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在历史长河中的韵律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s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卡姆是伊斯兰音乐的特有名称,有“曲”、“调”、“古典音乐”等含意。也被称为“马卡姆”、“玛卡玛”,是阿拉伯语的不同音译。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以本民族原始音乐形式为母体,融会了阿拉伯、波斯、突厥等东西方艺术和不同历史时期多种音乐元素,诸如龟兹乐、于阗乐等形成的一种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形式于一身的艺术盛宴,在世界各民族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十二木卡姆的历史渊源流长,背景深远,与维吾尔族文化、习俗、生活息息相关。十二木卡姆分为两种,一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为基础形成的套曲和歌曲;二是地方音乐,即库车、喀什、吐鲁番、哈密、和田音乐及刀郎音乐。这是时代和地域因素相互交织渗透形成的维吾尔族独特的音乐形式、演奏方法以及独特的演奏乐器浑然一体的音乐经典。
  十二木卡姆的“十二”,一般是指十二套曲。公元16世纪,在音乐大师克迪尔罕、雅尔坎迪、阿曼尼莎罕等人引导下,由众多民间乐师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形成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包括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尔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十二木卡姆套曲,又分为大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来甫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由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而每一部中又包含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来甫三大部分。
  琼乃额曼意为大曲,由若干首叙诵歌曲、器乐曲和歌舞曲组成;达斯坦原意为叙事长诗,是一种说唱艺术形式。麦西来甫原意为聚会;斯尕、恰哈尔尕、潘吉尕是波斯语,分别意为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拉克意为纯洁、自然。乌孜哈勒意为悲哀、痛楚、悲恸;艾介姆原泛指非阿拉伯国家和非阿拉伯人;乌夏克意为情人、恋人,引申为恋曲;巴雅特为古突厥人部落之一,含有上苍的意思;纳瓦意为声音、鸣叫、鸣啼;木夏乌热克意为十分刺激;且比巴亚特、依拉克可能是部落的名称。
  
  木卡姆之魂
  木卡姆艺术之所以千年流传,经久不息,其灵魂在于它是维吾尔人的爱情史诗经典。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滋润和伴随着木卡姆艺术的传播和演变,贯穿于音乐的每个章节、每个细节,成为木卡姆艺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传,远古时候,王爷的公主喜欢上了乡村歌手玛卡。王爷很生气,派人将玛卡抓来。王爷说:“你个穷小子不知天高地厚,还想娶我的的女儿。”玛卡说:“我是真心喜欢公主,音乐是我们爱情的见证。”王爷想捉弄一下这个乡下人,就说:“好吧,你要是能把门口那块磐石敲出音乐来,我就答应你。”玛卡走上前去,双手轻轻拍打磐石,美妙的旋律就响起来了。王爷很吃惊,又说:“你把门前的那根廊柱弹出琴声来。”玛卡默默走去,左手扶柱,右手弹拨,悠扬的琴弦飘飘悠悠,宛如仙乐,在场的人如痴如醉。王爷震惊了,马上答应了婚事,玛卡也成了宫廷乐师。这就是木卡姆音乐的初始。
  16世纪,叶尔羌汗国时期,王后阿曼尼莎罕酷爱诗歌和音乐,她带领乐师和歌唱家广泛收集民间音乐、诗歌、爱情故事,她还亲自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爱情诗歌,并以爱情诗歌为主线,将本民族的生活方式、性格特征、道德观念及文化内涵融入其中,编排成十二套曲,形成木卡姆音乐体系。在阿曼尼莎罕王后的影响下,木卡姆音乐成为宫廷音乐,也在民间广泛流传。也许从那时起,木卡姆艺术就成为了凝聚维吾尔族人民情感世界的精神之魂。
