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艺术的折中融合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艺术自发地发展并壮大起来,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艺术作品的诞生又不完全是照搬生活的产物,艺术作品更像是一种现实与艺术的折中融合。这种折中融合的方式赋予艺术作品更加打动人心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建立在情感与社会生活之上又用艺术的手段加以加工和改造之后的艺术作品,是与时俱进的艺术作品,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新一层面的思想认知。
  关键词:现实;艺术;折中融合;观者;生活;维尔玛·韦拉沃德
  从更具实用性的传统艺术、更具审美性的现代艺术到更具观念性的当代艺术,艺术作品总是带给观者与众不同的感受与体验,但不变的是艺术作品中的现实成分与艺术成分的结合因素:实用性基于人类的生活所需,审美性基于人类的精神所需,观念性基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深刻反思所需。不存在超脱于社会背景、艺术家身份以及创作情感而独立存在的艺术作品。一件能够激发观者遐思与共鸣的艺术作品,其背后必定通过层层沉淀,这种沉淀来自于艺术家所处的社会、经历的人生、参悟的情感等等,这些都属于艺术作品中的现实。艺术家对这些现实因素进行艺术加工从而获得一件介于现实与艺术二者之间的物体,这一物体就是艺术作品。维尔玛·韦拉沃德正是这样一位在艺术作品中渗透着现实与艺术折中融合理念的艺术家。
  一、现实与艺术折中融合这一概念来源
  维尔玛·韦拉沃德在一段采访中提到,她在一些旧时的照片中找到了为之振奋的灵感,于是开始制作人物肖像。這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时期,她把一些家庭成员的照片作为模板,根据这些模板的形象制作成立体的陶瓷作品,以艺术的方式诠释这些二维图像,赋予其不同的空间形状,这即是一种现实与艺术之间的折中融合。现实与艺术折中融合这个概念,是维尔玛对自己创作的认知。她的创作离不开现实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她的家庭背景、个人情感与兴趣爱好等等。现实成就了她的艺术,而艺术又丰富了她的现实。这种折中融合使维尔玛乐在其中并乐此不疲地将陶艺创作进行下去。
  二、维尔玛作品中的现实与艺术折中融合运用分析
  维尔玛的作品中运用到许多现实与艺术折中融合这样的创作方式,其中一部分是直接参照现实中的实物图景,如照片,将一份对于生活的记忆直接变为艺术创作;另一部分作品也称得上是现实与艺术折中融合的精华,作品中的一个部件直接取材于现实中的现成品,将现成品容纳组合进创作之中成为新的艺术作品,这也是现实与艺术的折中融合的一种方式。
  (一)家庭带给维尔玛的创作灵感
  维尔玛的父母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活文化背景,所以,在艺术的基因里,维尔玛兼具了不同的特点,其作品也总是呈现出浪漫而典雅的光芒。良好的家庭教育又使她学会了爱与付出、包容与礼节,这些家庭的点滴使得维尔玛的作品中总是能找到童年的影子与儿时的记忆。
  作品《母子》(图1)就深深地映射着维尔玛的童年时光,这是维尔玛最早的陶艺作品,关于儿时的自己和母亲。在这件作品中,我们就已经能够深深地感受到维尔玛作品中的现实与艺术的折中融合了。
  《母子》的灵感来源于维尔玛与母亲的一张旧照片(图2),这些照片的色调和陈旧的质感启发了维尔玛,同时这些旧照片中维尔玛的童年回忆切切实实触动了她。喜欢与人相处且和善的性格使得她想要将旧照片中的回忆永远地保留下去,那是属于维尔玛的温情时光,是维尔玛的初心,是本真的美好,这些美好如果只是封存于照片之中就难免可惜,这份强大的美好的力量应当可以触动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回忆起儿时的亲情的时光,让更多人感受回忆的甘甜,所以维尔玛将这份回忆用艺术的方式再现了出来。正是这种现实与艺术的折中融合使得其艺术作品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具备触动观者的力量。艺术作品本身就不是一件冰冷的物件,而是含有太多太多艺术家的情感。正因为如此,观者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之时才会引发新的情感,来自于观者的情感。但是相对而言,艺术品又不单单是艺术家情感的复制表现,而是与艺术家所经历或者所见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情感的折中表现,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段,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加工再创造之后的情感的实物表现。所以观者才能够产生艺术品本身之外的情感,或共鸣,或延伸。
