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s and Scales of Observed Soil Moisture Variations in China

来源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m890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 new soil moisture dataset from direct gravimetric measurements within the top 50-cm soil layers at 178 soil moisture stations in China covering the period 1981-1998 are used to study the long-term and seasonal trends of soil moisture variations, as w
其他文献
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场讨论一方面是确立了检验经济理论的生产力标准,从而为经济理论的研究脱离“本本主义”、“唯上唯书”的传统发展思路奠定了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依靠改革开放的实践,依靠解决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经济学理论获得了空前大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是公有制
本文专门对孕震系统在大气扰动下的地震爆发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不仅给出了近30余年来整个大华北气压场对场内强震活动的一般调控关系以及各次强震前震中附近的气压巨涨落特征,而且分带归纳建立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气压发震指标。这些自然共性的揭示,既是对外力效应的认证,也丰富了短临地震预报的科学依据。
本文运用经典的小孔流速模型及其开放系统的流体力学理论论述了动水位观测原理,证明A—B系统是一种机械换能器,其“水位”随时间t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主井内的应力状态,而其“流量”则是主井内的真正流量。文中还述及改进动水位观测系统的可能性。
景泰6.2级地震前,震中300km范围内虽有9个地电台,但有短临异常的台站仅三个,且异常时空分布规律性差。由于这些特点,尽管震前已发现了这些异常,但终因不认识其复杂图象而未作
本文介绍了鲁23井“动水位”观测情况。提出了一个分析有泄流的“动水位”的新方法,即把流量换算成水位,以等效静水位来表示“动水位”与流量。由于把“动水位”与流量用一个量来计算,从而为“动水位”观测定量的、统一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这对提高“动水位”井的监测预报地震能力起一定的作用。 本文还以鲁23井“动水位”观测资料为例,利用新方法进行处理的观测分析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基于 NCEP/NCAR 分析数据,内部哈德利循环(HC ) 的十的可变性和它有在冬季的东方亚洲温度的协会被调查。结果显示北半球冬季 HC 在 1970 年代经历了明显的变化,与发生在 1976/7
1990年2月10日01时57分,在江苏省常熟市与太仓县交界处发生了M_s5.1地震。本文对这次地震前兆在时、空、强三个方面的综合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对这些特征在震情综合判定及地震三要素预报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深入研究地震前兆产生的物理机制及其与孕震过程的内在联系,将为地震预报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物理基础。
本文初步研究了进入短期阶段的异常状态熵的综合预报指标;并给出了多维短期异常信息场演化特征和定量综合预报判据的初步研究的结果。
通过1969年以来,华北地区15次5级以上地震的震例总结,探讨了京津唐水化台网中水氡前兆观测手段的地震监测能力,为今后的日常震情监视预报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