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探索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0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存在的访问率,利用率低,服务和反馈不协调,资源更新频率低以及建设与应用脱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思路,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精品课程 网络资源 软件工程 计算机辅助教学
  榆林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213)
  1、引言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特指为某一门精品课程而设立在网络上的,为特定对象(一般是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取或收益的资源。作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载体的这部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称为软件,或者应用性有特殊要求的软件,该软件必须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恰当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软件在开发的时候,都有自己严格的流程,要遵循严格的软件工程思想。软件工程作为一种工程思想,可以有效的合理组织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采用这种思想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的开发效率以及最终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精品课程在建设的时候也应该遵循这一思想,从而使得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能够有机的结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及应用现状,接下来介绍了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最后给出了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通过软件工程思想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应用,可以使得资源更加规范化、更新更加及时,同时可以增加网络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互动性及可维护性。
  2、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及应用现状
  有文献[1]曾提出了从可学习的视角,对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与评价进行了探索,认为当前包括国家级的一万多门精品课程在内的大多数精品课程仅能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但离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及满足感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聂志成、石娜等人则分别在文献2,3中对网络精品课程当前的建设现状中存在的互动性、更新及时性等做了分析,认为多数精品课程缺乏对学习环境的设计,不能及时评价,互动性差,资源更新不及时。在此以榆林学院为例,自升本以来,一直注重面向本科教学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自2005年以来,已完成了6门省级精品课程、61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所有课程都按照相关的标准,严格把关,相关教学资源均已上网,学生可以方便的通过网络,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这部分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课件、电子教材、作业习题、课程授课录像、考试模拟试卷等。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从使用者(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些网络课程的使用率是比较低的。资源的更新频率也不尽人意,有的自精品课程网站建起来后,甚至从来没有更新过,资源的使用过程中的可互动性比较差,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
  3、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
  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对软件开发研究,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即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软件危机时刻存在,经过了软件危机,人们意识到,在整个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思想,软件工程思想。
  根据软件的功能大小,可以确定其开发的周期,而软件的生命周期被视为软件工程的基础。软件生命周期是从时间角度把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过程划分为相对独立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尽可能独立,同一阶段任务的性质尽可能相同。软件的生命周期的划分有多种方法,其中比较典型的阶段划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维护等八个阶段,总体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三个时期组成。[4]
  4、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作为某一门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在组成和构建上,必须可以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按照教育学的规律来恰当体现教学目标、策略和内容,其往往包括网络课件、练习题库、模拟实验等一切支持该课程网络学习的教学软件的总和。在整个资源的建设上,完全可以引入软件工程思想。下面将对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开发的生命周期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生命周期指的是上述一切教学软件总和从提出、开发到淘汰的过程,我们根据该一系列软件的特性,根据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使命,可将其生命周期分为总体项目的规划、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以及评价和维护等几个阶段。
  (1)项目的规划阶段
  精品课程的建设不同于一般的软件开发,其目的是为了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因此,在回答“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可行的解吗,系统必须做什么?”的问题就变为要选择那些资源,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资源,如何来呈现这一系列的资源,要达到什么效果,学习对象是谁?等。在该阶段,必须明确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必须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2)总体设计阶段
  总体设计阶段要确定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总体构建,具体的需要由哪些资源来构成,他们如何被组织,每一种资源在实现上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考虑这些技术的实现难度以及与其他实现技术相比的优劣等。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设计一个资源的总的构建图以及各部分资源相互之间的关系图。在这一阶段中,要注意教学设计和资源结构设计的的关系,他们是针对不同的中心来设计的,前者是从课程教学的角度来设计的,而后者则必须考虑资源信息的层次结构及浏览顺序,需要确定各个资源之间的线性结构、网状结构或者混合结构方面的展现方式。
  (3)详细设计及实现阶段
  详细设计和实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前一阶段的总体设计,来对各个资源进行具体的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会涉及到选择何种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等问题,这些取决于各资源软件的呈现方式及网络资源的运行环境。在此阶段,应根据不同资源的具体要求,分别来进行设计实现,尽可能的达到总体设计目标要求。
  (4)评价维护阶段
  精品课程的评价,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于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目前的建设现状来看,这一阶段是最为缺乏的。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试用评价和维护修改调整。通过学生对该资源的试用情况的反馈,从总体结构上,要对资源的构建进行调整,对于不适应与某一门课程的资源,可以去掉,对于学生希望得到资源,可以重新添加;从单个资源的呈现方式及信息展现的层次等方面,要考虑进一步的优化,以期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使用。该阶段是一个渐进的完善整个精品课程网站的过程,从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发布一直到最终的淘汰,自始至终都应该存在。
  5、结束语
  当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两点,第一是精品课程网站在制作过程中缺乏规划,包括认真的需求分析、资源构建的详细设计、对教学规律的熟练掌握及对教学大纲的精准掌握等,存在为建而建的嫌疑;第二是制作网络资源的技术手段单一,只是简单的资源的堆积,制作人员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素养偏低。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网站建设规划,引入软件工程思想来指导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应用、维护等,以提高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可用性、互动性及可维护性;对于第二个问题,需要注重培养制作人员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掌握,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佑镁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可学习性研究. 中国远程教育 2011,(1)
  [2]聂志成 地方本科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现状及建设策略 广西教育 2011(11)
  [3]石娜,石梅香 高职网络精品课程资源运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职业教育研究 2010(8)
  [4]张海藩 软件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王建强(1977.8--),山东潍坊人,男,讲师,硕士。
其他文献
从河西走廊的安西到新疆第一个绿州——哈密的距离近400公里,中间间隔着茫茫戈壁。路面情况复杂,在这种复
期刊
摘要重点分析当前砖砌体房屋抗震现状,施工质量差、砂浆强度低、缺乏抗震构造措施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也是影响房屋抗震性能的主要方面,从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角度,对砖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提升作探讨。  关键词砖砌体房屋;抗震;施工  中图分类号TU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62-0031-01    历次地震,村镇建筑受灾情况最为严重,主要原因是村镇住宅大多为砖砌体或者石结构
通过试验和生产示范总结出甘薯"三段四期"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将甘薯从育苗到贮藏保鲜分为三个阶段,即育苗阶段、大田栽培阶段和贮藏阶段.根据甘薯生育特性,将甘薯大田栽培管
针对矿井煤炭自燃问题,在传统水玻璃凝胶中加入凝胶增塑剂,制备了新型塑性凝胶。与水玻璃凝胶相比,塑性凝胶保水率提高54%,抗压强度提高11%。塑性凝胶有效改进了水玻璃凝胶固
以讲述记忆对学习的重要性,记忆规律的培养方式,在时间上利用记忆规律以及多方面进行记忆强化来阐述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记忆规律的培养。
皖油17号(原代号9605)是由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3A与雄性不育恢复系H3C配组选育而成的甘蓝型三系双低杂交油菜,2001年9月1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预应力混凝土由于解决了普通混凝土抗裂性能差的缺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中,备受业内人士青睐。讨论预应力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在上一讲中,我们就产生右曲球和左曲球的非技术因素做了一个分析,同时介绍了球具选择对击球的影响,这次,我们将讲解产生右曲球和左曲球的技术因素,即打球动作上的问题和纠正。众所
期刊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外合作办学是时代背景下跨国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实践。从中外合作办学的兴起、中外合作办学的定位、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针对该课程存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陈旧、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知识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方法,包括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