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六祖慧能传》是一部介绍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生平大事的影片。拍摄于1987年,影片拍摄时邀请了台湾许多高僧大德担任顾问,众多寺院协助拍摄,很多僧人都参加了该片的演出。
影片主人公禅宗六祖曹溪惠能大师,出生于贞观十二年,24岁得法。39岁开法,76岁入灭。慧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而思想典籍《六祖坛经》更是见性的大法,开顿教之门。
六祖惠能不用念佛、净心等方便,而“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受无相戒”,直捷了当指出“众生本性念念不住”;“性起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要学习者直接从自己身心去悟入自性──“见性”。惠能“直指”、“直示”;弟子“直了”、“直入”, 顿见真如本性。
缘起
一阵香气扑鼻而来,随着一声声的婴儿啼哭声,鲁家添了个胖儿子。正逢此时,来了两位僧人,说应某种因缘来给刚降生的孩子送名字,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六祖慧能。慧能二字的意思,是慧者施惠众生,能者弘扬佛法。惠能的降生就是要担此重任的。
慈悲善良的小慧能,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树下,久久地望着树上嬉戏的小鸟发笑。小朋友顽皮喜欢拿弹弓打鸟,慧能见到受伤的小鸟都会轻轻地捧在手里,让父亲给它疗伤。慧能会动情地告诉小朋友们,小鸟受伤了鸟妈妈会伤心的。
父亲因病早逝。临终前告诉惠能的母亲,生死有命,一切不能强求,顺其自然吧。
长大后的慧能在给员外家送柴时听到有人在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得知经书是从五祖弘忍大师那里得来的,在得到母亲的应允和支持下,匆匆动身去找五祖弘忍大法师。
顿悟
慧能来到黄梅东禅寺拜见五祖弘忍大师。大师问慧能,你是哪里人,来见我想要什么。答,远道而来,只想请大师教以成佛之道。弘忍大法师故意试探慧能求法的决心说,南蛮子还想成佛。答。人有南北的差别,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分。弘忍大师会心地点了点头。
慧能留在寺院,只是每天劈柴,舂米,这样过了八个多月。
一日,弘忍大师把慧能叫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大师问慧能:你做这些苦力活辛苦不辛苦?慧能答,弟子以心役物,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累。大师对慧能说,你的慧根很强,又有悟性。为了避免有人嫉妒而伤害你,我很少和你说话,你懂我的苦心吗。慧能心领神会,也很少在大殿走动。
有一天弘忍大师召集众僧说道:世人从来看不破生死一事,荣生哀死,自古皆然。没有人脱离生死的苦海,自性被迷住了,还有什么福德可以救你们呢。遂命众僧各自反省一下,看看自己的智慧,用真正的本性观照自己,每人作一段偈语。看看谁真的悟透,会将祖师的心法和衣钵传授给谁,做为第六代祖。弘忍大师嘱咐大家切记:一切禅的真髓,不在枯木寒岩,槁木死灰,一定要运用思想,才能发挥智慧。
神秀当晚悄悄把偈语写在南廊的墙壁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大师看到神秀的偈语后对神秀说:你还是没有能够见到真如本性,也就是说你还没有真正的入门,这样的见知恐怕很难达到你修寻无上菩提的境界。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从你的偈子看你还没有真正的完全了解自性。随即又语重心长地告诫神秀:了解别人是聪明,看清自己才是智者。
慧能听到几个僧人口里念诵着神秀的偈语,便请人帮忙将他的偈语写在神秀偈语的旁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慧明认为佛性本来清净的那个心也是不能执著的,也是空无自性的。‘本来无一物’,就是说‘一切法空’,甚至菩提也是空的。“何处惹尘埃’就与之相反,对内不再认为有什么佛性,对外也不再认为有什么尘埃,一切法空、一切法无自性,对任何物件,世间的、出世间的,凡的、圣的都是没有任何区别。所以,要找一个实在的佛性是找不到的。
弘忍大师看到慧能的偈语后,心想这六祖看来恐非惠能莫属了。之后便悄悄来到慧能舂米的地方,暗示慧能晚上三更去找他。
接受衣钵
三更时分,慧能遵从弘忍大师的嘱咐来到佛堂。弘忍大师正式将衣钵传给慧能并郑重地对慧能说,从现在开始,你就是第六代祖师。你要光度众生,弘扬正法,让佛法永世不朽。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的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随即五祖弘忍大师就将慧能送出寺院,临别时送给慧能一个偈语: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弘忍大师的衣钵传给了南蛮子慧能,这让其他僧人很是不满。他们分头追赶慧能欲夺回衣钵。慧能对追来的慧明说:心中只要排除一切尘缘妄念,不思一切善,不思一切恶。先能控制自己的心念。因为万法原本就是在自性里。任何的密语密意就是求了解自己的本心,等你了解自性本心,心中佛性彰显。你就是佛,佛就是你,这个是没有分别的。慧明顿悟。
十五年后,六祖慧能正式出家受戒弘法利生。
太虚大师说过:自有六祖,则中国一切从梵文译来的经典,向来在文字或思想上有隔膜的,不能体贴消化的,都可以融会贯通;从此,佛法与中国人的心理不发生丝毫的障隔,深深地契合和相应,流演于后世,没有文字语言上的障碍,也没有心理思想上的隔膜。故由六祖,才把佛教的真髓深深地打入中国人的心坎中。不仅于佛教的功绩是如此,即隋、唐以来的中国文化,亦莫不受他那种彻悟思想的影响。故六祖实为中国隋唐以后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责编/观照】
影片信息:
导演: 李作楠
主演: 凌波 / 金汉 / 梁修身
