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开展思想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f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分利用校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有利于巩固党在政治、思想领域的领导地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党的方针路线,而且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社会变得更加民主、文明。可以说这些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和谐社会等我党提出的正确思想指导下才取得的成绩,实践和历史都已经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够救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够建设好中国。然而,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进步了,但社会中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反而有所减退、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有所怀疑。这些都要求我们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应该抓住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他们是未来的主人。只要在大学生中间确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那么就可以保证多数大学生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实党的队伍,保证党在政治、思想领域的领导地位。
  有利于社会思想稳定,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政治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变得更加多元而开放。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思潮在社会中激荡撞击,社会在变化中发展前进。但同时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到,在21世纪头十年行将过去之际,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涌现,有进一步激化的风险。这在世界各国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即国民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上下时整个社会面临一个坎,社会矛盾涌现:收入差距加大、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如果能够顺利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地迈过这个障碍,那么就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国家的发展不可限量;而一旦在这个关键时期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而使之激化甚至总爆发,那么对于社会秩序、经济建设的打击将是致命性的。利用校网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社会稳定而言意义非凡。众所周知,大学生这个群体思想活跃,正义感、爱国心都表现得很充分,但同时大学生又思想发展不够成熟,易情绪化,易受鼓动,往往成为各种社会运动的主力军。这些特点要求我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起来,使之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仰,这对社会思想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大有裨益。
  有利于培养政治坚定、思想向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思想文化素质最高的群体,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同时思想也最为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由于其社会经历不足、阅历较浅,思想不够成熟和稳定,对于事物的判断力正在形成之中,这样对于不健康思想、不正之风的抵御能力也较弱;而且对于各种挫折和压力的抗压性不足,在生活上和学习中遇到的不顺利可能对之产生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所以,总体上大学生的思想欠成熟,对外界不良思想的抵御能力较弱,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对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帮助,那么很有可能使其偏离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道路,导致社会主义建设的变质或者迷失方向。而新时期下利用校网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独具其优势,一方面校网作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工具,大学生对之拥有较浓厚的兴趣,这对较为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加分;另一方面,校网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宣传方式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式方法上也更加多样化,效果也更为明显。
  利用校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加大对校网的投入建设,建设一支技术过硬、专业技能优秀的人才队伍。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了校网这一基础设施的支持,再好的创意和点子也难以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而一支技術过硬、专业技能优秀的人才队伍则是操纵校网这一工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这二者各有侧重,教育队伍必须依靠校网才能施展拳脚,而在技术不过关的教育者那里,先进设备只是一堆昂贵的装饰品,专业技能不足的教育者也会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总而言之,网络基础设施和教育人才决定着利用校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加大对二者的建设投入势在必行。
  将民情民意沟通反映渠道和舆论引导的有力工具相结合。校网作为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又是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对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的思考结果在校网上可以相互交流;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可以通过校网发表自己对学校管理的不解和疑惑、建议和意见等,而管理者——学校方面可以通过校网得到对自己管理教学工作的反馈,参考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校方可以对自己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瑕疵进行修正。作为信息交流平台和民情民意的反映渠道,校网可以反映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民情民意;而作为舆论引导的有力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校网对民情民意的关注点加以了解和把握,同时结合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舆论引导工作。表面看来,民情民意的反映和舆论引导工作是不相干的两个方面,但实际上二者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只有把握了民意的走向和民情冷暖,才能对症下药,对之针对性地引而导之,使民情民意关注的焦点问题得到比较妥善的解决;只有将民情民意妥善地安抚好,才可能使舆论引导工作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设计达到既定目标。而将这两方面的工作加以结合后会大大打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局面。
  加强网络的监督和管理,避免不良信息的侵蚀。互联网是信息大爆炸时代的集中体现,在网络中,全世界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将其拥有的信息予以共享和散布,而有需要的人可以在网络中找到各式各样的信息和资源。这样就出现了信息冗余和有害信息的问题:所谓冗余信息是指占用网络带宽资源或者消耗网络使用者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的大量的无用信息;而所谓的有害信息则指那些内容上与社会政治主流不相吻合,甚至背道而驰的一些信息。具体到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害信息包括色情暴力信息、反动宣传信息等,这些不良信息的危害性不可小觑:色情信息是精神鸦片,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暴力信息则可能使青年人产生模仿倾向,恶化社会治安并且使一些人误入歧途;而反动宣传信息则更是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开展,更是直接破坏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是把双刃剑,对其作用应做一分为二的认识,对其分享学习资源、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而对其传播有害信息方面的负面影响应加以克服和防范。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严格防范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可以重点从网监的工作着手,加大对技术装备的投入。
  利用校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完善。互联网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知识来源,并且深刻变革了人类的交流沟通方式,我们可以依靠互联网实现不见面的、千里之外的实时交流;互联网从各个方面都深刻地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学生通过网络得到了很多传统上只有少部分人才能拥有的信息,这就导致他们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方式产生了排斥心理,他们不会轻易地接受任何人的一面之词。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努力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特征,变革传统的工作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而非直接告诉他们孰是孰非;要允许他们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然后对其思考成果进行评价,而非简单的灌输教育、替代思考。
  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不同的,进而导致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学历层次、文化程度越高者对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思考得越多,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而文化程度较低者则思考较少,并且受到非主流思潮冲击较少。这就决定了我们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做出灵活调整,不能一刀切、机械行事。
  营造民主、宽松的气氛,鼓励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在利用校网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注意为其提供一个平等、宽松、民主的言论环境,只有这样才会使其保持理性而且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教育者的权威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这就需要教育者主动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是相互的,只有教育者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他自己也才会得到同样的尊重;其次应鼓励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少为学生人为设定一些条条框框,多为其提供一些便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放松引导学生向上、向善,为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足矣。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着我党的执政地位、关系着我国的历史性复兴,所以应常抓不懈。而校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巨大,我们应继续探讨其应用,并使其在我国高等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戴元光、金冠军:《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
  编校:施 宇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