所以至今人们在使用文字传播信息时,仍然会把文字与图画联系在一起,来增加文字的表现力。既使在数千年后的今天,这种图文并存的记忆仍然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这就如同是一个孩子在童年时爱看小人书,长大后要阅读文字书籍一样,但如果一本文字书里穿插了图画,读者反而会感到更加有趣。因而,在汉字传媒的今天,无论是街头广告还是公共场所的警示牌,偶然还会有一些穿插图画的传媒手段来代替汉字,而且受众都能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含意,这就是现代导向系统设计理念与古代图画文字的契合点。现代导向设计研究的就是利用图形或文字引导人的思维与行走方向,简单说来,商场里的指路符号、机场车站里的图形图标、包括卫生间符号,都属于导向设计的范畴。在网络盛行的今天,网络上产生的所谓的“表情用语”,其实就是一种小图画。例如,将“心”字用图画的心型来代替,当这个心连续跳跃着时,就代表心情激动与爱情出现;当这个心裂成两半时,就变成了“心碎”的意思。还有各种用手势所表示的图画手语,含意准确单一,完全具备了图画文字的简明特征。所以,这些网络图画文字一出现,马上受到了网络爱好者的追捧和大面积的传播。
又如在街头上,从古代至现代,都可以看到用图画代替文字的广告标牌。如牙医诊所前挂上一个大牙招牌,告诉人们这里是医治牙病的地方;在高速公路上,休息站上会挂有画着叉子与饭勺的标牌,表示这里可以停车吃饭;公厕门前不是写着“男”、“女”的字样,而是画着穿裙子的女性或穿正装的男性,或者干脆画上一只高跟鞋或是老烟斗,以标示出性别的不同;更为醒目的应当是各种危险场所的标志牌,如高压电杆下面、存放化学药品的地方、有危险作业的场所等,都有醒目的骷髅头作为标志,提醒人们一旦进入这个区域,就会有生命危险。其实这些标志物就是古代图画文字留下的痕迹,当人们在使用文字表达感到受到某种局限时,人们对于图画文字的记忆就会浮现出来,还是会选择用古老的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增加文字的丰富内涵,来弥补单纯文字表达的不足。
这种图画与文字共存的表达样式,具有如下意义:
一是,增加了文字的艺术观赏效果。单一的汉字除了表义之外,并不可以作为艺术品来观赏(书法作品除外),但文字一旦变形成图画或与图画相配时,这种纯粹的观赏效果马上就会提升,人们可以在读懂其中的含意之外,观赏这种图文相间而产生的美感。如许多网络上流行的表情图画,其实就是一幅小小的图画作品,其中含有的幽默、文化创意等美学层面上的内容,已大大超越了简单的方块汉字的表达效果。
二是,在视觉不方便的场合里,图画更具有直接的表达效果,可以让人在视觉不便的条件下,清晰、快速地看到标牌上的内容。例如,在行进的车辆中,一行小小的文字的视觉效果远不如一个简单的图画更容易辨识,更容易看清。
三是,图画是一种通用的文字,对于不识字的人(如幼儿或智障者)也同样起到表达的效果。同时,图画的通用性还体现在它可以穿越国界,实现国际化的效果。对于不认识汉字的人来说,街头上的许多广告牌、商场里出现的禁烟标志、公路上出现的交通标志、公厕门上出现的具有显著性别特征的图画都可以让他毫无障碍地辨识,大大缩短了沟通交流的时间。
四是,图画文字也是一种美化环境的元素和有力的宣传手段,对于一幅有趣的图画式广告或标牌,人们会马上记住,并在无形中进行使用并传播,其中有趣的图标可能最终转化成人们生活里的一个元素符号,最终被人们记住。
总之,古老的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为汉字脱胎于图画的特征,才产生了汉字极具表现力的线条、均衡优美的结构和视觉美。因此,现代汉字在作为书写工具的同时,往往会将创意性与图画再次统一起来,创造出现代导向系统设计的新创意。
参考文献:
[1] 潘玢洁、邹晓丽:《古汉语学习文库:汉字通论》,沈阳出版社,2004年版。
[2] 王继洪:《汉字文化学概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3] 赵桂新、马莲:《汉字的文化底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 纪德裕:《汉字的智慧》,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陈永利,吉林动画学院讲师)
关键词:古代 图画汉字 导向系统设计
《汉字史》中说:“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告别蒙昧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用于记录汉语、进行书面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的书写符号系统。同时,它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的历史由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汉字学家王继洪在《汉字文化学概论》里亦指出:“汉字的起源是上古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产物,是伴随着先民自身的器官、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健全而逐步产生的。”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汉字的出现有力地延伸了语言的内涵,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思想信仰、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经验,得以通过文字记载直接传授给后人,大大缩短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汉字推动文明进程的力量是巨大的。
