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这种影响对儿童而言尤为深远。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其内心世界是相当丰富多彩的,而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具备超乎常规的想象力,对世间万物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对色彩的感知是相当敏感的。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色彩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因此探析儿童色彩心理认识是必要的。
关键词:儿童 色彩心理 色彩认知
“儿童是未来”,儿童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色彩可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成长。有研究表明,儿童处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其性格动、静是不一样的。生理学家及心理学家对人的成长分为:婴儿期(0~1岁)、儿童期(1~12岁)、青少年期(12~18岁)、成年期(18岁以后)。而对儿童期(1~12岁)的儿童又根据其成长的年龄段的特性又将儿童期划分为:先学前期(1~3岁)、幼儿期(3~6岁)、学龄期(6~12岁),三个年龄段。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色彩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一、(1~3岁)先学前期色彩心理认知
1.先学前期视觉的发展
先学前期的幼儿刚脱离婴儿期,生理系统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视觉生理系统发育尚未健全,注意力不集中。视觉的发展表现在视觉敏度和颜色视觉两个方面,视觉敏度也就是所谓视力,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先学前期幼儿的视力不断增长,颜色视觉初步出现。
2.先学前期心理的发展
先学前期的幼儿活动的独立性较差,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如果没有成人的语言提示,他们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无意义的动作阶段而不产生任何想象。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交际的能力受到限制,他们的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变化,常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3.先学前期色彩的认知
先学前期幼儿开始认知色彩和形状,视觉生理系统发育尚未健全,此阶段的幼儿对外界有极强的感知力。研究发现,此阶段的幼儿能够认识红色、绿色、黄色、和蓝色四种颜色,喜欢纯度较高、对比明显的色彩。
研究表明: 1~2岁的幼儿能认识红颜色,2~2岁半的幼儿能逐步区分红色与绿色, 2岁半~3岁的幼儿能区别黄与蓝色。此阶段的幼儿能够认识的颜色依次为:红→绿→黄→蓝四色。
二、(3~6岁)幼儿期色彩心理认知
1.幼儿期视觉的发展
3~6岁幼儿期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幼儿视力处于快速成长时期,辨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逐渐增强。
2.幼儿期心理的发展
3~6岁幼儿期的儿童,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能做较复杂的动作,学会照顾自己,语言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记忆力等进一步发展,大脑的构造与功能日趋完善。在感知上,表现出知觉过程,往往是凭直觉对对象进行整体性的判断,而非理性的;在记忆上,表现出具体形象记忆;在想象上,表现出出人意料之外的独特想象;在感情上,表现出易共鸣、易移情。
这一阶段幼儿逐渐意识到性别之分——女孩要做妈妈,男孩要做爸爸。所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模仿成人的活动。儿童表现出对周围事物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凡是符合幼儿期儿童兴趣的事物,都能引起儿童的注意。美国心理学家詹姆(W.James)指出:“注意是心理以清晰而又生动的形式对若干种似乎同时可能的对象或连续不断的思维中的一种占有。它的本质是意识的聚焦、集中。”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它对心理过程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所以注意是完成各种活动的重要心理条件。研究表明,幼儿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幼儿的认知活动的效果与其注意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3.幼儿期色彩的认知
