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讨论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Li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向21世纪,中学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历史教学是素质教学的有机载体和重要学科。历史教学中的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探究性学习与讨论法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讨论法 历史教育 思维能力 语言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精神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有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启发、重复制轻创新的不足,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素质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智力属于认识范畴,即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及其总和。能力属于实践范畴,是运用知识、智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使用讨论法,往往能把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讨论法可以培养探索问题的敏锐性和统摄思维活动的能力
  
  大家知道,历史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我们对历史的学习是为了了解过去、预测现在和展望未来。采用讨论法,可以激发创造力,创造力往往属于那些思维敏锐者,他们具有好奇心和对定论持有怀疑态度。好奇心会产生求知欲,希望把问题弄个究竟,对定论的怀疑会产生求异思维,因而形成探索问题的敏锐性。在教学中,我曾提出一个讨论题——为什么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为什么这种论断最终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由此开始步入城市领导乡村的全面工作?这个问题看似有点大,对于初中生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学生们还是踊跃发言:
  (1)大革命的失败,一方面是陈独秀的右倾主义错误;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党还处于幼年发展时期,敌人的统治力量太强大。同时中国所选的道路是苏联式的道路——搞城市暴动,而当时党的力量薄弱,革命很难成功。
  (2)中国革命的主力是工农群众,而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的比例较大,相对于反动派和反动势力来讲,农村统治力量薄弱,远离大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3)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大量的研究调查、反思和总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能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看待问题。
  (4)这种论断奠定了一大批革命根据地,并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正是违背了这种论断。
  (5)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和实践,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人民当家做主。
  讨论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了,同时从推论的一个环节逐渐过渡到另一个环节,这就锻炼了学生统摄思维的能力。
  
  二、讨论法能培养转移经验和侧向思维能力
  
  历史讨论课培养转移经验的能力,往往是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实现的:
  1、准备材料。该环节作用在于促使学生转移前人的经验,加上独立思考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比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原始人为什么能制造工具?制造的工具为什么逐渐出现各种形状和各种用途?通过讨论,可得出结论:石斧、石刀、骨针、陶盆是原始人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逐步完成的。鲁班因草叶划破了手,而发明了锯子,把生物界的原型运用到技术改造上,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仿生学。
  2、参与讨论。该环节实际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想象和所学习过的知识来进行彼此交流,互相启发,从而对书本上的历史知识更加具体化、直观化。
  3、总结、吸取正确的经验,形成新的正确观点。该环节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在课外阅读历史书的动力。而这样又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侧向思维的能力。如果我们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必然会压制学生去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结果学生只会循着一条老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不妨让学生去提前准备一天,第二天上课时再进行讨论。这样就能督促学生去广泛涉猎知识,诸如清朝为什么会最终衰落、中华民族为什么屡遭西方列强的蹂躏和侵略,从而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这种情况下,即使平时习惯于直线思维的人也会被引向侧向思维。这就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目标和功能。
  
  三、培养形象联想记忆评价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中国历史教学中,之所以要运用讨论法来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要培养“左思右想”的综合人才。比如:在给学生讲到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时,我们不妨这样让学生加深对我们祖先的认识:“现在请各位同学自己用手轻轻摸一下自己的头部,感觉一下自己各器官部位的轮廓,之后同桌之间再相互观察一下对方头部器官,最后再看山顶洞人的头部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在比较当中产生了对人类祖先的形象思维和联想,仿佛置身于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之中,从而深深了解了人类的发展,明白了劳动创造人的历史唯物论观点。再在这个基础上把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地点、所处环境讲授给学生,并指出这已经是现代人了,已经会人工取火了,从此使人类社会前进了一大步;并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比较,用博闻强记的办法使记忆力得到发展,进而上升到创新能力。
  我们说一切教学都应该遵循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述所讲到的相关理论和学生在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对问题的评价能力,也培养了真善美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了解了我们祖先开创历史的曲折和艰难,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另外,学生在对问题的讨论活动中,往往会很注重语言的准确与规范,从而培养了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较适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主体和客体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英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06期。
  2、罗德全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学习》,2009年0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应只停留于外在形式,小学数学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成功。   关键词:小学数学 习惯 培养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
期刊
摘 要:数学学习同样离不开阅读。阅读对于学生课前预习新知识、解决问题、课后复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使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 阅读 自主的学习 学习习惯    说起阅读,很多教师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在我们平时教学中也总认为阅读是语文的事。殊不知,数学学习同样离不开阅读,阅读对于学生课前预习新知识、解决问题、课后复习都
期刊
摘 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扣开学生心弦,从生活中选取题材,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情表达,张扬个性,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提倡学生写作风格“独创化”,启发学生写作的创新视角;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个性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
期刊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幼儿园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一、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    1、组织幼儿观赏电视节目,阅读画报、图片  我们可以借助于孩子们喜爱的电视节目和幼儿文学作品对其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动画片《地球超人》、童话故事《嘟嘟鸭星球》等都是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另外,我们可以经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动脑,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各科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重视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打下扎实基础    在数学诸能力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核心,数学运算、逻辑推理
期刊
摘 要:历史教育要启蒙人的思想和智慧,关注人的灵魂和人类文明的进程,人们可以从历史的人物和事件中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铸造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怀。搞好历史课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在“乐”中学。  关键词:导语 情感 疑难 练习 内涵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通过“故设悬念,引发兴趣;加强直观,培养兴趣;以美激趣,其乐无穷;重视游戏化教学”等教学形式,可有效地利用兴趣的动力作用,提高学习水平。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设乐境 激发兴趣 提高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在教学中,创设乐学情境不断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期刊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其“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要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新课标”在这里
期刊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一个人对某个对象感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力求认识它、了解它。同样,当学生对某门课产生了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学习因素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种最佳的状态,而在这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就会充分
期刊
兴趣,也称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数学启蒙教育的根本,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是上好数学课的前提。许多数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应当始终把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摆在教学的首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的做法是:    一、提出疑问、创造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可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