  (二)维尔玛在现实中的喜好对其创作的影响
  维尔玛从小就对音乐和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过钢琴并且在中学时期学习绘画与雕塑,她还曾经梦想成为一名舞蹈家,虽然维尔玛现在所从事的事情并非儿时的梦想,但是他将对音乐与舞蹈的热情一直保留到如今。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这样的爱好,维尔玛自然而然乐于将爱好带进艺术作品之中。维尔玛喜爱一边听音乐一边进行创作,对于音乐的喜爱让维尔玛在创作过程中更加舒心和愉快,也让作品自然地流露出来自于音乐的旋律,令作品仿佛在音乐中舞蹈一般,散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作品《舞者》是一位在跳芭蕾舞的年轻女孩,女孩面露微笑,翩翩起舞的样子仿佛是听见了一曲令她如醉如痴的音乐一般,伴随着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在地面之上跳出属于女孩自己的鼓点和律动。这都与维尔玛在音乐的氛围中创作有关。维尔玛置身于音乐之中,便将作品也带入了音乐之中,让现实中的音乐启发灵感,将音乐的情感再赋予艺术作品。若说音乐与舞蹈是动态的、张扬的表现力,那么陶瓷就是静态的、含蓄的深思美,世事万物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维尔玛将喜爱的舞蹈与音乐融入陶瓷艺术中时,又是另外一种美轮美奂的境地。陶瓷艺术可以将舞蹈的动态定格在艺术家想要让观众明白自己心之所向的最美妙的瞬间,就是这样精辟的定格让观者仿佛能听见从陶瓷作品之中响起的旋律,这恰恰又使得陶瓷之中蕴含了音乐成分。现实与艺术的折中融合往往更加触动人心,经得住岁月的洗礼,毕竟作品就来源于岁月本身的一段取舍,也经得起一代又一代观众的赏析,毕竟加以艺术的手法就是把岁月的痕迹提升至艺术的领域,使作品本身的思想与维度经年不朽。
  (三)维尔玛对现实中材料的直接运用   维尔玛喜欢运用现实中的现成品来进行自己的创作,使作品达到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连接了现实与艺术,使二者恰如其分地折中融合。作品《小提琴》不但是将现实的喜好与思想带入艺术创作的折中融合,也是现成品取材用于创作中的折中融合。作品中小提琴的一部分卡在现成品的水槽之中,却又恰到好处地表现并处理了小提琴的形状和整件作品的支点,现实与艺术的折中融合创造出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作品《嬉戏》(图3)也是现成品取材进行创作的典型。作品中一对母子正抱在一起嬉戏玩乐,母亲的手臂与孩子的手臂交织在一起,维尔玛直接选用了一个马桶作为母亲与孩子身体的连接,这不但恰到好处地使母亲与孩子的身体紧密得联系在了一起,又会让人联想到或许母亲是正在为自己的孩子沐浴,亲情促使两人在沐浴时情不自禁地嬉戏起来。现实中现成品的取材不但恰到好处地反映了现实与艺术折中融合以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满足了艺术作品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四)维尔玛创作的陶瓷人物组合与动态分析
  维尔玛的作品中总是存在一种自然而然的张力与生活的气息。她直观地表现着她眼中的生活,甚至不加修饰地捕捉人物一瞬间的动作和神态,将这种动作和神态完整地刻画下来,表现手法中充满着温馨而又生活化的叙事性感受。
  她创作的人物组合往往都是親密的动态,他们的动态表现了生活中的一瞬间的场景或是某个重要的有意义的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作品《午餐》(图4)采用集体叙事的创作手法创作出四位正在午餐中的人物。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观看重点,每个人物都神态各异,动作也不尽相同,一组组地在诉说不同的故事给观者。左边的是两位午餐中的女士,其中一位正在为另一位倒酒,两人的表情均安逸自然,流露出轻松愉快的微笑,没有交谈却仿佛有说不尽的话语一般,目光聚焦在酒杯之中,神情自然认真。右边的是两位男性就餐者,他们之间好似没有互动,实际上左边男性的左手和右边男性的右手恰到好处地离得很近却又没有碰到一起,两人的目光同时看向相同的地方。这样的动态给人一种这两位男性之间相熟且亲近的关系,虽然两人的面部表情似乎是看见创作之外的区域有事发生而被吸引了注意力,但是两人的手给人一种他们在关注远处发生的事之前正在互相讲话交谈甚至还伴随着肢体语言的感受,也正是因为彼此间的互动才出现了两人相邻近的手的动态。维尔玛运用如此细腻的表现手法来对这四位人物的动态进行刻画,自然、温馨而又生活化的场景就这样出现在观者的眼前。若说生活只是许多一瞬间的场景的集合,那么艺术创作就能做到提取这其中的一个一瞬间并让它成为永恒。