3~6岁是幼儿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期儿童视觉生理系统处于快速成长时期,辨别颜色的能力逐渐增强。1993年丁秀玲研究了(3~6岁)幼儿期儿童对色彩的视觉感受、情感感受和象征感受,发现:幼儿在色彩感受上存在差异,色彩的视觉感受最强,情感感受和象征感受要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①幼儿期儿童对色彩的冷色、暖色有一定的识别能力,65%以上的幼儿期儿童能够感受到色彩的冷暖,并且普遍表现为喜欢暖色。②幼儿期儿童对色彩的轻重感识别力较强,多数幼儿能说出色彩的轻重感觉。③幼儿期儿童对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选择,表现为60%以上与专家的选择相一致,这表明幼儿期儿童已具有较好的色彩搭配的感觉。④幼儿期儿童对色彩审美趣味的偏好,由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构成转向色彩协调柔和的色彩构成。6岁儿童对色彩有较强烈的情感体验,不仅用“高兴”、“快乐”、“开心”等来描述这些色彩,而且还有反向的情绪投射,且易发生情感联想。
此阶段的幼儿智力增长较快,颜色上从4种增长到7种基本的颜色,能从浑浊暗色中判别明度较大的色彩。
研究表明:3岁的幼儿还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调;从4岁开始,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才逐渐发展;5岁儿童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有80~90%的3岁儿童能认识红、黑和白色,其次容易认识的颜色是黄色和绿色,再次是桔红色、棕色和紫色等。4岁以前的孩子还分不清绿色和蓝色,紫色和蓝色也容易混淆。
三、(6~12岁)学龄期色彩心理认知
1.学龄期视觉的发展
6~12岁学龄期的儿童视觉神经系统结构成长基本成熟,大脑皮层功能更加发达,脑的重量仍在继续增加,特别是大脑额叶的显著增大大脑兴奋功能加强,注意力不集中。他们理解图形语言的能力和认识色彩的能力迅速发展。
2.学龄期心理的发展
儿童进入学龄期的重大变化是把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此阶段的儿童已经有了相当的独立性,交际范围的扩大,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情感体验不断深刻。他们更有主见,有自己喜爱的产品、喜爱的色彩,对产品的购买有了一定的决策权,他们不怎么擅长阅读,但是他们理解图形语言的能力和认识色彩的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也开始随着数学知识的增加而发展。
3.学龄期色彩的认知
学龄期的儿童视觉神经系统结构成长基本成熟,能将光谱中的全部颜色与它的名称牢固地联系起来,对一些事物具有一定的认识理解能力。
研究表明:学龄期的儿童能够将光谱中的全部颜色与它的名称牢固地联系起来,能准确的表达色彩的感受,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认识理解能力。
四、小结
儿童心灵是一个童话心灵,色彩世界更是一个神秘王国,研究儿童心理上的色彩,可以帮助我们更多的了解儿童的色彩反应,以便设计出更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设计作品来。
参考文献:
[1]高月梅等:《幼儿心理学》,浙教育出版社,第101页。
[2]孙起英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大出版社,第44页。
作者简介:
曹文译,女,任教于重庆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关键词:儿童 色彩心理 色彩认知
“儿童是未来”,儿童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色彩可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成长。有研究表明,儿童处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其性格动、静是不一样的。生理学家及心理学家对人的成长分为:婴儿期(0~1岁)、儿童期(1~12岁)、青少年期(12~18岁)、成年期(18岁以后)。而对儿童期(1~12岁)的儿童又根据其成长的年龄段的特性又将儿童期划分为:先学前期(1~3岁)、幼儿期(3~6岁)、学龄期(6~12岁),三个年龄段。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色彩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一、(1~3岁)先学前期色彩心理认知
1.先学前期视觉的发展
先学前期的幼儿刚脱离婴儿期,生理系统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视觉生理系统发育尚未健全,注意力不集中。视觉的发展表现在视觉敏度和颜色视觉两个方面,视觉敏度也就是所谓视力,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先学前期幼儿的视力不断增长,颜色视觉初步出现。
2.先学前期心理的发展
先学前期的幼儿活动的独立性较差,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如果没有成人的语言提示,他们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无意义的动作阶段而不产生任何想象。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交际的能力受到限制,他们的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变化,常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3.先学前期色彩的认知
先学前期幼儿开始认知色彩和形状,视觉生理系统发育尚未健全,此阶段的幼儿对外界有极强的感知力。研究发现,此阶段的幼儿能够认识红色、绿色、黄色、和蓝色四种颜色,喜欢纯度较高、对比明显的色彩。
研究表明: 1~2岁的幼儿能认识红颜色,2~2岁半的幼儿能逐步区分红色与绿色, 2岁半~3岁的幼儿能区别黄与蓝色。此阶段的幼儿能够认识的颜色依次为:红→绿→黄→蓝四色。
