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前滑脱的17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前路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前滑脱的疗效。方法:将17例创伤性枢椎前滑脱患者采用前路复位固定治疗(C2~3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和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术中指标、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68~87 min,平均(78.5±9.8)min;失血量为98~157 ml,平均(134.8±23.6)min;住院时间为9~13 d,平均(10.5±2.4)d;术后3个月患者均得到骨性愈合,颈椎活动度满意,未出现颈痛、颈椎不稳、椎体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前滑脱的效果显著,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创伤性枢椎前滑脱; 前路复位固定; 临床效果; 术后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60
  创伤性枢椎前滑脱是骨科常见的上颈椎骨折,其中II型损伤最常见,较不稳定,目前临床可通过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1]。后路手术对患者的体位要求较高,并要求术者近视下操作[2],而前路手术治疗在仰卧位体位下进行,不易发生神经损害的加重[3]。笔者2009年6月-2010年6月通过对17例创伤性枢椎前滑脱患者进行前路复位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骨科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7例创伤性枢椎前滑脱伤患者,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9~67岁,平均(36.5±8.3)岁;所有的患者均为II型损伤,其中合并颅脑损伤4例,合并颜面部损伤6例,其他部位损伤3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4例,其他2例;临床表现:患者均有颈部疼痛症状,其中3例有神经损害表现,Frankel评级为D级;活动障碍。
  1.2 术前影像学评估 术前均行X线和MRI检查。X线提示:C2向前滑脱4.4~7.4 mm,平均为(5.5±1.2)mm;C2~3椎体间成角8°~35°,平均为(22.5±3.5)°;MRI检查提示:患者的椎间盘均有不同程度损伤,9例患者提示前纵韧带损伤,11例后纵韧带损伤,3例有脊髓高信号改变。
  1.3 手术治疗 17例患者均给予前路复位固定治疗(C2~3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和钢板固定治疗)。前路复位固定:行吸入全身麻醉,取仰卧位行颅骨牵引(牵引重量为2~4 kg)矫正移位,并根据患者C2~3椎体间成角来调整牵引方向;颈部轻度后仰,在下颌角于甲状软骨上缘沿胸锁乳突肌前缘作一斜行切口,暴露C2~3间隙,行常规切除椎间盘并清理软骨终板,撑开C2~3间隙,取颈前路自锁钢板和自体髂骨植骨固定。手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4~48 h内拔除引流管,上颈围保护,嘱其下床活动,出院继续颈围保护5~8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住院时间、术后随访的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颈痛、颈椎不稳、椎体移位等情况)。
  2 结果
  手术时间为68~87 min,平均(78.5±9.8)min;失血量为98~157 ml,平均(134.8±23.6)min;住院时间为9~13 d,平均(10.5±2.4)d;术后患者的颈部疼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3例神经损害患者术后即刻有改善,未出现喉上神经损害。术后3个月患者均得到骨性愈合,颈椎活动度满意,未出现颈痛、颈椎不稳、椎体移位等并发症。
  3 讨论
  随着对创伤性枢椎滑脱损伤的关注提高和影像学检测手段的应用,对该病的机制有了深入认识,与单纯轴向载荷或过伸引起的Hangman骨折不同的是该病常伴有示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的损伤[4],如本研究中患者的椎间盘均有不同程度损伤,9例患者提示前纵韧带损伤,11例后纵韧带损伤。该类骨折的上颈椎椎管空间较宽大,骨折断端分离可增加使椎管前后径,因此,发生脊髓损伤概率较低,本研究中仅有3例患者出现神经损伤。
  目前,手术是治疗创伤性枢椎滑脱损伤的常用方法,根据入路不同,可分为前路和后路手术。MRI可准确的诊断出纵韧带和椎间盘损伤情况,为前路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前路手术可较好的显露C2~3间隙,由于前路是下颈椎手术人路的延伸,因此,在显露过程不困难,尽管可能会遇到舌下神经、喉上神经和颌下腺等组织,只要较好地熟悉该部位的解剖学结构,则可避免手术损伤和术后并发。本研究手术过程中均未损伤C2~3间隙周围的神经和组织,同时也未发现喉上神经损害,患者术后的颈部疼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而3例神经损害患者术后即刻有改善,均表明前路治疗创伤性枢椎滑脱损伤的效果较好。
  前路手术采用仰卧位进行手术,对体位的要求简单,而后路手术对体位的要求相对较高,前路手术可避免神经损害的加重。椎间盘损伤是创伤性枢椎滑脱的常见症状,如本研究的17例患者均出现椎间盘损伤,前路手术可直接将损伤椎间盘切除,并在减压过程中进行内固定,操作简单方便;其次将暴露完全的C2~3间隙通过椎体间撑开,可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恢复生理性前凸和重建椎间隙高度。本研究患者术后即刻的颈部疼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提示前路手术复位效果较好。椎体间植骨融合效果好坏,可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中术后的均得到骨性愈合,颈椎活动度满意,保持颈椎前柱的良好稳定性。前路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本研究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颈痛、颈椎不稳、椎体移位等并发症。以上均表明前路复位固定有可能成为创伤性枢椎前滑脱的首选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前路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前滑脱的效果显著,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占蓓蕾,叶舟.钩-钉联合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枢椎创伤性滑脱[J].中国骨伤,2009,22(11):830-831.
  [2] 许尘鏖,黄平,施能兵,等.颈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6):56-59.
  [3] 吴琼华,陈维善,陈其昕,等.前路手术治疗Ⅱ型创伤性枢椎滑脱[J].中华创伤杂志,2009,25(5):399-402.
  [4] 张志辉,韩智敏.创伤性枢椎滑脱的临床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9):103-105.
  (收稿日期:2012-07-16) (本文编辑:连胜利)
其他文献
1 資料与方法
在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九峰山下,有一座惜字塔,塔顶长着一颗百年古朴。惜字塔是古人用于烧毁书籍、废纸的地方,于道光18年戊戌(1838年)秋建。塔身由花岗石砌成,高12米,5层,呈六边形,被长沙市确定为文物保护对象。光绪26年(1900年)4月,塔尖被雷击毁。此后,有飞鸟栖息于塔顶,鸟粪泥沙不断堆积,并长出了1株朴树。经年累月,树根直扎到塔底土壤深处。目前,树高已达7米,围径80厘米,从远处眺望,宛如
Pickering乳液是一种新型乳液稳定体系,以固体颗粒替代传统表面活性剂的稳定乳液,具有独特性质特性。该文综述Picketing乳液稳定机理和分类、变性淀粉制备Pickering乳液进展及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术后静脉镇痛分别使用舒芬太尼(S组)、芬太尼(F组)。记录
本文阐述了山东省农药工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东省农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以芝麻油为原料,经中压制备型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细辛素,采用NMR、MS方法对提纯物质进行结构鉴定,确认为细辛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显示,细辛素经纯化后含量可达92.0%:该研究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