  三、现实与艺术折中融合在陶瓷创作中的必要性分析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的生活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艺术作品的出现。早期的陶瓷作品,例如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已经有关于原始图腾崇拜、记录生活和事件、装饰、传达情感等许多功能和作用了。但是所有的这些作用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取材,例如舞蹈的纹样取材于现实中舞蹈的样式和先民对于图腾崇拜的追求。现实的取材使得艺术品体现文化背景,内容更为深邃且具有人类广泛的共性,容易引起共鸣,容易被接受和传承。
  一件艺术作品总是要与艺术家的个人身份、艺术家所处的社会语境、家庭背景等因素相关,这些生活中的点滴构成了一个艺术家的个体,促成了艺术家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一件陶艺创作需要现实背景的支撑,陶艺作品中会有艺术家现实生活的影子。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艺术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与反映。空想的艺术作品是不存在的,一件艺术作品的形成总是有源头可以追溯,追根溯源都是艺术作品创作者的现实。
  陶艺作品中直接对现实材料的综合运用也十分普遍,不单纯是陶瓷材料的使用,一些陶艺家在进行陶瓷材料创作时会将生活中别的材料加以综合使用。这使得陶瓷作品在感官上更具有丰富的可读性,并且直接取材的现实材料总会让人直接联想到相关的定义,在结合现实定义的基础之上再加以陶瓷材料的共同创作和定义的延伸,可以使得一件陶艺作品更为生动具体,令人回味无穷且思想上也更加开阔不受限制。
  四、结语
  维尔玛的陶艺创作中充斥着现实与艺术折中融合的种种因素与表达。现实因素这一在创作中至关重要的成分通过艺术家用艺术的手法加以加工、改造、酝酿,最终成为一件件令观者叹为观止、流连忘返的艺术作品。现实与艺术的折中融合这一方式是不会过时的创作手法,因为个体在成长,生活在向前,社会在发展,人类文明在进步,而艺术作品中现实因素的组成部分恰恰在这一系列永不止息的运动之中。因此艺术不会灭亡,现实与艺术的折中融合也终不会停滞。
  参考文献:
  [1]陈旭光.艺术的本体与维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贝尔.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
  [3]程金城.中国彩陶艺术论[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现行的教育模式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以艺术设计学科为例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及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促进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高校;教学能力;艺术设计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概述  应用
期刊
摘 要:实景演艺是艺术文化产业和旅游的结合体,南阳历史艺术文化旅游实景演艺《三国·出师表》的成功,意味着艺术文化产业的融合将迎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了实景演出时尚新浪潮的地位,在未来要发挥放射性的影响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构建较大规模的“走出去,引进来”的版权产业交流市场。文章首先探讨南阳历史艺术文化旅游实景演艺《三国·出师表》的相关事项,然后分析艺术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机理,从消费需求驱动
期刊
