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二冷控制的智能化方法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80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板坯连铸二次区全智能控制系统的构想,并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的方法对该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但能完成二冷各区段坯表面温度的动态控制,而且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自学习功能。
其他文献
测定了国产PAN基碳纤维和进口碳纤维T300的力学性能,用化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2种碳纤维的化学成分,表面形态,断口形貌及微晶结构参数,分析了原丝的结构对碳纤维的结构和性
提出了钨合金的组织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法对钨合金闰伸变形时组织结构中的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钨合金拉伸变形时拉伸方向最大正
采用单辊急冷法并晶化退火制备了高剩磁,高矫顽力和高磁能积的(NdDy)2(FeNb)14B/α-Fe纳米复合永磁合金,其最佳磁性能分别为Br=1.02T,Hei=702kA/m(BH)max=134kJ/m^3,合金的组织结构由硬磁相(NdDy)2(FeNb)14B和软磁相α-Fe在纳米级范围内复合而成,两相的平均晶粒
使用Al2O3坩埚在真空感应炉内测定了1600℃时氮在含C还原渣和钢液之间的总传质系数βo。研究表明,βo与气相中氮分压PN的大小有关,随着PN的增加βo增大。由物料平衡计算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βo为3.7&#
针对中小转炉不宜增设副枪检测,无法进行动态控制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自适应静态模型动态化控制的思想;首先建立自适应终点静态控制模型;然后根据枪位-加料模型进行吹炼并自动动态化
用人工神经元方法分析IF钢性能与成分、加工工艺之间关系,通过实验与现场数据训练1个前向网络的考核结果表明,该方法是用于大生产中IF钢成分与工艺设计的有效方法。
介绍了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技术,提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交互界面设计的有效途径.采用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等技术,实现了西文DOS环境下的多窗口图形用户界面,具有MsWindows相同的显示风格和操作规范,适合于我国现有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楔横轧液压压下模拟实验装置,可以模拟实际系统进行的参数造选择,各种控制方法的实验。其结果对楔横轧机液压压下系统的设计,改进有参考价值。主要介绍该模实验装置的组成,建模过
对带钢热连轧AGC系统的两种基本控制方式─GM方式与X射线监控方式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时厚差消除的不利影响,给出了AGC弱控制区的新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采用硬度法、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HSLA100钢的时效动力学,结果表明,ε-Cu的析出动力学可用Avrami方程来描述,时效过程表征激活能为140kJ/mol,ε-Cu的粗化长大符合Ostwald机制。