  也可以说,十二木卡姆是历代乐师的杰作,是历代诗人的杰作,是诗歌和音乐的完美组合。诗歌是乐器的精魂,音乐是诗歌的延伸;没有爱情诗歌,就没有木卡姆艺术。
  美好的爱情、高尚的道德、博大的爱心、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是木卡姆艺术发展的源泉,也是木卡姆艺术生生不息的灵魂。
  
  木卡姆老人
  他们个个都像一件跨世纪的古董,是经久的岁月里兀然站立的都它尔或萨它尔,闪烁着古朴而凝重的光泽;他们的眼神宁静而闪亮,如透亮的清泉汩汩地流淌着时光、岁月和生命交织的旋律;他们脸上沟壑纵横,仿佛火焰山那上千条沟沟坎坎的微缩,却又泛着自然的红润;他们微笑的表情仿佛沉醉在深远的思索中,又仿佛陷入音乐的某个乐章,令你想起一件等待弹奏的乐器。
  但是,每当音乐响起,那一张张褶皱的脸顿时阳光灿烂、山泉奔流、原野欢唱。白云、溪流、山川、快乐的歌声,从他们沧桑的脸上倾泻而出,恍如鲜活的乐谱。
  他们行走或者站立,甚至三三两两在一起交谈时,说话的姿势、轻轻比划的手势、爽朗的笑声,伴随着古老话语的发音里淡淡的忧郁,令你如同置身于一场随意开场的木卡姆演奏会……
  
  铁匠琴师
  在木卡姆村,铁匠阿不力孜是个有名的琴师,没有人会想到,整天与炉火、铁锤、炽热的铁为舞的阿不力孜,放下手里的活,拿起萨它尔,粗壮的手指轻轻弹拨,神秘的音乐就会响起。那音乐像是从天上飘下来的,带着云朵绵绵的韵律;那音乐像是从火炉里跳出来的,带着刚劲的力道和火一般的热情……
  炉火烧红了铁,铁锤锻打出镰,铁匠弹奏萨它尔,萨它尔流淌仙乐。炉火把院落照得透亮,音乐把世界微缩进人们的心房,升上辽阔的云天。
  面对人们的疑惑,阿不力孜哈哈大笑起来,他用结实的手拍拍胸口说:“哎,这音乐么,是快乐。我高兴的时候弹唱,快乐就会传到天上,云朵也会微笑。我忧伤的时候弹它,忧伤就会从心底流出,随着音乐流向远方。”
  
  打馕的鼓手
  快乐的打馕人牙生每天在街边和面、压饼、贴饼、收馕,一道道程序像流动的乐章。他一边打馕,一边吆喝:“哎,刚出坑的热馕!”他的吆喝声和香喷喷的气息在街道里涌来涌去。
  一会儿,他擦干净了手,拿起达卜(手鼓)拍打起来,那鼓点节奏欢畅,铜环音色干脆,仿佛他手里旋转的馕在炙热的囊坑里散发着熟味的清香。他说:“哎,粮食是大地的精华,达卜是音乐的灵魂;粮食在火中变成馕,达卜在拍打中变成曲。达卜和粮食,音乐和馕,都是我们的生活啊!我每天敲鼓、打馕,打馕、敲鼓,馕给了我力气,音乐从我的手流进馕里。”呵,好精彩的广告词。
  
  瓜地情歌
  善种甜瓜的依布拉音有一副好嗓子,他最喜欢唱《乌夏木》这组爱情乐章。
  春天的时候,甜瓜花儿刚刚开放,一朵朵金色的小花宛如无数盏黄金的灯笼,在田田的绿浪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有人问:“哎,依布拉音,难道瓜秧子也能听懂音乐吗?”依布拉音笑了笑说:“音乐是通神的,花是有灵性的。甜瓜开花的时节,也是它们的爱情季节,音乐使它们的爱情更加甜蜜,结出的瓜也最甜。等到瓜成熟的时候,依布拉音的瓜就是最甜的。”大家都说是因为音乐的缘故,是依布拉音甜蜜的情歌使甜瓜更甜的。
  
  琴弦上的村落
  走近木卡姆村,古风古韵的民居炊烟袅袅,浓绿的树阴下,老人们在说唱,安静的街巷像是一种深长的回忆。
  蓝天,炊烟,村落,树阴,老人,音乐。
  看惯城市的人会一下被这样的场景打动了。这里,白云静默安详,大地祥和宁静。一排排黄泥土坯屋舍像立起的手鼓方阵,隐在树阴里,又像一排站立的萨它尔,弹奏着心灵的琴弦。微风轻轻吹过树枝,音乐在音乐里穿梭,时光在时光里流淌,心灵在心灵里沉静。岁月如歌,时光如舞,薄云如泣,清风如诉,仿佛整个村落连同这一大片天空和大地都沉静在一种古韵悠悠的韵律里。
  这就是鲁克沁。
  鲁克沁是全国民俗文化村,是吐鲁番木卡姆艺人最集中的地方。这里上岁数的老人大多都会木卡姆,有的弹一手精湛的萨它尔,有的弹一手绝妙的都它尔,有的是潇洒自如、酣畅淋漓的鼓手。有的萨它尔是世代相传的,一把桃木琴传了好几代,琴弦上留下祖辈弹奏的虔诚和韵味,弹奏时不知不觉就进入祖传的韵律和脉搏里;有的都它尔的杏木琴把上刻着祖辈的名字,仿佛一部音乐家谱;有的手鼓上的羊皮换了三次,木框依然是祖上留下的那个圆形木框,拿着顺手,用着亲切,回音响亮。有的老人能唱一个套曲,有的能唱三个,而完整地能够唱完十二套曲的人几乎没有了。
  近些年来,老艺人们一个一个地去世。弥留之际,他们一定抚摸了陪伴他们一生的都它尔、萨它尔或达卜,琴弦上时光浮现,都它尔在弹拨、萨它尔在弹唱、达卜冬冬作响。美好的时光在他们血液里涌动,那欢乐的歌舞、那忧伤的唱词、那优美的旋律,多么幸福啊!这就是他们的家园,琴弦上的村落,幸福的家园。他们神情安详,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切。他们内心深处向苍天和大地祈祷,向吐峪沟方向默默祈祷。他们的脉搏在身体里缓缓停滞,他们的目光停留在木卡姆的节奏里,他们的生命停留在音乐的世界里,而他们的灵魂却伴随古乐升腾,注入木卡姆音乐,注入世人的灵魂……
