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苏友 做精神上的成功人士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chwood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音乐制作人,生于上海。197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并留校任教。1987年后成为独立音乐制作人,推出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音乐作品及音乐会。1994年,他担任制作人的唱片《阿姐鼓》由华纳唱片在全球发行,取得了世界性的影响。他制作的其他音乐及演出项目还包括:音乐剧《金沙》《我曾有梦》、音乐话剧《与陌生男人喝酒》等等。由他担任音乐制作的影视作品包括《暴雨梨花》《大马帮》《龙票》《月上海》等。李苏友现任橙天知音舞台戏剧制作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并兼任多所艺术院校客座教授。
  采访李苏友,是在一个和煦的午后。阳光照进温暖的餐厅,勾勒出李苏友的面部轮廓,清晰、挺拔、柔和,神态慈祥而暗蕴刚强,似有欧陆雕塑般气度。问后才知,他有着四分之一波兰血统,性格中也有西化的味道。正是这种血脉,使其内心始终激荡着浪漫主义精神,像肖邦一样,永不停歇地追求美好,绝不容忍平庸与怠惰。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地攀登着音乐的巅峰,以他一部又一部成功的作品为载体,热情洋溢地向世界传递着东方的声音,也向世人展现出其独特的个人情怀:深厚且真挚,沉郁而雄浑。他的成长历程如奏鸣曲般活跃、张扬;他的艺术品位如小步舞曲般优雅;他的生活理念似回旋曲般丰富而妖娆,竞相辉映,交织成一首华美恢弘的交响曲。
  
  奏鸣曲:音乐教父的成长史诗
  
  李苏友在中国音乐界,特别是在音乐剧界,算得上“教父”级的人物。作为音乐制作人,他担纲制作的诸多音乐作品,受到世界瞩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资深音乐教授,他培养的学生大都进入国内知名艺术剧院,其中更是不乏“中国音乐剧女王”影子这样的奇才。
  
  影子在近期上演的音乐剧《妈妈咪呀》中饰演女主角唐娜,她是全球14个版本的主演中年纪最轻的一个,但却给唐娜这一角色的演绎带来了新的元素,令观众叹为观止。这一切都来自恩师对她的点拨:“你必须在开场的那首《Money!Money!》中赢得观众的掌声,甚至是喝彩与互动,只有挑起观众的情绪,将他们带入预设的情境,后面的戏才会好演。”李苏友看似平常的几句话,句句都是点睛之笔,足以见其深厚的艺术修为与造诣。
  
  这位音乐教父给人的感觉像是一座沉静的火山,平时慈蔼祥和,而一旦触发其艺术灵感,或是遭遇不能容忍的丑恶,他就会喷发出一股浓烈、张扬的爆发力,一发不可收,无坚不摧。究其原因,一半是由于执著地追求美好的天性,另一半则是源自成长期持久的压抑。学生时代,适逢十年浩劫,全国思想、艺术禁锢,可供流传的只有八个样板戏,这位学习西洋音乐的高材生不得不把门窗蒙上被子,才能弹奏自己喜爱的肖邦。上世纪80年代,思想自由,文艺复兴,他那沉潜已久的雄心与创造力得以苏醒。此时的李苏友,仿佛斯巴达克斯般勇敢与豪迈,自信地呐喊出心底的声音:“我要做中国人不曾做过的音乐!”1987年,渴望创新的他,飞跃学院的樊笼,成为一位独立的音乐制作人,开启了一段新时代的传奇。
  
  音乐制作人相当于影视剧的导演,负责制作、设计出符合整个专辑风格的歌曲。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职业刚进入中国不久,方兴未艾,李苏友便凭着他超强的艺术才华以及敏锐的市场嗅觉,立于行业潮头。1990年,他在上海黄浦体育馆制作举办“新开发音乐会”,成为上海现代流行音乐史上的第一场重大演出;1992年,他创建上海第一个音乐制作机构——“上海新音乐制作室”;1994年,李苏友将迷人的东方情调与人文的真善美主题完美融合,制作了世界音乐唱片《阿姐鼓》,这不仅是他个人事业的一个高峰,在西方媒体的评价中,更是“使中国人实现了音乐走向世界的理想”。
  
