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o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建立儿科治疗中心患者多重耐药菌防控方法。方法:通过加强感染患者标本病原学监测和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有效防控感染。回顾性分析我院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405例的临床资料,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405例中,检出感染多重耐药菌34例,检出率8.4%,经治疗和预防与控制,痊愈出院33例。结论:对患儿实施严密监测及采取科学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对于预防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感染 控制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067-01
  多重耐药菌(MDRO)通常指对三类及以上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一定耐药性的病茵。近些年,医院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依然是一个有待急需解决的公众难题[1]。2010年2月~2013年3月期间,对我院儿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施了密切监测,并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旨在分析我院儿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状,并重点探討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2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共发现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405例,其中,男孩216例,女孩189例;年龄为2个月~10岁。所有患儿均表现为:其原发病病情严重,之前曾采用大量抗菌类药治疗,但无效果或效果不理想。
  1.2 方法
  对上述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过程中,按规定对各种耐药菌株进行监测,一经发现立即通知主管医师及护士长,填写院内感染病例登记表,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护理措施。
  1.3 耐药菌的检测方法[2]
  采用直接涂片法,对标本进行筛查,然后采用ATB半自动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对筛查合格的标本进行药敏分析和鉴定。
  2 预防与控制
  2.1 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标准预防原则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操作,医师或护封在对患儿进行诊疗护理前,尤其是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或直接接触感染患者的血液、伤口、黏膜、溃烂处、分泌物、引流液、体液及排泄物前,必须戴好口罩或面罩、手套及眼镜,特殊情况时还应穿好隔离服。诊疗护理工作完毕后,应及时脱掉隔离衣及手套,然后按规定认真洗手。定植患儿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的诊疗及护理应放在后面,以防发生交叉感染。
  2.2 严格正确使用各种医疗用品
  尽可能的采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直接接触患儿的医疗用品和器具应专人专用,并且每次使用过后必须进行及时消毒。其它无法实现专人专用的器具和器械(如病床、轮椅、心电图仪等)每次使用过后要及时对其进行擦拭消毒。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操作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应装入双层垃圾袋中,并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不固定期地对医护人员的手、病房环境、医疗器具等进行抽样检测,一旦发现问题,令其及时整改,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以确保消毒隔离制度的有效执行。
  2.3 管理措施
  管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微生物实验室每天的监测数据,一旦出现多重耐药感染病列,应第一时间赶赴相应科室协助指导。专职医师必须完全掌握患儿的原发病情况、抗菌药物的作用情况、患儿药敏结果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并结合药敏结果联合临床医师制定科学的抗菌药物调整方案。管理人员还负责督导各科室及时、准确地填写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登记表,并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院内感染管理中心上报。专职护士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各科室执行多重耐药菌隔离消毒制度的指导和监督上,如:负责监督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洗手消毒、患者隔离等制度;负责抽查病房环境、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情况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情况等。专职人员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管理过程中,应连续跟踪感染患者,并在明确转归前进行时时监测。时时监测可明确控制措施的临床效果是否有效,并为额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专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每月将督导检查结果情况汇总反馈给各科室,并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指标。
  2.4 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我院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临床科室签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和《关于临床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规定》等管理措施[3]。
  3 结果
  本组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405例中,检出感染多重耐药菌34例,检出率8.4%,其中,曾大量使用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类药物患儿28例,经过我院有效的预防与控制,34例患儿中,痊愈出院33例。详细情况如表1、表2所示。
  4 讨论
  多重耐药是指一种细菌对两类或两类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引起儿科治疗中心发生感染的原因有宿主因素(如患儿表现出的多重耐药)、医源性因素(如一些有创、侵入性操作因素)和其他因素(如科室环境污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等)。护士护理工作的要务之一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而不是被动地治疗护理患儿;治疗的目标首先是病原菌而不是污染菌或定植菌,隔离的是病原菌而不是患儿,控制病原菌的传播不单是科室患儿和医务人员,重点应是外来科室的医护人员或其他人员。
  检出感染多重耐药菌34例中,所有患儿的最大年龄仅6岁,平均年龄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患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器官及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免疫能力相对较低,容易引发病菌感染,再加上抗菌药物的长期不规范应用,使得容易引发感染多重耐药菌;另外,患儿通常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若其家属监护不严,极易引发消化道感染多重耐药菌。因此,对患儿实施严密监测及采取科学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对于预防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平满,周建英. 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12)
  [2] 张润香,冯伟,熊建球. 临床医护人员洗手现状与方法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10)
  作者信息:马丰龄,男,1968.3生,河南郑州人,主治医师,本科 ,研究方向:儿科,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对社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我院辖区内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6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方式急性调查,并对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仅有3例咳嗽、2例咳痰病例存在,无胸骨后闷痛、发热、双肺湿罗音病例,所有指标与护理前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理前生活质量高的0例,生活质量一般的11例,生活质
【摘 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及出院时的健康宣教。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
【摘 要】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選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科留置静脉针并发静脉炎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14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
考察了多种表面活性剂对联苯胺-H2O2-辣根过氧化酶伏安酶联免疫分析体系测定HRP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在一定的浓工范围内对反应具有增敏作用并且对还原
【摘 要】 盆腔炎即盆腔炎症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患上盆腔炎,发病者只是少数。这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才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根据临床表现,盆腔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关键词】 妇科 盆腔炎 病因 诊断 治疗
基于对精馏,精馏流程以及热集成特性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将知识与算法相结合的方法用于合成具有热集成的精馏流程。将问题的求解分成三个层次来完成;即初始流程及基本结构的产生,精
由杀虫剂、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当今蜜蜂数量的减少,增加了人们对蜜蜂在农业社会的经济重要性以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我们与蜜蜂之间的关系可一直追溯至现代农业之前,但实
【摘 要】 目的:针对健康教育干预在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中心收治的阴道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健康教育干预,治疗结束后检查患者临床症状及白带常规。结果: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显效率34.9%,总有效率83.7%;观察组显效24例,显效率55.8%,总有效率95.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