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课外古诗词赏析题模拟演练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1.本诗哪些词语表现了暮春时节?
  2.请你赏析“始怜幽竹山窗下”中“怜”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春残、鸟稀、花尽、杏花飞。2.“怜”字表达了深深的怜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中心思想。
  2.尾联一语双关,请你赏析。
  【参考答案】1.本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2.一是叹花:多情的花朵用自己的美艳點缀春色,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二是叹己:我虽有怜惜芳菲之心,然而无计留春,最终只能落得个怆然涕下、泪沾衣襟的结果。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舟次彭泽
  ◎李中
  飘泛经彭泽,扁舟思莫穷。
  无人秋浪晚,一岸蓼花风。
  乡里梦渐远,交亲书未通。
  今宵见圆月,难坐冷光中。
  1.请你归纳本诗的中心思想。
  2.请你欣赏尾联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作者通过扁舟漂泛江湖、羁旅天涯、停泊在荒寂之地的描写,流露出了深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愁。2.尾联运用反衬手法,以圆月之圆满,反衬自己的孤独,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作者当时的处境,显示出了诗人的孤独无助。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傍晚山中空明、幽静、清丽的图画。2.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没蕃故人
  ◎张籍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1.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此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本诗中揭示作者内心矛盾、痛苦的句子是哪一句?
  【参考答案】1.颈联是一组特写镜头,形象地描绘了战后的残酷场景:全军战败后,遗弃的营帐无人收拾,只有逃回的战马还识得残破的军旗。营造了孤独、悲凉的氛围,为下文抒情作铺垫。2.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1.诗歌的首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2.本诗除了想象手法的使用,与其它送别诗的不同是什么?
  【参考答案】1.一是为全诗奠定明朗、欣悦的感情基调;二是引出下面一句“童稚望柴扉”。2.全诗丝毫没有送别时的惆怅感伤,甚至没有对朋友的留恋,有的是为朋友归乡而高兴,是对其以后生活的良好祝愿,是对朋友归乡的羡慕。
  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岁暮阴阳催短景
  人事音书漫寂寥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句诗表达的内容。
  【参考答案】1.景:通“影”,日光;漫:徒然、白白的。2.诗人用“鼓角”“五更”“声悲壮”表明了兵戈未息、战争频繁不断。诗人通过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深夜美景的赞叹,抒发了悲壮深沉的情怀。
  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1.请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然后移步换景,由院外写到院内。颔联写院外的远景,颈联写院内的近景。2.全诗表达了诗人的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其他文献
袁枚所著的《随园诗话》里有一则,道及他自己如何从“村童牧竖,一言一笑”中汲取作诗的灵感。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听到随园里的挑粪工,十月中在梅树下喜滋滋地说:“有一身花矣。”便作了两句诗:“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另一個是,他二月出门,送行的野僧说:“可惜园中梅花盛开,公带不去!”他也作了两句诗:“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挑粪工和野僧不会写诗,但出其不意的发现令才子倾倒。
黄昏时到田间去,四野传来悦耳的虫鸣。一场大雨过后,虫声重新热闹起来,醉鱼草一串一串开在路边。蝉鸣,鸟叫,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是生命的吟唱,亦是大自然的白噪音。我自己倒不觉得什么,似乎早已习惯;来访的朋友却大为惊讶,说我拥有一整片天籁之音。  在乡间居住,我曾把雨夜屋檐滴答落水的声音录下来,还有风吹过竹林的声音,以及磨石尖高山上风摇动松针的声音。那些声音美妙极了,世上最精妙的语言都无法模拟出来,它们如
看完了日本影片《佐贺的超级阿嬤》,被里面阿嬷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存在让人内心变得温暖而有力量。  阿嬷与昭广的生活虽然贫穷,但阿嬷却有各种让生活多姿多彩的方法。“如果只是呆呆地走路的话,那不是很可惜吗?世界上多的是可以捡的东西,要丢的东西却是一样没有。”“这水上超级市场什么都有,送货上门还不收运费。今天超市休息嗎?”阿嬷用这样的方法,让这个贫瘠的家庭多了一抹生活的色彩,也给小旷广找到了生活
南方多没人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苏东坡《日喻》)  【故事大意】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
今年的中秋节分外热闹,远在他乡的伯伯、哥哥都回来了,让终年牵挂着儿孙的爷爷奶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鸡汤出锅喽!鸡汤出锅喽!”“哇!这可是我最爱吃的!”我情不自禁地拿起小勺尝了一小口,鸡汤的鲜香在嘴边弥漫开来,挥之不去。我陶醉地闭上眼睛,摇头晃脑,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厨房里,隐约地传来妈妈和姑姑的说笑声,但更清晰的是噼里啪啦的爆锅声、嚓嚓的切菜声、哗哗的洗碗声……阵阵香气飘到客厅,闭了眼,油焖大虾
今年的秋天,来得较晚。  晨起,院外,三三兩两的孩子背着书包,有说有笑地跑向学校。抬头望天,阴沉而萧瑟,布满了乌黑的云层,与前些日子相比,它已失去了那碧蓝透彻的朗润,变得苍凉而沉郁。低头看院,几片落叶凌乱地躺在地上,我本已郁闷的心仿佛缀上了沉重的大石。  秋风拂过,没有消散,只有更深的凉意。  “你确定不去上课了?”祖父轻声问着,“那我们去田间走走吧!”没等我回答,他就先走了,我只得跟在后面。  
你,是你,是我,是他;是花,是山,是河,是无数的物……你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你的某种样子很美。  请以“你_______的样子很美”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那年,那依依杨柳不知飄落谁家墙院,老了青墙,湿了黛瓦。  ——题记  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为那一方清池,幻一息烟雨;为一洼落叶,渡一刻清浅;为这一座缥缈婆娑的乌镇。  很久没有见过这样清透的碧水了,与新疆喀纳斯湖的净水不同,这水似乎更
雪下了一天。  作为春雪,一天的时间够长了。节气已经过了惊蛰和春分,下雪有点近于严肃。但老天爷的事咱们最好别议论,下就下吧。除了雨雪冰雹,天上下不来别的东西。下雪也是为了万物好。  我站在窗边盼雪停是为了跑步,心里对雪说:你跑完我跑。人未尝不可以在雪里跑,但肩头落着雪花,跑起来太像一条狗。穿黑衣像黑狗,穿黄衣像黄狗。  雪停了,在夜里11点。这里——汤岗子——让人想起俄裔旅法画家夏加尔笔下的俄罗斯
考察和研究美国教育,就不能不提到约翰·杜威。1896年,杜威创办了一所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初等学校——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学校以他的哲学思想为根据,进行教育创新,构成了他的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以及“做中学”的理论体系。实验学校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摇篮,这所学校也由此在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作“杜威学校”。  2002年初秋,我们来到坐落于美丽的密执安湖畔的芝加哥大学,怀着崇敬的心情访
网站作为家园沟通的一种新渠道,却成了有的家长宣泄不满的平台。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园长、教师的第一反应是排斥,认为它给幼儿园带来了消极影响。我园在网站管理过程中也有过和大家一样的经历,但经过研究和实践,我们走出了困惑,有一些体会,愿意与大家分享。  首先,认识要到位。要疏导不要堵塞:记得几年前我园刚开通网站时,不知要去管理,结果,网站处于无序状态,不仅成为一部分家长发泄的场所,而且谈论的话题也无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