  如果说《阿姐鼓》展现了中国音乐的空灵与大气,那么充满寓言式魔幻气质的音乐剧《金沙》,则是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音乐家们的国际化视野与奇绝的想象力,因此被业内称作“中国舞台版《指环王》”,而它的制作人,也正是李苏友。他曾经自豪地说:“《金沙》美得像一个奇迹。”的确如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金沙》的艺术水平可以和极尽壮观华丽的音乐剧《歌剧魅影》相媲美。舞台上,时而是纱帘掩映,龙舟轻摇的“芙蓉古城”;时而是金戈铁马、杀声震天的古战场;时而是圆月高升、鼓声轰鸣的原始祭祀台,优美如神话世界。透明的象牙灯、剪纸艺术制作的街道牌坊、幽静茂密的水草丛,古金沙王国宛然如生。
  
  这一幕幕华丽的场景,其灵感皆来自于2001年发掘的四川成都金沙遗址。《金沙》制作团队将古老的中国文明加以现代演绎,向世界展现了一段惊世传奇。李苏友喜欢这种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创意:“有历史的通道,就不会飘浮;有时代的气息,你就会知道自己站在哪里了。”
  小步舞曲:思古悠悠中国情
  
  李苏友有着西方血统,骨子里充满了追求崇高、自由、优雅的因子。然而,作为中国人,自然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怀有深沉且炽烈的眷恋,时刻为它身上的累累创伤忧心。两股血脉交相碰撞,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使得他像鲁迅一样,丰富且矛盾,时常以一种批判的姿态表达着对祖国无比的热爱。
  
  对于当下的国民性,李苏友感到深深的失望。一次,他去山东孔庙,在门口遇见一对夫妻让年幼的儿子站到石狮子上照相,遂上前劝阻,说这样有碍公德,那一家置若罔闻。于是,他换了一种劝解方式,煞有介事地说道:“对孔子不敬,将来考不上大学。”那对夫妻急忙把孩子从上面抱下来,诚惶诚恐。李苏友不由得感叹:“没有公德,不讲秩序,只有私人的小算计,愚昧且痴迷,这就是中国人的可悲。”更令他感到无奈的是,中国人似乎生来有一种遗忘苦难的“天才”。汶川地震后,朋友间讨论这场灾难会给中国人带来怎样的改变,李苏友说,不会有任何的改变。果不其然,不到半年,地震旧址上建起了新居,劫后的人们又支起了麻将桌。牌友们在桌上厮杀,解放军在身后箪食壶浆,端茶送水。讲到此处,李苏友不由得矫首西望,长吁青云。
  当下社会的功利与浮躁,麻木与堕落,使李苏友深感厌倦与疲惫。他不只一次地喟叹,中国古代文人那种潇洒的风度,坦荡的胸襟,如今已成广陵绝响,由文人发扬光大的古典音乐传统,更是命若琴弦。李苏友曾在上海举办过一场中国古代文人雅乐现场演奏会,命名“思古悠悠”,追慕古圣先贤的遗风。当时是上世纪90年代初,经历过80年代文化百家争鸣的人们对于古典情怀尚存留恋,那场演奏会一票难求。人们在静谧清幽的小剧场里,聆听着箫、埙、笛子、古琴等最纯粹的中国乐器演奏出最动听的中国音乐。古乐的音量轻寂、细微,然而在那一刻,李苏友以及在场听众,仿佛感觉这声音宛如洪钟大吕,回音隆隆,荡过黄浦江,漫过中国万里江山......“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现在,人们只有慨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如今早已没有欣赏古典音乐的大环境,李苏友遂退而求其次,耐心经营自己的一番天地,于方寸之间酿造一种优雅,徐缓地享受慢生活,犹如独自演奏一支小步舞曲,精巧而细致。“中国乐器音量较小,是因为古代文人演奏音乐不慕名利,不是面对大众,而是为了修身养性。不假外求,真诚地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生活,这是一种境界。”李苏友说,他从其中生发出自己的人生哲学:“一个人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是幸运;能从喜欢的事上赚钱,是万幸。我能够用喜欢的事赚钱的同时,又能丝毫不降低自己的生活追求与艺术品质,可算是万幸中之万幸。”
  
