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微型金融产生的行业现状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34940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金融改革所逐渐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不断为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而随之发展变迁。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979年之后的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979-1993年,独立农村金融安排的形成。从“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向专业化分类的金融体系转变。这一个时期,中国经济改革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金融获得了较大发展。其中包括恢复中国农业银行、改革农村合作信用社、试办农村邮政储蓄业务等。
  (2)1994-2002年,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这一阶段,国家成立了农发行,农信社从农行中分离出来,农业银行进行了商业化改革,从而形成了以正规金融为主体的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
  (3)2003年至今,农村金融市场化程度提升深化阶段。政府进一步放宽了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农村金融竞争主体日趋多样化。信用社进一步改革,农发行、农业银行与邮储改革,农业保险与信用担保进一步发展,国家成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系统进一步完善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与我国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它的发展仍然滞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正规金融机构从农村市场大量撤出,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所剩无几。根据农业部对2万多个农村固定观察点的统计,2010年,農户借贷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比例为20.31%,比2003年增加了6.45个百分点,信用社贷款占到25.59%,比2003年增加了6.69个百分点,但非正规金融,即民间借贷仍然是农民获得信贷的首要来源,占比为52.91%。 虽然非正规金融在弥补农村资金缺口的供需矛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没有得到国家的承认和法律的认可,农村金融陷入困局。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农村商业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农村政策性金融以及农村民间金融。金融中介,能否高效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关键在于它能否有效利用乡村既有的组织资源与信息资源解决信息不对称和经营效应低的问题。然而无论是习惯了城市金融需求的商业性金融,还是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所设立的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等都在农村市场发挥作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给予金融资源支撑,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由此也成为金融改革关注的焦点。
  (1)农村金融的特殊性
  我国农村金融陷入困局在客观上除了金融体系的滞后发展之外,更大程度上也在于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特殊性,而最初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也恰恰忽视了这个最重要的因素。
  金融的发展无法离开实力经济的发展而一枝独秀,二者总是相辅相成、互动发展的。农村金融赖以生存的基础正是农村的经济活动,因此农村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与形式都对其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我国农村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着天然的弱质性,其本身对于金融资本的确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农村的经济活动一般规模较小,收益较低,因此农村的资金需求呈现出单笔金额小,笔数巨大的特征。我国农业生产活动效率低下,成本较高,农户分散、零星、不稳定,同时农村交通通讯发展落后,导致信息传递不通畅,无形提高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成本与风险。而我国农村现行土地与产权制度的抑制也使得农民缺乏合格抵押品,无法跨过正规金融服务的门槛。
  (2)农村金融的主体缺位
  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理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现实情况却是近年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出于逐利的需要纷纷从农村市场大量撤出网点,回收贷款权限,极大地影响了农村资金来源。国有银行在农村市场的实践中逐渐产生了信贷歧视,其僵化的农业贷款条件无法适应农业产业的客观需求。同时,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却由于自身法律地位模糊、监管过于严格、公司治理结构缺乏激励效应等原因难以发挥相应作用。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形成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之中,从而先天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其治理结构由于产权设计存在的缺陷,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即农村信用社的干部与职工作为既得利益者形成独特的利益集团使得其支持农村金融市场的功能发生了偏离与错位,其“去农化”的倾向日益严重。近几年部分地区兴起的围绕产权问题而将农信社改制成为农商行的实践才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由于自身建设不足以及外部环境中国家不完善的补贴政策、市场因素形成的贷款风险都使得其不良资产过多,难以有效为农村市场提供信贷服务。中国邮储银行由于邮政托管了大部分的网点难以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业务拓展能力远不如农村信用社。
  在农村正规金融功能受限的情况下,民间金融兴旺发展。民间金融极大地适应了农村金融需求的特殊性,在客观缓解了我国乡镇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我国宏观产业结构调整的补充手段,但另一方面,由于监管的缺位与法律的空白,高利贷、洗钱等非法交易屡禁不止,其引发的纠纷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综上可知,正规金融无法有效提供信贷服务,而非正规金融虽能填补正规金融的缺位,满足部分农村金融需求,但其不安全性也深刻威胁着农村金融的稳定发展。另外,银监会的调查表明,截至2010年全国有2312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的存在。 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微型金融作为体制外的新型金融方式出现在农村金融市场中。
  二、微型金融的破壳而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微型金融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农村的金融困局。按照演化经济学的观点,“市场”对“政府”的取代决不是比较的结果,而应有一个内在演化的过程。微型金融便是农村金融从“政府”走向“市场”过程中诞生出的一种过渡的、特殊制度形态。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政府主导的“政策性小额信贷扶贫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们微型金融的开始。时至今日,微型金融业务逐步成熟,其实施主体也由最初的农信社扩展到各大商业性银行,2006年,银监会提出要在农村增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与农村资金互助组三类金融机构,微型金融也由单纯的业务层面发展到机构主体层面,这正是基于微型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的实效而对它应有的肯定与褒扬。
  关于微型金融机构定义有很多,在作者看来,它是指辐射范围限于县域、注册资本较低、向以低收入者为主的小额金融需求者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它能够有效地、因地制宜地利用民间金融赖以生存的“关系圈”所掌握的丰富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接受银监会等机构的监管大大降低了风险性,更能灵活机动地向商业银行融入资金,满足波动较大的农村金融需求,可谓左右逢源。微型金融机构是适合农村金融特质的组织形式,尽管目前其在国内的发展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随着它自身的不断改进,必定能够搞活农村金融,带来机构与农户双赢的可喜局面。
  三、微型金融机构的未来
  微型金融机构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没有农信社这类传统机构的弊病。银监会曾有一个“三年计划”,即在2009年至2011年间在全国建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的目标为1027家。从实际效果看,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86家,其中村镇银行726家, 离原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其发展空间还很宽广。微型金融既能完善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又能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等在更加适合自己的领域发挥比较优势,必定能够带来我国金融体系整体上的不断优化前进,实现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陈春生.城乡经济一体化与农村金融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刘雅祺.微型金融的可行性及我国业务模式研究,2009(04).