类型: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语言: 普通话
上映日期:1987年
片长:93分钟
影片主人公禅宗六祖曹溪惠能大师,出生于贞观十二年,24岁得法。39岁开法,76岁入灭。慧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而思想典籍《六祖坛经》更是见性的大法,开顿教之门。
六祖惠能不用念佛、净心等方便,而“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受无相戒”,直捷了当指出“众生本性念念不住”;“性起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要学习者直接从自己身心去悟入自性──“见性”。惠能“直指”、“直示”;弟子“直了”、“直入”, 顿见真如本性。
缘起
一阵香气扑鼻而来,随着一声声的婴儿啼哭声,鲁家添了个胖儿子。正逢此时,来了两位僧人,说应某种因缘来给刚降生的孩子送名字,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六祖慧能。慧能二字的意思,是慧者施惠众生,能者弘扬佛法。惠能的降生就是要担此重任的。
慈悲善良的小慧能,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树下,久久地望着树上嬉戏的小鸟发笑。小朋友顽皮喜欢拿弹弓打鸟,慧能见到受伤的小鸟都会轻轻地捧在手里,让父亲给它疗伤。慧能会动情地告诉小朋友们,小鸟受伤了鸟妈妈会伤心的。
父亲因病早逝。临终前告诉惠能的母亲,生死有命,一切不能强求,顺其自然吧。
长大后的慧能在给员外家送柴时听到有人在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得知经书是从五祖弘忍大师那里得来的,在得到母亲的应允和支持下,匆匆动身去找五祖弘忍大法师。
顿悟
慧能来到黄梅东禅寺拜见五祖弘忍大师。大师问慧能,你是哪里人,来见我想要什么。答,远道而来,只想请大师教以成佛之道。弘忍大法师故意试探慧能求法的决心说,南蛮子还想成佛。答。人有南北的差别,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分。弘忍大师会心地点了点头。
慧能留在寺院,只是每天劈柴,舂米,这样过了八个多月。
一日,弘忍大师把慧能叫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大师问慧能:你做这些苦力活辛苦不辛苦?慧能答,弟子以心役物,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累。大师对慧能说,你的慧根很强,又有悟性。为了避免有人嫉妒而伤害你,我很少和你说话,你懂我的苦心吗。慧能心领神会,也很少在大殿走动。
有一天弘忍大师召集众僧说道:世人从来看不破生死一事,荣生哀死,自古皆然。没有人脱离生死的苦海,自性被迷住了,还有什么福德可以救你们呢。遂命众僧各自反省一下,看看自己的智慧,用真正的本性观照自己,每人作一段偈语。看看谁真的悟透,会将祖师的心法和衣钵传授给谁,做为第六代祖。弘忍大师嘱咐大家切记:一切禅的真髓,不在枯木寒岩,槁木死灰,一定要运用思想,才能发挥智慧。
神秀当晚悄悄把偈语写在南廊的墙壁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大师看到神秀的偈语后对神秀说:你还是没有能够见到真如本性,也就是说你还没有真正的入门,这样的见知恐怕很难达到你修寻无上菩提的境界。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从你的偈子看你还没有真正的完全了解自性。随即又语重心长地告诫神秀:了解别人是聪明,看清自己才是智者。
慧能听到几个僧人口里念诵着神秀的偈语,便请人帮忙将他的偈语写在神秀偈语的旁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慧明认为佛性本来清净的那个心也是不能执著的,也是空无自性的。‘本来无一物’,就是说‘一切法空’,甚至菩提也是空的。“何处惹尘埃’就与之相反,对内不再认为有什么佛性,对外也不再认为有什么尘埃,一切法空、一切法无自性,对任何物件,世间的、出世间的,凡的、圣的都是没有任何区别。所以,要找一个实在的佛性是找不到的。
弘忍大师看到慧能的偈语后,心想这六祖看来恐非惠能莫属了。之后便悄悄来到慧能舂米的地方,暗示慧能晚上三更去找他。
接受衣钵
三更时分,慧能遵从弘忍大师的嘱咐来到佛堂。弘忍大师正式将衣钵传给慧能并郑重地对慧能说,从现在开始,你就是第六代祖师。你要光度众生,弘扬正法,让佛法永世不朽。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的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随即五祖弘忍大师就将慧能送出寺院,临别时送给慧能一个偈语: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弘忍大师的衣钵传给了南蛮子慧能,这让其他僧人很是不满。他们分头追赶慧能欲夺回衣钵。慧能对追来的慧明说:心中只要排除一切尘缘妄念,不思一切善,不思一切恶。先能控制自己的心念。因为万法原本就是在自性里。任何的密语密意就是求了解自己的本心,等你了解自性本心,心中佛性彰显。你就是佛,佛就是你,这个是没有分别的。慧明顿悟。
十五年后,六祖慧能正式出家受戒弘法利生。
太虚大师说过:自有六祖,则中国一切从梵文译来的经典,向来在文字或思想上有隔膜的,不能体贴消化的,都可以融会贯通;从此,佛法与中国人的心理不发生丝毫的障隔,深深地契合和相应,流演于后世,没有文字语言上的障碍,也没有心理思想上的隔膜。故由六祖,才把佛教的真髓深深地打入中国人的心坎中。不仅于佛教的功绩是如此,即隋、唐以来的中国文化,亦莫不受他那种彻悟思想的影响。故六祖实为中国隋唐以后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责编/观照】
影片信息:
导演: 李作楠
主演: 凌波 / 金汉 / 梁修身
类型: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语言: 普通话
上映日期:1987年
片长:9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