  回旋曲:饕餮文化与艺术的盛宴
  
  无论工作、生活,李苏友全凭自己兴之所至,不会参照看客的目光。他从上海来到北京,几年都没有买车,全凭公交出行,周围人都觉好奇。他并不缺钱,而是因为没有遇到喜欢的车型。直到一款蓝色别克旅行车出现,外观设计颇顺心意,他才慷慨购下。“一旦你在生命中选择做一件事,你一定要对所做之事感到高兴,感到和谐,如果你不高兴,那就不要去做。”李苏友坚定且平和地说道。
  
  所为即是所爱,李苏友因此能时刻感受生活的美好,始终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世界上美的东西一定是对的,不美的东西一定是错的。”他笃信这句话,并认定“所有的科学最终必定符合美学标准,就如黄金分割。”他热忱地饕餮着一切文化、艺术盛宴,充分享受人类文明带来的快感。他很少说“最”字,因为他认定那样会将视野变窄,无法真正体会艺术以及文化的博大与深邃。就像听音乐,他爱古典,也爱现代;爱摇滚,也爱爵士;爱肖邦,也爱崔健。正因如此,他才能领略更多的艺术精华,引起活泼而热烈的情绪,宛如一首美妙的回旋曲。
  
  “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这是李苏友的人生目标。他热爱人类文明的菁华,更热爱一切热爱人类文明的人。“那些向往崇高、追求崇高的人,自然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他常向学生们讲起,在前苏联时期,莫斯科的人民时常吃不饱饭,但他们宁可少吃一顿饭,也要打扮整齐去剧院听音乐会。李苏友希望自己的学生们也能有俄罗斯人那种对于艺术的痴迷,唯有如此,他们才有可能攀登上艺术的巅峰。
  
  “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别人,引导他们走正路,这是一件功德”。李苏友说道,自己由于时代与命运的掣肘,不惑之年方才悟到人生真谛,错过了太多美好时光,他希望将更多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让他们早些感受生命张扬的魅力以及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人间正道是沧桑”,李苏友望着窗外的晚霞,捋了捋鬓边的华发。
  
  《淑媛》对话李苏友
  
  《淑媛》:在诸多历史人物中,您比较欣赏哪一位?
  李苏友:我欣赏拿破仑。我曾经去参观过荣军院的墓像博物馆,那里每一块雕塑都有故事,记载着拿破仑的丰功伟绩。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不是用武力征服了哪些国家,而是制定了拿破仑法典,自由、平等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世立法起到了规范的作用,从而具有了广泛的世界意义。
  《淑媛》:您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李苏友:与朋友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一种能量置换。我喜欢那些有品位、有思想、观点独特的朋友,比如陈丹青、王朔、刘索拉,和他们聊天有意思,能学到很多东西。
  《淑媛》: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
  李苏友:我希望自己处在一种有钱又有闲的状态,过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体面生活。
  
