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强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重要的教育领地。但是其中的英语强化课程教学却或多或少存在的缺陷,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英语能力又要为其升入高年级后学习专业课打基础,还要帮助他们通过各种国外英语考试,英语强化课程的教学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要试图探索出适合学生特点的英语强化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强化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一、中外合作办学简介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就达400多个,遍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在当前的合作办学中,“双校园”是主要的一种模式,它是指在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中,中外合作办学者将办学教育过程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成部分或单元模块,分别在我国国内院校和外国合作院校对中国的同一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接受“双校园”模式教育的学生通常必须分两个阶段完成学业,一部分学业在中国境内合作学校完成,另一部分在境外合作学校完成。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强化课程现状
  纵观各个高校的合作办学模式,大多数是要求学生先完成国内教育部分,达到一定外文水平后继续完成国外教育部分。因此,对这些学生的基础阶段英语强化部分的教学就成了重中之重,然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部分学生都是高考成绩低于本科线的学生,他们英语基础薄弱,他们的知识储备以及语言运用能力不足,英语水平难以与国外原版教材进行衔接,加之外国老师的授课方式与方法与国内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短时间内同时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迅速提高英语技能对于他们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许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课程的设置都是照搬国外模式,一味地引进国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忽略了与本土学生的习惯和个性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文化冲突。所以对他们的英语强化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开展,而不是一味照搬国外课堂的模式揠苗助长。而如何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顺利过渡到国外教育阶段就成为摆到各位教育者面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优化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1、授课模式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这个优势在授课模式上得到充分显示。中外合作办学的授课方式有以下特点:
  1)小班授课。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采取小班授课,小班授课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除传统课堂教学外,学校引入演讲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谈判课堂教学、讨论课堂教学、游戏课堂教学等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同时促进两者的相互了解,有利于教学有效实施。
  2)双语授课以及外教课程。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视学生和项目情况进行不同比例的双语授课,在双语授课中,核心专业课采用英文授课的方式。双语授课特别是专业课程采用英文授课可以使学生及早适应国外的教学环境。
  上述两点是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优点,高校可以多加借鉴,
  2、 师资问题
  所有合作办学都是希望学生在国内外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专长,因此专业的设置也是十分谨慎,但在实际双语教学实践中,一些外语教师虽然外语的运用能力相当娴熟,但是对专业课的了解相对很少,甚至不了解;而有些专业课老师虽然精通专业知识,但是在使用外语讲解课程方面却存在诸多障碍,外语口语和专业水平俱佳的老师比较欠缺,致使双语授课中主要是对英文教材内容进行翻译,使专业课变成变相的英语课,从而影响了专业内容的信息量和讲解深度。应该不光让学生作为学习者,让授课教师也成为学习者,如定期对英语授课教师进行专业方面技能的渗透,让他们多读些和学生专业相关的书记,在基础英语的教授中渗透专业词汇;让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多做交流,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3、 授课模式。
  英语作为外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语言环境,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以满腔热情、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另外我们还必须努力为他们提供说英语的机会,鼓励和帮助每一位学生开口说英语,这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
  探索有益于学生的授课模式,比如中外教师同堂授课,使学生对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通过汉语的思维接受到大脑中;改变传统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中国教师的指导下渐渐接受外国课堂的上课模式,积极把自己的观点呈现给大家并参与到讨论中,若遇到不会表达的地方则可以请教教师;改变原有教授精读课程都是教师翻译学生记笔记的状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试着让学生成为某一节课的主讲等等模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给予学生及时、充分的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持用英语授课,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坚持让学生用英语做汇报,之后的教师点评和指导是帮助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關键。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分组作业,提高团队精神,让他们适应国外的学习模式。
  另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向学生灌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自主学习的观念,让学生自己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在教师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完成自学,扩大知识积累以及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结语
  对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强化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针对合作办学招收学生的特点,探索适合这类学生的英语强化教学模式,能够让他们在这种模式下能够摆脱以往学习英语的障碍,以期让他们能够顺利通过语言测试,达到国外教育阶段对英语水平的要求并为后期在国外学习阶段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发展对策》,周文婕.2005.5《教育探索》
  2.《中外高校合作办学模式探讨》,陈鹰,田效进.2007.12《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3.《中外合作专业英语教学微探》,彭凡.《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2期
  4.《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的特色与实践》,杨莉《学习月刊》2009.10期
  5.《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王优优.《内江科技》2008年12期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仍然有它值得可取的地方,我们不能一刀切,要扬弃,要与时具进,要和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整合,这样更适应目前的英语教学实际,促进新课程的改革,固化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关键词:传统教学方式;新课程教学方式;扬弃;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4  现在,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正面临极大的挑战,
【摘要]本文主要以我校计算机基础实训现有的条件和课程安排为基础,针对目前中职生的认知基础、学习习惯结合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了多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关键词]学习动机;知识价值;学习兴趣;奖励与惩罚  【中图分类号]G642.0  我校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是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运用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中职学生现状是学习基础差异大、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动机不强。从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Snail启动子活性的作用,并鉴定其作用位点。[方法]应用transfac软件分析Snail启动子区域潜在的HIF-1α结合位点。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
目的:通过实验比较三种根管充填糊剂的根管封闭效果,评价其根管封闭效果的优劣,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应实验数据和参考。  方法:收集到61颗离体单根恒牙,随机选取40颗分为四组(即A、
摘要:  如何打开我们美术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尊重自我感知的课堂呢?给美术课堂插上自由的翅膀:引导孩子们重视自己的内心,不要盲目的依赖那些技法;绘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要以自己的“好坏”观点来阻碍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发展。  关键词:  自由、内心;感知;主动;个性。  中图分类号:G613.6  正文:  在课堂教育中,常常看到这样的一些孩子:在校外美术机构培训过,在班里是绘画小明星。可几个孩子交上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我们面向新世纪
【中图分类号】G633.5  摘要:备课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我们能够做好备课前的准备工作,我主要从备教学大纲和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和编写教案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目的是为我们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奠定基础,因为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做好备课前的准备,能够让我们的课堂学习变得轻松、自然,同时,也是课堂效益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关键词:大纲;教材;学生;方法
近年来,围绕如何提高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问题,教育学界引起较多层面的讨论和研究,重点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的实际基础以及实际的数学学习能力等方面,进一
摘要: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深受学生喜爱,因此为我们学生的好习惯养成教育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本文从:1)如何增强自主学习、创新能力;2)如何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3)如何培养竞争、合作意识;4)如何形成基本的法律道德意识,培养选择正确信息的能力这四个方面,描述了教师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这个途径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的。  关键字:养成教育;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0  养
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从事玉米育种、栽培、生理等研究已有 50多年历史。1996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 1997年又被农业部确立为“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