  是啊,生命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生活需要音乐艺术的滋润。
  为了留住古老的木卡姆艺术,留住这些古老音乐的活化石,为人类留下一片心灵的空间,为情感留下一片圣洁的领域,为生活留下一片纯净的天空,鄯善人行动了。他们在鲁克沁成立木卡姆艺术中心,搭建起木卡姆表演台,修建了木卡姆艺术陈列室、木卡姆艺术排练厅,组织专家和艺人们走村串户,挖掘遗落民间的传统剧目、唱词,收集民间歌谣及优秀的舞蹈形式。并且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排练出内容新颖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歌舞剧目,到国内外巡回演出,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好评,英国女王亲自接见了这些乡村艺人。村里组织老艺人向有潜力的新人授艺,开办了木卡姆小学,挑选了40余名10岁以下儿童系统地学习木卡姆。通过专家及老艺人口传身授,从器乐、舞蹈、演奏,到唱法、身法、步法的细节,渗透到对艺术的领悟、唱词的语调、情感的释放等方面,将艺术精髓传承下去,保持并发展木卡姆艺术。
  夕阳西下,微醺的风拂过村舍,氤氲的霞光抚慰世界。夕阳柔美的光线把古老村落的琴弦轻轻弹拨,一支古典乐曲在心灵深处低低回旋。悠远的歌声从古巷深处传来,老艺人略带沙哑的嗓音、苍劲而又悲凉的旋律,仿佛时光隧道里一声轻叹,转瞬就将我们带进了历史深处……
  啊,十二木卡姆,美酒一样的歌舞,天籁一般的音乐,让人如梦如醒、如醉如痴。那是一幅幅历史深处的画卷,那是一曲曲生命至爱的乐章,那是诗歌里的音乐,是音乐里的诗歌,是生命的艺术,是生活的旋律,是爱的倾诉……
其他文献
[摘要]天水古民居是古城天水特有的资源和宝贵财富,由于年代久远、保护不力等因素,正面临着墙体老化、生物侵蚀等病害,总体状况令人担忧。本文以飞将巷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考察,重点调查古民居房屋中存在的病害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关保护建议。  [关键词]天水古民居;病害调查;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G2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
期刊
[摘要]在甘肃省图书馆,珍藏着一幅王鸣盛的山水图。王鸣盛为清乾嘉时期著名史学家和考据学家,他还是一位书画家,其书画作品流传存世极少,更显其珍贵。本文介绍了王鸣盛山水图的流藏经过,并对其书画艺术略作探讨。  [关键词]王鸣盛;山水图;书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4-0088-02    王鸣盛为我国清代著名文人学者,因其史学名著
期刊
[摘要]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理论方面缺乏调查研究与归类整理;从事基层群众文化的工作人员专业结构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人员年龄断代问题也较为严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单位设施落后、缺乏自我宣传意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单位的资金来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本文从以上四方面探讨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转变工作观念、实施文企联姻战略和充分利用媒体力量等一些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期刊
[摘要]凡高为荷兰画家,弗里达卡洛为墨西哥画家,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都有着苦难而坎坷的人生经历,也都绘制了大量的自画像作品。本文主要从绘画角度对他们的自画像创作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关键词]凡高;弗里达卡洛;自画像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4-0090-02    一、 不同的创作动机  凡高认为画自己并不容易,同时
