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评价艺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w_jl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使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经过不断的思索、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讲究评价的语言艺术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要想使课堂评价落到实处,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那么教师就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只有静下心来耐心听取学生的发言,才能对其回答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才会使学生看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前进目标。评价的语言应准确得体,符合学生的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随意打击,也不能夸大其辞。
  2、评价语言要幽默生动。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学生在开怀一笑中受到智慧的启迪。生动形象的语言最富有感染力。课堂中恰当地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能使评价更富有感染力。
  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最好能广泛搜集,加强积累,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诸如此类的评语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引导和期待,是教师一腔关爱的真挚流露。
  3、评价语言要有感染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用语热情、富有感染力,评价才可能具有情感动力的功能,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威信和人格魅力,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只有学生从内心深处赞同教师的评价,实现情感共鸣和思想融通,教师的评价艺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激励功能。
  4、评价语言要有引导性。
  教师的评价,不只是停留于表层的简单肯定,而是要指出错在哪里,好在何处。评价语要同教学意图结合得相当紧密。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紧张而说错,老师可以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再如,朗读评价上,“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亮一点点就更好了。”等等。
  另外,教师可以借助体态语言来传递信息:
  第一,眼神。学生答问时,教师一般应双目注视学生,流露出柔和热诚的目光,让学生感觉到你在注意着他,他是全班的中心,让学生从教师的目光中感受到热情、赞许、鼓舞和喜欢。
  第二,身势。学生答问时,教师一般应该身体向这个学生前倾,辅以适当的手势,或侧耳倾听,或点头微笑……利用肢体语言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我饶有兴趣地听着呢。以鼓励学生热心答题,同时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师生之间的心理同步效应。
  二、讲究评价的多向性
  新课程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
  1、学生自评。自我评价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充分的时空条件。
  2、生生互评。在教学中,生生互评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师生互评。师生互评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互相评价,以期达到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中,经常了解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助于教与学的同步提高。
  让学生自己学会独立思考,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老师对学生的表现或发言及时给予点评和引导,这些做法,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总之,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站在尊重学生、并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高度,及时地动态地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称得上是完善的教育,才能让学生不仅仅是获得一种知识,更拥有了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美育,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感受美的熏陶,利用课本有关插图发现美,把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真实地体会美,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享受探究美,把美的因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注重培养和提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在
当今,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人际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而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语文教学的路子越来越宽。它的本质就是通过信息的传递与知识的共享,推动语文教学的创新。从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出发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为语文教学适应当今社会需要,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实乃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封
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所有班都优秀了,这个學校不得不优秀;一个班的失误就是学校的失误;某班不正常,这个班学生的发展就受到阻碍;一个学生的思想有问题,这个学生的身心、学习都将受到影响。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不仅关系着全班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制约着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尤其是在道德信念缺失、拜金享乐抬头的班级或地区,班主任更应强化教育、引领思想。面对现实,结合多年的实践与反思,我们认
“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学贵在疑。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精心设疑,启发学生的思维,推动、激活、延续教学过程。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师在提出启发性问题时,由于学生受已有知识结构、年龄特征、社会经验、生活环境等“瓶颈”的制约,偶尔也会出现冷场,学生集体失声,思维阻塞,或虽有回答但认识不到位甚至不着边际,远离教师预设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导致教学过程“凝绝不通声暂歇”。这时就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情况,在调查中分析部分大学生受邪教侵蚀的原因,从而从思想教育、校园活动等诸多方面入手探讨反邪教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邪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信仰    邪教是指歪曲、利用某些信仰因素来从事非法活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给社会稳定造成危害的邪恶势力及其非法组织。2001年1月23日,中央音乐学院学院琵琶专业大学生、年仅19岁的女孩陈果
由于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市自1998年开始中考前实施实验技能考试,以考查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数据的能力,至今已13年的时间了,前几年的时侯曾经有过松懈,近几年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实验技能考试的实施又加强了。我曾经作为考核员参加过几次实验技能考试的工作,最近一年是在今年,通过这几次参与考核的工作,发现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在此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实验技能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和师生间、学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目的是给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看法,没有心理障碍,自然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讨论中,这样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学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陌上桑》的公开课。教者在讲析罗敷之美时,用了多媒体动画演示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柳叶眉、杏仁眼、樱桃小口的古装美女在田间采桑;她周围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正忘情地“饱餐秀色”。评课时有不少老师对此津津乐道,称赞“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演示收到了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化模糊为具体的良好效果。”笔者却不敢苟同。  细心的执教者,在品味语文教材中的语言和材料时,经常可以发现在文学作品中
【摘要】数学双语教学不仅是教育部对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本质要求。本文在介绍双语教学的含义和目的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双语教学的教学策略,并分析了数学双语学习者的优势。  【关键词】双语教学;数学;教学策略    教育部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校要积极开展公共课和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也将双语教
【摘要】语文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一段精彩的导语不仅能扣住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結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特点,去精心地设计,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关键词】情境;质疑;故事;猜谜    富有魅力的导人,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师生情感的共鸣。小学语文教学中,鉴于学生的年龄与心理需求,新课的  导人要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