  淑媛推荐
  李苏友推崇的音乐人:
  崔健,他不仅是中国摇滚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乐手,还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个抽象的文化符号。他对于中国摇滚乐的意义,就像甲壳虫之于西方现代音乐、切·格瓦拉之于渴望为自由而战的斗士、马拉多纳之于足球一样。上世纪80年代,他的歌声,或者说是呐喊,唤醒了无数青年压抑已久的灵魂,真正张扬起生命的风帆,至今不衰。
  喜爱的诗歌:
  拜伦的《唐璜》,诗中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更主要的是,主人公是一个真真正正有血有肉的人。
  1. 李苏友制作《阿姐鼓》
  2. 拜伦长诗《唐璜》
  3. 崔健
其他文献
你是摩登的,  优雅的,  盛气凌人的;  你是懵懂的,  害羞的,  古灵精怪的,  同一个妆容,  营造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气场,  到底哪个才是真的你?    手绘眼线  睫毛和眉毛都刻意保持清爽,将脸上其他的颜色减淡,只留下一条手绘眼线,在睫毛和眉毛间轻盈闪动,简洁而有力的强大气场就此诞生。    浓墨重彩地挥写,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并非过分夸张或难以体味,而是在审美的普遍认知中增添一
期刊
案例解析:  该项目设计手法简洁干净,随处流淌着设计者还现象于本真、道法自然的设计理念。在整套案例中,设计者探寻的是建筑内在的力与美,空间的灵魂与精髓,着重文化氛围和精神归属感的营造,在大尺度空间中塑造了温暖舒适的人居环境。  在本案的设计中,设计者注重空间共性的表达,利用纵向的立面设计,大块面的墙面铺装和简洁的家具陈设,还原居住空间——“家”的本真概念。  通过对材料的极致运用,将物体形态的通俗
期刊
FUN COLORS  大面积红色面板配以银白色台面,凸显整个厨房空间神秘又华丽;极具现代感的线条干净利落,让人眼前一亮。(德国柏丽厨具)    Style1  热情奔放 红色厨房    红色,热情、鲜明、时尚。红色的使用既增加了厨房空间的亮度,又体现出主人强烈、大胆的个性,更能展现主人的朝气。绚丽的红色橱柜也能让你感觉活力四射,快乐地享受烹饪的乐趣。     红色是最能刺激食欲的色彩,处在红色的
期刊
到了西班牙,除了足球,你还想看到什么?斗牛、热情的西班牙女郎、白色的村庄?哦,那就去安达卢西亚Andalusia吧。一碧如洗的蓝天、随丘陵起伏的橄榄园、果实累累的橙黄柑橘,这就是安达卢西亚,一个阳光、愉快的西班牙。  Cordoba  科尔多瓦:鲜花装饰的城市  从马德里乘高速火车大约两小时可以抵达这个充满了伊斯兰风情的南部小城——科尔多瓦。当欧洲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时代,伊斯兰教传入了科尔多瓦,
期刊
Flutter系列餐具:精美的花鸟图案,描绘出一幅鸟语花香的生动画卷,为用餐时光增添情调,适合于日常各式饮食盛器所需。(爱陶乐)    泡茶器:色彩艳丽,外形时尚,无论在办公室或家里享用名茶都极为方便。(KINTO)  Happy dining    竹制砧板套装:竹板与托盘完美契合,避免脏物流满桌。从此切菜再无烦恼!(Menu)    一改呆板、木讷的餐具风格,成组设计的餐具更富有个性,既幽默又
期刊
珍珠水晶耳环  珍珠镶钻项链  珍珠戒指   珍珠水晶耳环  施华洛世奇施艺彩  LAN 珠宝  LAN 珠宝  施华洛世奇施艺彩
期刊
BEAUTY Shoot I 彩妆   澜气度  刻意将眼线向上轻扬,黑色眼线膏从眼睑描绘至眼窝1/4处,营造炯炯有神的眼波力量。用纤巧刷头的蓝色睫毛膏,仔细为每根睫毛上色,双颊与唇则是娇艳欲滴的桃色系,整体妆容神秘而优雅。  蓝   魅力  如果你对蓝色钟爱的不行,那么就用海蓝色的眼影表现小烟熏吧。清爽而明亮的色彩令人焕然一新;双唇的漆粉色唇蜜是搭配叫好的表情;头上的蓝色丝巾LOOK,是时下最受
期刊
夜幕中  遥望远方的星空  一切都是如此的美  条纹大衣PRADA  黄色连衣裙Max Mara  手包Diane von Furstenberg(DVF)  一切都已结束,不再藕断丝连。  我最后一次拥抱你的双膝,说出令人心碎的话语。  一切都已结束,回答我已听见,我不愿再一次将自己欺骗。  也许,往事终会将我遗忘,我此生与爱再也无缘。   —普希金《往事》
期刊
你坐在餐厅靠窗的位置,任由窗外的阳光笼罩着自己,头脑里想着马上要会面的这个女子。她的名字你在3个小时前才刚刚得知,只能凭借几块碎片拼贴出她的形象。这几块碎片是:“中国百老汇音乐剧女王”、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女主角、第一位用中英双语进行独角表演的女演员......对了,还有她那句名言“给我100分钟,我让你爱上音乐剧一辈子”。    这个叫影子的女人来了。引见,落座,攀谈;欢欣,惊喜,崇拜。你感
期刊
已经连续举办了13年的国内顶级时尚发布平台——中国国际时装周,10月底再次华丽开启。  经过十余年的经验积累和实践历练,中国国际时装周与时尚行业产生了良好的共振效应。以其权威性、专业性和品牌化的特质,发展成为时装设计师和知名品牌发布流行趋势、展示创新设计、建树品牌形象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舞台,堪称时尚潮流的晴雨表和时尚品牌的孵化器。  设计师邓皓 DengHao的作品也体现出中国元素。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