期刊
[摘要]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遍布我国各地的重要旅游资源。掌握一定的书法知识,是对旅游院校学生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将来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本文论述了在旅游院校中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旅游院校书法教学的现状,并就如何搞好旅游院校书法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旅游院校;书法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
期刊
“炳灵”是藏语“强巴炳灵”的音译,意译相当于汉语的“千佛山”、“万佛洞”。炳灵寺石窟的正式营建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后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各代不断开凿修造,元、明时期仍有修妆绘饰。现存窟龛216个,塑像800余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71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为主体,其中唐窟占2/3以上,共计20
期刊
2011年10月16日,甘肃省旅游局在兰州召开全省旅游市场工作会议。甘肃省旅游局局长黄周会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杨宇宏、火玉龙、刘亚玲、王富民、何效祖等局领导出席会议,甘肃省旅游局各处室、事业单位负责人,各市州旅游局局长、重点旅游市县区旅游局长、5A级旅游景区、部分4A级旅游景区、部分旅行社、甘肃机场集团、驻甘各航空公司营业部负责人和主要新闻媒体记者参会。  会议首先传达了2011年全国旅游市场工
期刊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地区的文化符号,记录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演进历程。新疆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发展文博事业条件得天独厚。对于新疆来说,先民留下的文化遗产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将这些宝贵资源开发好、保护好、利用好,将对新疆乃至对全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疆;博物馆;文博事业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日益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以云浮市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山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并详细阐述了应确立的思想观念,提出了山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关键词]山区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精神文明  [中图分类号]G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4-
期刊
从兰州乘车四个多小时便可到达永登县的连城,著名的连城鲁土司衙门就坐落于大通河畔。  发源于青海省哈斯湖的大通河蜿蜒流淌到兰州境内,从西固区的达川汇入黄河。连城是一座小镇,但因有了一座鲁土司衙门,小城就有了一份底蕴和大气。  元明清时期,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西南、西北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用羁摩、笼络政策,分设由各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分土司民”之官,简称为土司。各族土司统其部族,对中央政权负征调、守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