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现今硕果仅存的方块表意文字,对汉字起源的研究一直是众说纷纭。许慎《说文解字·叙》论汉字的起源时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仪),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綦)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据此,汉字研究者对汉字的起源的结论有如下几种:八卦说、结绳记事说、仓颉造字说、图腾族徽说、众人造字说等。不管是哪种学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汉字的起源与图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字起源于图画是上述观点的共通之处。本文从古代图画文字的起源特征谈起,论证古代图画汉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一 古代图画文字的特征
图画早于文字已是考古界一个不争的事实,如苏美尔人的楔形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印度的文字,它们都是从图画里脱胎而出的文字,这说明人类文字起源于图画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图画能客观地再现自然界各种物体的特征,也可以让不同种族的人们明白图画中的含义,因此图画具有更加普及、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一幅单幅的图画表达的是一个简单的内容,如画一头公牛,可以表示公牛的样子或今天猎到了一头公牛等意思。但随着社会交往的进步及口语的丰富,人类想要表达的内心感受也越来越丰富时,就需要更多的画幅连在一起表达比较复杂的内容。于是,原始的先民试着把多幅图画连缀在一起,形成一种复合图案。例如,一条鱼、一条船和三支箭,代表着有人坐着船去出征。又如,一个女子要约会一个男子时,就会在树皮上画出约会的地点在湖边、树下、帐蓬边。
这种组合起来的图画与单幅的图画从绘画的手法上已有了很大的区别,单幅的图画是为了表现动物植物的形态,所以画得细致生动,而作为传递某种信息的多幅图画,它的要求是要能很快画出来,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所以画得简约,没有大块的颜色与动感的细节,只有简洁的线条来刻画出动物、植物、物体的特征就行。如画牛只画牛的头,画鱼只画出鱼的形状,画树只画出一个轮廓,画男人女人只画出其特征即可。因此,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图画会抽象成固定的符号,让人一眼就看明白。在这种图画的抽象化过程里,产生了图画文字的雏形与文字出现的契机。如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就刻有鱼蛙鸟鹿等图画,在半坡出土的陶器上也刻有简洁的鱼纹,在商代遗址里也出现过刻着脚丫图形的花纹,在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出现了象形符号,有的像太阳在云气上面,有的像在太阳出现在山峰上,考古学家认为这可能就是古代汉字的雏型。
根据种种特征表明,最早出现的汉字应当是象形字,象形字的造字方法则是利用图画与客观事物的近似值,直接用最抽象简单的图形来表现文字的内涵。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例如:口、耳、山、田、井、日、月、水、火、云、雨、电、竹、凹、凸等字,从字形就可以看得出图画的痕迹。因为象形字只求“象物之形”,画出物体的特征就好,所以绘制图形时各有其法:例如,“人”、“龟”都是绘制实物的整体形象;也有不画整体,只画具有特征的一部分,如“羊”字只画了个羊头等。总之这种用图画方式形成的汉字,记录下人类所要表达简单的话语,但象形方法造出的字是有限的,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仅有364个象形字,说明有许多字无法用单一的图画表现出来:如“狗”与“狼”的区别、马与骡子的区别、高大乔木与矮小灌木的区别、高大峻峰与小丘岭的区别等,都是象形字所无法完成的。这种趋势逼迫着汉字向着会意和指示的造字方向发展,后来的会意字与指示字的出现,使汉字更加离远离图画,最终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记录语言的符号。
二 图画与文字的关系与区别
既然汉字是从图画发展而来的,那么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差别在哪里?首先,文字具有一定的排列顺序方能表达出它的内在意义,而图画所具备的表记性功能,它所表现的意义只是一种大致接近的相近值,图画文字并没有这种顺序性。所以,图画是对真正文字的产生起了启发、诱导的作用,当人们把特定的图形符号用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固定下来,使每个语词都获得固定的书写形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语法意义上的线性排列之后,真正的文字才算产生。因此可以说,在真正表达准确意义的汉字出现之前,人类所使用的图画文字,只是文字产生的土壤,并不等同于真正的文字。