二、(3~6岁)幼儿期色彩心理认知
1.幼儿期视觉的发展
3~6岁幼儿期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幼儿视力处于快速成长时期,辨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逐渐增强。
2.幼儿期心理的发展
3~6岁幼儿期的儿童,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能做较复杂的动作,学会照顾自己,语言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记忆力等进一步发展,大脑的构造与功能日趋完善。在感知上,表现出知觉过程,往往是凭直觉对对象进行整体性的判断,而非理性的;在记忆上,表现出具体形象记忆;在想象上,表现出出人意料之外的独特想象;在感情上,表现出易共鸣、易移情。
这一阶段幼儿逐渐意识到性别之分——女孩要做妈妈,男孩要做爸爸。所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模仿成人的活动。儿童表现出对周围事物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凡是符合幼儿期儿童兴趣的事物,都能引起儿童的注意。美国心理学家詹姆(W.James)指出:“注意是心理以清晰而又生动的形式对若干种似乎同时可能的对象或连续不断的思维中的一种占有。它的本质是意识的聚焦、集中。”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它对心理过程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所以注意是完成各种活动的重要心理条件。研究表明,幼儿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幼儿的认知活动的效果与其注意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3.幼儿期色彩的认知
3~6岁是幼儿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期儿童视觉生理系统处于快速成长时期,辨别颜色的能力逐渐增强。1993年丁秀玲研究了(3~6岁)幼儿期儿童对色彩的视觉感受、情感感受和象征感受,发现:幼儿在色彩感受上存在差异,色彩的视觉感受最强,情感感受和象征感受要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①幼儿期儿童对色彩的冷色、暖色有一定的识别能力,65%以上的幼儿期儿童能够感受到色彩的冷暖,并且普遍表现为喜欢暖色。②幼儿期儿童对色彩的轻重感识别力较强,多数幼儿能说出色彩的轻重感觉。③幼儿期儿童对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选择,表现为60%以上与专家的选择相一致,这表明幼儿期儿童已具有较好的色彩搭配的感觉。④幼儿期儿童对色彩审美趣味的偏好,由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构成转向色彩协调柔和的色彩构成。6岁儿童对色彩有较强烈的情感体验,不仅用“高兴”、“快乐”、“开心”等来描述这些色彩,而且还有反向的情绪投射,且易发生情感联想。
此阶段的幼儿智力增长较快,颜色上从4种增长到7种基本的颜色,能从浑浊暗色中判别明度较大的色彩。
研究表明:3岁的幼儿还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调;从4岁开始,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才逐渐发展;5岁儿童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有80~90%的3岁儿童能认识红、黑和白色,其次容易认识的颜色是黄色和绿色,再次是桔红色、棕色和紫色等。4岁以前的孩子还分不清绿色和蓝色,紫色和蓝色也容易混淆。
三、(6~12岁)学龄期色彩心理认知
1.学龄期视觉的发展
6~12岁学龄期的儿童视觉神经系统结构成长基本成熟,大脑皮层功能更加发达,脑的重量仍在继续增加,特别是大脑额叶的显著增大大脑兴奋功能加强,注意力不集中。他们理解图形语言的能力和认识色彩的能力迅速发展。
2.学龄期心理的发展
儿童进入学龄期的重大变化是把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此阶段的儿童已经有了相当的独立性,交际范围的扩大,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情感体验不断深刻。他们更有主见,有自己喜爱的产品、喜爱的色彩,对产品的购买有了一定的决策权,他们不怎么擅长阅读,但是他们理解图形语言的能力和认识色彩的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也开始随着数学知识的增加而发展。
3.学龄期色彩的认知
学龄期的儿童视觉神经系统结构成长基本成熟,能将光谱中的全部颜色与它的名称牢固地联系起来,对一些事物具有一定的认识理解能力。
研究表明:学龄期的儿童能够将光谱中的全部颜色与它的名称牢固地联系起来,能准确的表达色彩的感受,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认识理解能力。
四、小结
儿童心灵是一个童话心灵,色彩世界更是一个神秘王国,研究儿童心理上的色彩,可以帮助我们更多的了解儿童的色彩反应,以便设计出更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设计作品来。
参考文献:
[1]高月梅等:《幼儿心理学》,浙教育出版社,第101页。
[2]孙起英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大出版社,第44页。
作者简介:
曹文译,女,任教于重庆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