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耐多药结核病新药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药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inx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抗耐多药结核病(MDR-TB)新药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耐多药""结核病""新药""Multi-drug resistant""Tuberculosis""New drug"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2014年中国知网、Pub Med等数据库中与抗MDR-TB新药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相关的文献,分析总结后着重对处于Ⅱ、Ⅲ期临床研究中的贝达喹啉(二芳基喹啉类),PA-824、OPC-67683(硝基咪唑类),利奈唑胺(唑烷酮类)和莫西沙星(氟喹诺酮类)的作用机制、抗菌活性及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与结论:查到相关文献69篇,其中有效文献40篇。目前至少有7类(12种)新的化合物正在进行抗MDR-TB的临床或临床前研究。其中,贝达喹啉通过抑制细菌三磷酸腺苷合成酶的质子转运发挥抗菌作用,但具有潜在的肝脏毒性和致命性心脏节律;PA-824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人体耐受性较好;OPC-67683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其安全性评价正在进行;利奈唑胺通过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抑菌作用,易发生轻度或中度不良反应;莫西沙星通过抑制DNA促旋酶发挥作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研究中的新药具有缩短病程、半衰期长、致突变率低等特点,且不与目前使用的抗MDR-TB一线、二线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具有较好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
其他文献
叙述了某型号单元测试设备的维修现状、提出了采用计算机检测技术实现单元测试设备单板的自动检测方法;并研究了检测接口设计、保护电路设计、容错性设计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