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MR-IVIM在预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早期预后中的价值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443191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治疗前PET/MR多参数及同步放化疗(CCRT)4周后的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参数及其百分比变化值来预测治疗6个月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到2019年3月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CCRT的58例宫颈癌患者(年龄:35~78岁)。在治疗前进行PET/MR扫描,在治疗第4周末及治疗6个月后行MR-IVIM扫描复查。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患者分为完全反应(CR)组和非CR组。测量PET显像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治疗前(1表示)后(治疗第4周末;2表示)MR-IVIM参数[慢弥散系数(D),快弥散系数(D*),灌注分数(F),大体肿瘤靶区(GTV),弥散体积(DV)]及其百分比变化值(ΔD, ΔD*, ΔF, ΔGTV, ΔDV)。对PET和MR-IVIM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上述参数对宫颈癌的早期预后作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治疗前参数和治疗前后所有参数的组合预测模型(分别为模型1和2),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2组预测模型。

结果

58例患者中,CR组有37例(63.79%),非CR组有21例(36.21%)。治疗前MTV[曲线下面积(AUC)=0.764, P<0.01]、TLG(AUC=0.719, P<0.01)、GTV1(AUC=0.761, P<0.01)和DV1(AUC=0.785, P<0.01)对治疗反应有积极作用;治疗后有价值的参数为D2(AUC=0.683, P<0.01)、GTV2(AUC=0.861, P<0.01)、DV2(AUC=0.891, P<0.01)、ΔD(AUC=0.723, P<0.01)、ΔGTV(AUC=0.768, P<0.01)和ΔDV(AUC=0.865, P<0.01)。治疗前的最佳预测模型为DV1(模型1;AUC=0.785,P=0.004);治疗前后所有参数的最佳组合模型为治疗前MTV、DV2和ΔD(模型2;AUC=0.965,P<0.001),模型2优于模型1(z=2.982,P=0.003)。

结论

接受CCRT的宫颈癌患者的早期预后中,治疗前DV1具有良好的预测潜力;治疗后,基于治疗前的MTV与治疗后的DV2和ΔD的组合具有优越的联合预测潜力,可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日益提升,很多人将注意力转移到周边的环境建设中,由于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自然灾害越来越明显,因此生态环境的建设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国家也在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以及资金。社会科技的进步使营造林技术取得很大的成果,退耕还林建设是国家的重点工作,一定程度上改善环境质量。将营造林先进的技术引入退耕还林建设中,能够进一步为建设实施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因此,本文首先阐释了营造林技术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它在退耕还林建设中的应用,最后就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
在林业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林地面积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其中林业工程技术在保护林业资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林业工程技术内涵入手,讨论应
在传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却牺牲了生态环境以及各项资源。大量的林业资源被砍伐、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问题,一些极端的天气也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通过合理的方针政策有效地规范生态现代林业的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注重对现代林业的建设。现阶段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林业种植技术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理念的推广,也可以提高整个林业的建设水平,实现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
我国地域面积非常广阔,因此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而且不同地域的植物资源都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近几年我国植被破坏率持续上升,森林植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需对森林植物展开精细化管理,保证所有植物的顺利成长。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对森林植物展开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然后从防火、管理、培训、宣传、建立制度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对森林植物展开精细化管理,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并减少我国植被破坏率。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牙菌斑智能判读系统,分析影响其判读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用家用口腔内镜(1 280×960像素,东莞立港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拍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25名研究生志愿者[男性12名,女性13名,年龄(23±3)岁]口内牙齿唇颊侧照片,使用菌斑染色剂(Cimedical,日本)进行菌斑染色后,用同样拍摄方法再次拍摄照片,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549组
作为优良的散混生笋用竹种,酸竹也被称作甜笋竹,为推进酸竹笋用林发展,近年来酸竹种植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母竹选择要点,并深入探讨酸竹种植时的技术要求总结,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骨盆截骨及3D打印导板用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计算机辅助骨盆Salter截骨术的DDH患儿(计算机辅助截骨组)18例及接受常规骨盆Salter截骨术的DDH患儿(常规截骨组)25例。男11例,女32例,年龄(3.2±2.5)岁(范围1~11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发展、人们的需求也随之转变,在林业领域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其中集体林的采伐管理制度的改革,通过调控对集体林的采伐,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最终实现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随着这场改革的深入,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现象。基于此,笔者从集体林采伐管理制度内容入手,结合实践,对管理制度改革进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出针对性的解决举措。
自然公园在改善生态系统、满足人们活动需要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随着生态建设受关注程度的不断提升,自然公园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也成为业界关注焦点。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自然公园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路径,并结合实例开展深入探讨,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固沙树种樟子松造林地选择和造林整地,进而从树苗处理、苗木包装和运输、樟子松栽植、病虫害防控以及水肥管理五个方面就固沙树种樟子松的造林管理举措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研究,保证樟子松的种植质量,实现防风固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