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数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门很难的学科,但是,数学也是很锻炼学生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应用题,因为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数学打下一个思维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还可以增长学生的生活阅历,因为应用题大多与生活紧密相关,学好应用题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此,针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应用题教学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与同行交流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
要想实现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观和教育观,而应用题正是一个很好的着眼点。在有效的应用题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让他们在应用题的学习中培养自身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落后
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下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高低,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会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培养。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中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提高自身的学习素养。然而,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且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没有进行生活实践,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忽视应用题的解题过程
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解题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只有将逻辑关系理清,才能找到解题的关键。因为应用题是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解答,只有理清逻辑关系才能更好地去解答问题。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都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中,可以将学科思维和生活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而提高学生应用题的解答能力。然而目前教师往往给小学生灌输的是一种追求正确答案的意识,而不是解题的过程或者说正确答案的来源,但其实正确的解题思维才是获得正确答案的最终途径,而思维培养需要教师通过一个个题目慢慢去渗透,通过思路的剖析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应用题解题思维。
(三)教学模式固化
如今,每个学校的教学模式都基本相同,虽然小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但是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来说,每道应用题都有自身固有的解题步骤和解题公式,但是教师不能只教给学生这些。小学生面对着一知半解的应用公式,在课下不能独自整理出正确的解题步骤,会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教师有时还会要求小学生只能用一种方法解答数学应用题,其实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式是多样的,需要学生摆脱传统的、套路式的解题方式,在自己的思维上进行突破,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解决方案
(一)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小学阶段的应用题难度相对较低,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因此应用题大多取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不同类型应用题时应与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数学题的好感度,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解答应用题。应用题将生活中的事例转换成教学素材,这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这样他们就不会在心理上畏惧应用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对有效问题的情境创设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比如,在学习“分数”时就可以把应用题和生活相结合,班里的同学小明和小亮都喜欢集卡片,小明把自己50张卡片的五分之二送给小亮,小亮作为回礼也将自己60张卡片的三分之一送给小明,请问现在他们的卡片数各是多少?像这种生活化趣味的情境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锻炼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整体的解答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都是不同的,对于学习应用题的态度也有较大的差别。在这种差异性较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在掌握小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这样有利于培养个性化的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的水平,做到公平化教学。为更好地保证应用题的准确率,需要小学生在解答时认真审题,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及计算无误,但是在解答时还是会有很多粗心的情况发生,这时教师就要教导学生在每写完一题后养成检查的好习惯,不要全部写完一起检查。老师可以对频频出现不同问题的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他们在自己的薄弱之处加以巩固,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三、结语
小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最好阶段,需要教师在这段时期在数学应用题的练习中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的目的。希望一线的小学教师能够积极改变传统的、不适应新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自主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聂巧英.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19(40):52-53.
[2]崔春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15(20):214-215.
[3]李祥國.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性教学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2016(28):436-437.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
要想实现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观和教育观,而应用题正是一个很好的着眼点。在有效的应用题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让他们在应用题的学习中培养自身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落后
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下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高低,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会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培养。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中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提高自身的学习素养。然而,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且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没有进行生活实践,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忽视应用题的解题过程
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解题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只有将逻辑关系理清,才能找到解题的关键。因为应用题是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解答,只有理清逻辑关系才能更好地去解答问题。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都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中,可以将学科思维和生活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而提高学生应用题的解答能力。然而目前教师往往给小学生灌输的是一种追求正确答案的意识,而不是解题的过程或者说正确答案的来源,但其实正确的解题思维才是获得正确答案的最终途径,而思维培养需要教师通过一个个题目慢慢去渗透,通过思路的剖析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应用题解题思维。
(三)教学模式固化
如今,每个学校的教学模式都基本相同,虽然小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但是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来说,每道应用题都有自身固有的解题步骤和解题公式,但是教师不能只教给学生这些。小学生面对着一知半解的应用公式,在课下不能独自整理出正确的解题步骤,会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教师有时还会要求小学生只能用一种方法解答数学应用题,其实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式是多样的,需要学生摆脱传统的、套路式的解题方式,在自己的思维上进行突破,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解决方案
(一)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小学阶段的应用题难度相对较低,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因此应用题大多取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不同类型应用题时应与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数学题的好感度,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解答应用题。应用题将生活中的事例转换成教学素材,这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这样他们就不会在心理上畏惧应用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对有效问题的情境创设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比如,在学习“分数”时就可以把应用题和生活相结合,班里的同学小明和小亮都喜欢集卡片,小明把自己50张卡片的五分之二送给小亮,小亮作为回礼也将自己60张卡片的三分之一送给小明,请问现在他们的卡片数各是多少?像这种生活化趣味的情境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锻炼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整体的解答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都是不同的,对于学习应用题的态度也有较大的差别。在这种差异性较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在掌握小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这样有利于培养个性化的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的水平,做到公平化教学。为更好地保证应用题的准确率,需要小学生在解答时认真审题,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及计算无误,但是在解答时还是会有很多粗心的情况发生,这时教师就要教导学生在每写完一题后养成检查的好习惯,不要全部写完一起检查。老师可以对频频出现不同问题的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他们在自己的薄弱之处加以巩固,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三、结语
小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最好阶段,需要教师在这段时期在数学应用题的练习中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的目的。希望一线的小学教师能够积极改变传统的、不适应新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自主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聂巧英.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19(40):52-53.
[2]崔春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15(20):214-215.
[3]李祥國.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性教学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2016(28):43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