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性”备课的探究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t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应课程改革而产生,新课程呼唤新的备课观,政治学科理论性强,较抽象,而理论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就误人子弟了。这就决定政治学科在备知识点上不象自然学科那样几乎一劳永逸,而要经常性地修正、丰富所教授的理论、观点。“可持续性”备课就成为政治学科的时代性要求。
  可持续性备课强调,备课不只是教师的课前准备,还包括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参与以及课后教师对这一全过程的反思。换个角度理解,就是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的系统整合。可持续性备课要求教师做好以下几点:
  
  一、备逻辑——脉络清晰,心中有数
  每一课,每一节,每一框皆有其内在的逻辑线索,抓住逻辑主线,就抓住了所备之课的纲领。同时,还应把握每框教材的内容的重点、难点、趣点和转折点。抓住重点就抓住内容核心;抓住难点,就会有的放矢地升华学生认识;抓住趣点,就会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抓住转折点才会使得授课有层次,有梯度。只有点线结合,才能更好地优化处理教材。
  比如:备专题“西部大开发战略”时,把握主线: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重大战略。抓住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民族团结等知识点。确立难点: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是什么?逻辑自然很重要:由举例分析西部地区优势和劣势,结合党基本路线和国家建设大局导出各个战略。最后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角度得出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如此跨章节设置专题,逻辑脉络很清楚,重难点把握很关键,否则,会出现该讲的没有讲到,没有必要讲的讲得太多。因此,一定要注重备逻辑,有机整合条块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为“可持续性”备课即教案的沿用创造条件。
  
  二、备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什么规律?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教学上,教师一定要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周而复始的认识规律。因为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存毕竟有限,而课时也是有限的。于是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你想尽善尽美地讲授一块甚至多快知识这是不可能的,总会有一些小错误,需要在反思中订正。另一方面,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这些都要求可持续性备课,即在课后的反馈中修正,完善和总结提高。还要备学生的学习规律。例如在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的联系时,必须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由思维抽象到现实具体再到思维具体。利用脚与鞋子的关系来类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联系,达到深入浅出之效果。
  备学习规律也有规律可循:接近学生思想实际,也就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去备课。在空间上、时间上特别是心理上接近学生。例如,同样是城市的“牛皮癣”这一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事例,对城市学生而言较近,而对乡村学生就未必合适了。所以备课时一定要了解这些规律,以便你能符合学生实际去备课,这个过程需要“可持续性”备课,也就是不断总结和提升了。
  三、 备课堂——起死回生
  我们的课堂究竟会发生什么?如何在课堂上将教材知识转化为学习知识进而提升为基本能力?课堂是死板还是鲜活,不在于学生是否活跃,而在于教师的思维是否活跃,情感是否活跃?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可能性模式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引”,引領,指点迷津。其二是“导”,疏导,作出解释。相应地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也可能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试”,尝试,按老师指点的方向“探幽”;其二是“思”,思考,判断教师作出的解释是否合理可信。教师在教学行为中引导,一要有教学情感介入,真诚传道;一要有思考尺度,缜密作解,否则就是误导;那学生呢,自己动手,动脑,乐此不疲。这一个互动过程需要备课前的准备以及备课后的认真总结和充实。让死的知识点变活,变为活的能力。
  例如,在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知识点时,先设置辨析题:当前我国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存在收入差距,这与我们社会主义倡导的共同富裕不符合。学生议论:“收入差距是暂时的,最终社会会实现共同富裕”,“有点象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这会主义共同富裕是骗人的”(“试”着分析)。教师设疑:“收入差距等于两极分化吗?共同富裕是同时同步富裕吗?有收入差距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了吗?”(明设疑,暗点答题思路,即“导”)学生思考(开始找到思考的发向),教师继续“导”: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不是同时同步富裕,有先富和后富之分。收入差距就是对此的体现。当然,过分的收入差距就是两极分化,是对共同富裕的违背,我们是反对的。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共富,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这种师生互动的课堂中,学生带着兴趣去思考问题,同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如何使课堂鲜活的关键性因素是备课前后的准备和总结工作。这样将会死知识变成活的能力。
  四、 备社会——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充满变化和诱导性。一个政治教师能否关注社会热点、时政热点,能否把握时代脉搏,将决定政治课堂上能否达到“常教常新,常学常得”的良好效果。这要求政治教师密切关注时事,注重社会典型案例与教材知识点的紧密结合,在备课时能做到所举事例具有典型性、时代性,能够反映学生思想矛盾,模糊认识,或者能够折射社会焦点,时政热点。那么政治老师必须更新旧教案,充实旧教案,写出新教案。比如,在备《银行的业务》一框题时,忽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大背景,外国银行与国内银行竞争,国内五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高,银行利润低的背景而局限于教材谈五大商业银行的含义和职能,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再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就缺少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了,那么培养学生改革意识,竞争意识也就会大打折扣。而这些又离不开教师在备课中体现的“可持续性”备课观——紧跟时代脉动,把握学生思想实际,有的放矢授课育人。
  综上,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逐步树立并强化“可持续性”备课观,做到新旧教案的螺旋上升。这样做一可以节约中学教师的宝贵而有限的时间,那种无创新的低水平的“重复性”备课实在是浪费纸张和笔墨。二可以提高写教案的水平,提高备课能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充实课堂,活跃课堂,进而激发备课热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何乐而不为呢?【e】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310000)
其他文献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指出,他们研发出了一种透明的锂离子电池,其柔韧性非常好,而且,成本与常规电池相当,有望在消费电子领域“
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张翔(音译)领导的科研团队表示,他们正在使用新颖的超材料,试图研制出一种新式“超材料透镜”,以更好地控制穿过透镜的光线,从而提高无
由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重点装备“二氧化碳拉曼激光雷达”日前研制成功,并通过中科院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灰色童谣,是指当代青少年儿童对平时学习生活中所听到或看到的一些歌谣、顺口溜、儿歌、名诗佳句等进行改编,改编后的童谣变得不再积极向上,并带有一定的悲观情绪。此类童谣被改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小学生的意志情感比较脆弱,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如果不及时疏导,时间长了就会丧失主动探究、不断进取的信心。现就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巩固和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自信心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
所谓“隐形”即是让人看不到,但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还是可以通过主动声呐来探测其存在。而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最近伊利诺斯大学一个实验室新开发出一种连声呐也探测不到的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应用人工蛋白质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固态生物材料,这种材料可以非常逼真地模拟肌肉的弹性性质。该项成果标志着加拿大科学家在使用人工蛋白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科学家在纳米点(nanodot)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他们研制出了一个“超级”计算机芯片,可以容纳整个图书馆的数据,研究人员表示,这也是计算机存储技术
国际上的环境服务付费中使用者付费和公共支付方式在多个方面存在不同,本文首先对两种方式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探讨,并从供需角度和交易成本角度对两者的实际效率和交易成本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去学习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它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时时处处都体现着数学、运用着数学。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广泛性,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入课堂,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