  [3]李波.对微型金融的认识及发展建议[J].农村金融,2009(03).
  [4]赵怡.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战略性重构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刘锡良.中国转型期农村金融体系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6]蔡则祥.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与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02(04).
  [7]侯湘,王金山.破解内在矛盾大力扶持农村草根金融[J].证券时报,2012(03).
  
  作者简介:赵阳(1991-),男,安徽芜湖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2009级本科生。
  (责任编辑:唐荣波)
  
  
其他文献
一、封闭式企业的界定和形式  封闭式企业是指股份或出资额转让受到严格限制的企业,包括封闭式公司企业和封闭式非公司企业。封闭式公司是指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全部股份由设立公司的股东持有,股份转让受到严格限制、不能在证券市场上自由转让的公司。通常认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封闭式公司,以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并不向社会募集股份,也具有封闭性。  封闭式公司包括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包括
期刊
【摘要】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它是解决城乡金融资源二元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为解决“三农”信贷不足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新的渠道。自2009年石林县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以来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末已发展到四家,四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总额15500万元,公司员工50人。小额贷款公司在石林县营运3
期刊
【摘要】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之间的利益是紧密联系的,不能孤立看待任意一方的利益。本文通过建立各方收益函数,分析汽车产业获得自主创新能力下东道国政府与跨国公司的共赢问题。  【关键词】自主创新 共赢技术外溢 自主品牌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目前,分析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共赢问题的文献比较多,大都是从宏观角度来分析,具体到某一个行业或是某一个产业的较少。本人认为具体到一个行业或者是产业研究共赢问题可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不可否认的是,煤炭在开发、利用、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已引起了国人和周边国家的关注。2011年8月8日,央视《经济半小时》的《聚焦水流困局》节目中,山西洗煤厂事件就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认识在不断加强,绿色会计理念深入人心,而煤炭行業是典型的高污染、高耗能
期刊
一、基本做法  (一)建立政银协同机制 ,推动反假工作站建设  1.政府重视,统一目标。支行在2008年取得县政府领导的支持,成立了由县分管财贸副县长担任组长、人行及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反假工作站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推动农村反假工作站的建设。各乡镇政府、营业网点积极配合,统一协调乡镇农村反假工作站的建设。  2.人行组织,落实责任。该县工作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由支行分管行长兼任
期刊
从2011年6月份开始,AAA级短融、中票的发行利差开始呈现缩小的趋势,到了7月份,短融、中票的发行利率相差无几,9月份之后,短融、中票的发行利率出现倒挂。无独有偶,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收益率曲线也分别于2011年6月份和8月份开始呈现平坦化(倒挂)的趋势。收益率曲线倒挂趋势成为了当前债券市场的一个重要现象。那么这一现象意味着什么?是否传递着某种经济信号?  一、欧美的历史经验  从历史上看,国债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十一五”期间银行卡产业对社会消费增长的作用,分析得出银行卡对推动社会消费增长的四点贡献,并提出在“十二五”期間,为推动消费市场发展,我国需进一步加快普及银行卡使用,推动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
期刊
一、“信贷工厂”模式  (一)“信贷工厂”模式内涵  “信贷工厂”是指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按照专业化的标准流程来进行, 从客户开发、信息的挖掘和审核,到授信的审批、贷款的发放、贷款的日常监控及风险控制、贷款的回收等整个授信流程均采用工厂流水线的标准化批量生产方式进行。  (二)“信贷工厂”模式特点  “信贷工厂”模式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强调“收益风险及成本”和“尽职者免责、
期刊
【摘要】本文在動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工具选择和规则制定。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函数对于产出具有较大的偏向性,与西方国家主要针对通胀管理的目标不同。我国的货币供给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与名义利率一起发挥独立的作用。在特殊的政策目标下,我国央行很难采用单一规则做出承诺,相反更加偏好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则。
期刊
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就业、增加税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为此,我们以临沂市的小微企业为样本,对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找到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与小微企业发展的关系,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一、我国小微企业组织的法定形式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按企业组织形式划分主要有个人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