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0月,中国绿色食品协会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绿色农业”这一概念。理论界一般认为,绿色农业,是“绿色产地”,采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的通称。
一、绿色农业的发展给佳木斯市带来历史性机遇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在世界贸易中,绿色食品大为走俏,而“黑色农业”的产品则无市场。由于社会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绿色食品始终坚持的全程质量监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绿色食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同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逐步被一些国家和地区认可,出口量越来越大,具有巨大的国际市场。
农产品的“绿化”给佳木斯的农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佳木斯地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全市耕地面积1396.4万亩,荒地、林地、水面1000多万亩。年平均气温3℃,无霜期1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316—742毫米左右,年均积温2590℃,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525小时,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黑土地的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较好,耕地平坦,污染少,加上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多年打下的良好基础,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
同时,2005年国家一号文件在加强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支持粮食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政策。如国家将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支持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粮食主产区利用丰富的饲料资源,积极发展畜牧业生产;财政资金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新增资金主要安排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国家科技投入将不断提高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的规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财政收入中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等。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倾斜更为我市绿色农业发展增加了助力。
二、发展绿色农业的几点建议
1、强化基地建设,提升基地规范化水平。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组织绿色食品加工营销企业集团,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按产业、分品种、划区域进行规模化发展,逐步完善融资环境,科研、生产、加工、营销、卫生、检测、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体系,使我市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基地。坚持培育示范大户,建设示范园区,发展专业村、基地乡镇,形成绿色产业带,尽快使绿色农业走上规模化发展之路。
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带动能力。要坚持利用政策扶“龙头”,经过招商引“龙头”,紧盯市场育“龙头”等多管齐下的措施,培育绿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体。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参股、兼并、重组等形式扩大企业规模。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组建自己的研发机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科学化管理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农产品加工工艺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条件,完善生产组织结构和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3、推进名牌战略,打造我市绿色食品整体品牌形象。通过加快扩大总量规模,不断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让我市绿色食品迅速覆盖粮食、蔬菜、畜禽、水产、山林等各大类食品;加大有效认证管理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公信力和竞争力,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率;全面提高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严打假冒伪劣,维护绿色食品良好的市场秩序;积极参与境内外各大展销活动,扩大境内外交流与合作,加快绿色食品贸易流通进程;加大社会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美誉度。
4、推动农村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发展绿色农业的贡献率。一是开展绿色农业的专题科研,推动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强化为农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内容。二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转化运用。三是扶持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发挥好科技应用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切实抓好农民培训工作,将科普培训、绿色农业技术培训、转移就业培训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农业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五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加大沼气的开发和利用为主,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和发展绿色农业结合起来。
5、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做到基地,龙头企业,市场都有農产品质量监测室。二是健全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做到市、县区有信息中心,基地、龙头企业、批发市场有信息站,种养大户有网页,实现互联互通。三是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加大以菜、药、畜和粮油等绿色农业主导产业为主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力度。四是强化绿色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创新技术服务人才的管理运用体制为突破口,探索科学有效的技术服务模式,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人才培育工作,引导科技人员优化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充实新知识、新技术,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垃圾处理中心)
一、绿色农业的发展给佳木斯市带来历史性机遇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在世界贸易中,绿色食品大为走俏,而“黑色农业”的产品则无市场。由于社会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绿色食品始终坚持的全程质量监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绿色食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同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逐步被一些国家和地区认可,出口量越来越大,具有巨大的国际市场。
农产品的“绿化”给佳木斯的农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佳木斯地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全市耕地面积1396.4万亩,荒地、林地、水面1000多万亩。年平均气温3℃,无霜期1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316—742毫米左右,年均积温2590℃,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525小时,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黑土地的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较好,耕地平坦,污染少,加上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多年打下的良好基础,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
同时,2005年国家一号文件在加强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支持粮食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政策。如国家将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支持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粮食主产区利用丰富的饲料资源,积极发展畜牧业生产;财政资金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新增资金主要安排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国家科技投入将不断提高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的规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财政收入中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等。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倾斜更为我市绿色农业发展增加了助力。
二、发展绿色农业的几点建议
1、强化基地建设,提升基地规范化水平。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组织绿色食品加工营销企业集团,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按产业、分品种、划区域进行规模化发展,逐步完善融资环境,科研、生产、加工、营销、卫生、检测、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体系,使我市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基地。坚持培育示范大户,建设示范园区,发展专业村、基地乡镇,形成绿色产业带,尽快使绿色农业走上规模化发展之路。
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带动能力。要坚持利用政策扶“龙头”,经过招商引“龙头”,紧盯市场育“龙头”等多管齐下的措施,培育绿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体。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参股、兼并、重组等形式扩大企业规模。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组建自己的研发机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科学化管理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农产品加工工艺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条件,完善生产组织结构和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3、推进名牌战略,打造我市绿色食品整体品牌形象。通过加快扩大总量规模,不断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让我市绿色食品迅速覆盖粮食、蔬菜、畜禽、水产、山林等各大类食品;加大有效认证管理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公信力和竞争力,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率;全面提高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严打假冒伪劣,维护绿色食品良好的市场秩序;积极参与境内外各大展销活动,扩大境内外交流与合作,加快绿色食品贸易流通进程;加大社会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美誉度。
4、推动农村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发展绿色农业的贡献率。一是开展绿色农业的专题科研,推动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强化为农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内容。二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转化运用。三是扶持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发挥好科技应用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切实抓好农民培训工作,将科普培训、绿色农业技术培训、转移就业培训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农业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五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加大沼气的开发和利用为主,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和发展绿色农业结合起来。
5、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做到基地,龙头企业,市场都有農产品质量监测室。二是健全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做到市、县区有信息中心,基地、龙头企业、批发市场有信息站,种养大户有网页,实现互联互通。三是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加大以菜、药、畜和粮油等绿色农业主导产业为主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力度。四是强化绿色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创新技术服务人才的管理运用体制为突破口,探索科学有效的技术服务模式,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人才培育工作,引导科技人员优化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充实新知识、新技术,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垃圾处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