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压抑自己的怒火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小时候自己要生气发火的时候,大人就会对我说:“别拿出这副怪模样给别人看!”
  自己在生气或者不高兴的时候,总是要把气愤压抑在心底里,万万不可表现出来,大人的这种教育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一个真正的好人不应该有生气发火的想法,即使有也不能表现了出来。
  现在,当着老师,老师这个职业被要求成“天使职业”,总是要面带笑意,心怀春风的,是不能发火冒烟的。童年接受的教育影响和当下的职业要求逼迫我们教师要把愤怒埋藏起来,硬硬地压抑起来。其实对愤怒的压抑和埋藏是对身心健康的一种折磨损害。
  我有一位朋友刘老师,给人的印象是“大肚弥勒佛”,全校师生公认的好人。任何一个人提起这位刘老师的名字都会这样评价:他性情温和,很少生气,有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过人之处。
  然而,刘老师有胃病,他被这种病折磨了近十年。有一次病情又发作了,他去看医生,医生因为询问他的情绪对疾病的影响而与他谈话。谁知这一次谈话却使刘老师发生了重大变化。
  开始刘老师说:“我从来不生气,胃痛和我的情绪没有什么关系吧。”当他们进一步开始谈到这恼人的胃病时,刘老师渐渐地开始有怒气,最后十分激烈地发泄了他对自己学生的一些不满。因为常有一些学生会在他下班回家的时候还来找他,而学生找他的原因却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要么是班里有同学骂人了,要么是有个同学小刀子丢了,要么是来问今天的作业交不交……
  刘老师说,假如学生们真的遇到了什么大麻烦来找他,他倒不会生气,可这些学生总是愿意无事生非地来打扰他——几乎没有一件是正经要紧办的事情。
  谈话过程中,刘老师对他内心隐藏着这么多愤怒感到非常吃惊。他说:“噢,以前我可从来没有觉得这些事有什么恼人的。”
  医生告诉他:“发泄自己的怒气对胃病的缓解有利。”
  从此,刘老师不再如以前那么无原则地温和温顺了,奇迹发生了——刘老师的病情在他学会了发泄自己的怒火之后就渐渐痊愈了。
  其实,公开发泄内心的愤怒,表明我们可以面对情绪上的危机,只有在愤怒因发泄而化解掉之后,心情才能变得轻松愉快。这就是一个坦然若释的心理过程。佛都有火要发,所以老师也是需要发火的——当然这需要掌握发泄的技巧和原则。
其他文献
这几年,一股暗潮悄然涌动。刚开始它见诸个别心怀叵测的人的公开讲话,而后又出现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  这股暗潮,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恶搞像雷锋那样的时代英雄,诋毁领袖形象,颠覆我们一向秉持的主流价值观。曾几何时,这股暗潮向我们社会道德的堤坝发起汹涌的冲击,大有与我们主流价值观一决高下的势头。我们的社会,面临一场颠覆与反颠覆的严肃斗争。  1  这并非危言耸听,请看这样一些严峻的现实:  2016年
<正>大数据是现在最热的一个词。谈到大数据,百度无疑是中国最大的网络数据集散地,因为这个平台上集中了中国大部分人最大、最真实的网络搜索数据。但对于企业来说,其实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