那么,判断其是文字还是图画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判断其是文字还是图画的界线,是要看它是否可以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单词),并用其来记录语言。文字一旦从图画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可以记录语言的符号时,这种抽象了的图画就成为了单词,具有表义的功能。也就是说,与图画相似的汉字,形体上已具有重要的表义功能,它是通过形体特征使人们能够知道它的读音和所代表的词,然后再转化为语言表达意义。它与图画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图画表达意义是直接的,文字表达意义是间接的,图画中的含义要通过艺术形象来传递,文字是通过读音来表达意义的。文字符号大大简化了图画的繁琐,向着纯粹的记号字的方向发展,有形有义有声,这样才可以传递出比较复杂的信息,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些都是图画所无法实现的。所以,图画文字表示一定的意思,但没有固定的读音,也不能分解为单个的文字。当这种图画文字越来越线条化、出现了表义与表音元素、有了固定的排列顺序和固定的读音时,图画文字就飞跃成最早的文字了。 三 古代图画文字与现代导向系统设计的契合
既然汉字是从图画文字脱胎而来,就说明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里,留存着一种图文一体的印迹,所以至今人们在使用文字传播信息时,仍然会把文字与图画联系在一起,来增加文字的表现力。既使在数千年后的今天,这种图文并存的记忆仍然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这就如同是一个孩子在童年时爱看小人书,长大后要阅读文字书籍一样,但如果一本文字书里穿插了图画,读者反而会感到更加有趣。因而,在汉字传媒的今天,无论是街头广告还是公共场所的警示牌,偶然还会有一些穿插图画的传媒手段来代替汉字,而且受众都能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含意,这就是现代导向系统设计理念与古代图画文字的契合点。现代导向设计研究的就是利用图形或文字引导人的思维与行走方向,简单说来,商场里的指路符号、机场车站里的图形图标、包括卫生间符号,都属于导向设计的范畴。在网络盛行的今天,网络上产生的所谓的“表情用语”,其实就是一种小图画。例如,将“心”字用图画的心型来代替,当这个心连续跳跃着时,就代表心情激动与爱情出现;当这个心裂成两半时,就变成了“心碎”的意思。还有各种用手势所表示的图画手语,含意准确单一,完全具备了图画文字的简明特征。所以,这些网络图画文字一出现,马上受到了网络爱好者的追捧和大面积的传播。
又如在街头上,从古代至现代,都可以看到用图画代替文字的广告标牌。如牙医诊所前挂上一个大牙招牌,告诉人们这里是医治牙病的地方;在高速公路上,休息站上会挂有画着叉子与饭勺的标牌,表示这里可以停车吃饭;公厕门前不是写着“男”、“女”的字样,而是画着穿裙子的女性或穿正装的男性,或者干脆画上一只高跟鞋或是老烟斗,以标示出性别的不同;更为醒目的应当是各种危险场所的标志牌,如高压电杆下面、存放化学药品的地方、有危险作业的场所等,都有醒目的骷髅头作为标志,提醒人们一旦进入这个区域,就会有生命危险。其实这些标志物就是古代图画文字留下的痕迹,当人们在使用文字表达感到受到某种局限时,人们对于图画文字的记忆就会浮现出来,还是会选择用古老的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增加文字的丰富内涵,来弥补单纯文字表达的不足。
这种图画与文字共存的表达样式,具有如下意义:
一是,增加了文字的艺术观赏效果。单一的汉字除了表义之外,并不可以作为艺术品来观赏(书法作品除外),但文字一旦变形成图画或与图画相配时,这种纯粹的观赏效果马上就会提升,人们可以在读懂其中的含意之外,观赏这种图文相间而产生的美感。如许多网络上流行的表情图画,其实就是一幅小小的图画作品,其中含有的幽默、文化创意等美学层面上的内容,已大大超越了简单的方块汉字的表达效果。
二是,在视觉不方便的场合里,图画更具有直接的表达效果,可以让人在视觉不便的条件下,清晰、快速地看到标牌上的内容。例如,在行进的车辆中,一行小小的文字的视觉效果远不如一个简单的图画更容易辨识,更容易看清。
三是,图画是一种通用的文字,对于不识字的人(如幼儿或智障者)也同样起到表达的效果。同时,图画的通用性还体现在它可以穿越国界,实现国际化的效果。对于不认识汉字的人来说,街头上的许多广告牌、商场里出现的禁烟标志、公路上出现的交通标志、公厕门上出现的具有显著性别特征的图画都可以让他毫无障碍地辨识,大大缩短了沟通交流的时间。
四是,图画文字也是一种美化环境的元素和有力的宣传手段,对于一幅有趣的图画式广告或标牌,人们会马上记住,并在无形中进行使用并传播,其中有趣的图标可能最终转化成人们生活里的一个元素符号,最终被人们记住。
总之,古老的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为汉字脱胎于图画的特征,才产生了汉字极具表现力的线条、均衡优美的结构和视觉美。因此,现代汉字在作为书写工具的同时,往往会将创意性与图画再次统一起来,创造出现代导向系统设计的新创意。
参考文献:
[1] 潘玢洁、邹晓丽:《古汉语学习文库:汉字通论》,沈阳出版社,2004年版。
[2] 王继洪:《汉字文化学概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3] 赵桂新、马莲:《汉字的文化底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 纪德裕:《汉字的智慧》,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陈永利,吉林动画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