摘 要: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活动设计,尤其是对于美术手工课程这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言,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提高自身水平,打造高效课堂。文章认为美术手工课教学活动设计在整个手工课教学活动中起到了关系全局发展的重要作用,因而以教师为第一视角,阐述在进行美术手工课程时,教学活动设计对整个课堂和任课教师的益处。同时通过分析初中手工课教学活动设计的现状结合在合肥市五十九中学实习期间,对手工课教学
期刊
摘 要:平面广告创意教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平面广告、什么是创意广告,更要让学生实现平面广告的设计和创作,这才是平面广告创意课程的核心。就目前的分析来看,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广告,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创新,这样他们才能够有更强的创新意识,设计的广告才会更具新颖性。文章以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为例,分析在进行平面广告创意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的措施,旨在为教学实践提供帮助和指导。
期刊
摘 要:《故乡》发表于1921年的《新青年》,在“ 故乡与返乡”的故事模式中,鲁迅发掘出对个体存在的诘问和悲剧性的幻灭感,以及对于理想的思考等形而上的意味,用独有的姿态探问着生命的代际演进和启蒙旨归,从而重新界定了故乡的纾解特质。  关键词:故乡情怀;《故乡》;救赎  唯有时空意义上的断绝才能召唤起藏匿的故乡情结,故乡是一种永恒的意象,人们曾生与斯,长与斯,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情怀和心结。
期刊
摘 要:中国侠客形象发展到现代,具有多种呈现方式,电子游戏通过多种艺术元素综合呈现出的侠客形象具有鲜明的现代化特征。电子游戏近年来逐渐进入审美文化的视阈。《英雄联盟》是一款多人对战网络游戏。在游戏中玩家不仅可以体会到团队合作最终获得胜利的成就感,而且可以感受其中浓厚的文化氛围。将这一款电子游戏放在审美文化的视域背景下,通过考察游戏中丰富的文化元素所呈现的侠客形象,可以分析出这种受现代文化影响的侠客
期刊
摘 要:《情人》是玛格丽特·杜拉斯七十岁发表的回忆式小说。在这部通俗的且具有异国情调的作品里,她以惊人的坦率回忆了自己十六岁时在印度支那与一个中国情人的相识、相恋、分离的故事,把那些零散的记忆碎片一点点拼凑出渐渐明晰的画面,让读者随她走进了那段疯狂美好却又痛苦的青春岁月,作者运用了许多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文章主要着眼于三处来探究杜拉斯《情人》深处的世界。  关键词:青春;爱情;成长  玛格丽特·
期刊
摘要:传统小青绿山水与英国水彩风景画。一个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一个是英国独具代表性的绘画种类。由于各自依托的文化背景与观念不同,其绘画材料、题材内容、空间构图、色彩表现等均有各自风貌;同时,两者的绘画媒介都是水,画面表现都是通过水与墨与色的交融来呈现,所以在这些方面又有相似之处。以我国传统小青绿的代表画家文徵明与英国“水彩画之父”保罗·桑德比为例浅析传统小青绿与英国水彩画的异同。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双城记》是狄更斯后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 而这一时期也是狄更斯创作的成熟时期,无论是写作技巧还是语言方面都愈加纯熟,充满感染力。同时他最初在创作中体现的人道主义立场也更加坚定。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而莫奈特医生作为小说中正义形象的代表,集中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期待。因此本文将具体分析莫奈特医生的自我牺牲形象来深入探究作品
期刊
摘 要:儿童作为设计目标对象的特殊人群,儿童的相关设计都旨在以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达到儿童健康愉悦地成长目标。那么,儿童家具的设计也不例外。通过对国内外儿童家具设计现状的分析,以2016年Circu儿童家具设计为例,探析儿童家具造型、材料、色彩设计的趣味性,旨在阐示儿童家具设计应着重体现对于儿童心理趣味、智力趣味的关爱,才能更有效地展现儿童家具的独特生命力,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